一种环保型调味酱发酵前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3846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环保型调味酱发酵前处理工艺包括:步骤一,模具推出工序,工作前通过人工将模具投放至模具仓内;步骤二,调味酱挤出工序,通过第一驱动组件将该模具即其承载的调味酱转动至成型工位上;步骤三,调味酱冷却成型工序,通过第一驱动组件将成型的调味酱及模具转动至输出工位上;步骤四,成型调味酱输出工序,通过第二联动组件使出料机构工作,将成型的调味酱及模具推出;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稻草拆卸时需要人工剪切后,一方面浪费稻草,加大成本输出;另一方面影响车间卫生,进一步影响食用级产品的卫生质量的技术问题,且通过挂钩配合模具,将调味酱砖统一转移至一根竹竿上,再将竹竿转移至阳光晾干区即可,大大节省了人工搬运劳力。运劳力。运劳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保型调味酱发酵前处理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发酵调味品
,尤其涉及一种环保型调味酱发酵前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0002]调味酱又称大豆酱、豆酱,是以黄豆为主要蛋白质原料、以面粉为主要淀粉原料,利用米曲霉、黑曲霉、毛霉、酵母、乳酸菌等为主的微生物,经过自然发酵制成风味独特的半固体粘稠状的调味品;调味酱中还富含亚油酸,亚麻酸,对补充人体必须脂肪酸和降低胆固醇均有益处,从而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机率;调味酱中的脂肪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大豆磷脂,有保持血管弹性、健脑和预防脂肪肝的作用。
[0003]专利号为CN113575858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调味酱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浸泡;S2、蒸制;S3、制曲;S4、发酵 ;S5、灭菌 :将调味酱半成品在400

450MPa的条件下,保持10

15min,得到灭菌调味酱;然后向灭菌调味酱中加入其重量的0 .01

0 .02%的防腐剂,搅拌均匀,得到调味酱;所述防腐剂由重量比为3

5:1的山梨酸钾、乳酸链球菌素混合而成。本申请的生产工艺可以在保持调味酱原有品质的情况下延长调味酱的保存期限。
[0004]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调味酱发酵是采用稻草捆绑,而稻草拆卸时需要人工剪切后,一方面浪费稻草,加大成本输出;另一方面影响车间卫生,进一步影响食用级产品的卫生质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通过模具采用竹制材料,由于其本身的材料相对于传统采用稻草捆绑的方式,其支撑原材料更容易二次利用,直至其损坏,从而解决了稻草拆卸时需要人工剪切后,一方面浪费稻草,加大成本输出;另一方面影响车间卫生,进一步影响食用级产品的卫生质量的问题。
[0006]针对以上技术问题,采用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环保型调味酱发酵前处理工艺,包括:步骤一,模具推出工序,工作前通过人工将模具投放至模具仓内,然后启动第二驱动组件通过第一联动组件使推料机构工作,将模具沿通槽推至转动组件上的模具位置,然后第二驱动单元进行复位,复位过程中模具通过第一驱动组件将该模具转动至挤出工位上,且在此转动过程中使升降单元上升至最高点与挤料机构配合使用;步骤二,调味酱挤出工序,通过推动单元将调味酱块推送至下落通道,再启动第二驱动组件通过挤料机构将调味酱块间断式的沿下落通道以及限位框挤出至正下方的模具上,然后第二驱动单元进行复位,通过第一驱动组件将该模具即其承载的调味酱转动至成型工位上;步骤三,调味酱冷却成型工序,第二驱动组件再次向下工作,使与之联动的冷却机构随之下降,直至与传输机构相接触,此时冷却机构使调味酱处于其内部并达到相对密封的环境,即将位于成型工位上的调味酱块冷却成型,然后第二驱动单元进行复位,通过第一
驱动组件将成型的调味酱及模具转动至输出工位上,且在此转动过程中使升降单元下降至最低点,以便于成型调味酱及模具的推出;步骤四,成型调味酱输出工序,第二驱动组件再次向下工作,通过第二联动组件使出料机构工作,将成型的调味酱及模具推出,统一转移至一根竹竿上,达到指定个数后,人工可直接将竹竿转移至阳光晾干区即可,然后第二驱动单元进行复位通过第一驱动组件将空出的模具位转移至放模工位。
[0007]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中缓冲板与下压板之间的距离设置为20cm,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移动速度为2cm/s,且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移动至最低点所使用的时间为25s。
[0008]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框高度设置为10cm,且所述限位框的两侧以及底面均开设有与模具相适配的槽。
[0009]作为优选,所述冷却仓与转动组件上表面的距离为30cm,且所述冷却仓内壁的高度大于限位框的高度。
[001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在第二驱动单元工作的40s开始工作,并第一驱动单元的工作时间设置为7s。
[0011]作为优选,所述推动单元在第一驱动单元停止后开始工作,且所述推动单元的工作为6s。
[0012]作为优选,所述滑槽的上滑槽部分与下滑槽部分之间的高度距离设置为10cm。
[0013]作为优选,所述冷却仓的工作时间为第二驱动单元工作的15

35s之间。
[0014]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的半径比设置为3:1。
[0015]作为优选,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与第二从动齿轮的齿轮比设置为5:1。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中模具采用竹制材料,由于其本身的材料相对于传统采用稻草捆绑的方式,其支撑原材料更容易二次利用,直至其损坏,而不像稻草,拆卸时需要人工剪切后,一方面浪费稻草,加大成本输出;另一方面影响车间卫生,进一步影响食用级产品的卫生质量;(2)本专利技术中由同一动力机构驱动工作,这样设置显而易见地,能够节省动力资源,并且通过同一动力机构驱动使得各工序间实现联动,方便控制,提高设备整体运作的稳定性,进而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通过设置同一动力机构,当设备投入生产使用后,各加工工序的动作会自动协调配合,免去投产前或投产过程中的调试作业,且生产过程只需一键开关即可控制整个设备工作,无需单独单独控制,简化生产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并且对酱料产品的加工效果取得了显著的提高;(3)本专利技术中通过挂钩配合模具,使得挂钩直接将调味酱砖统一转移至一根竹竿上,达到指定个数后,人工可直接将竹竿转移至阳光晾干区即可,方便取放,大大节省了人工搬运劳力。
[0017]综上所述,该设备具有节省材料、保证食品卫生的优点,尤其适用于填充墙施工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正视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侧视图。
[0022]图4为传输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正视图。
[0023]图5为传输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俯视图。
[0024]图6为升降单元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0025]图7为推料机构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0026]图8为挤料机构将调味酱推至下落通道的状态示意图。
[0027]图9为挤料机构将调味酱向下推动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0028]图10为冷却机构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0029]图11为出料机构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0030]图12为第二驱动组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0031]图13为下压板下降至最下方时的状态示意图。
[0032]图14为模具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保型调味酱发酵前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一,模具推出工序,工作前通过人工将模具投放至模具仓(22)内,然后启动第二驱动组件(6)通过第一联动组件(7)使推料机构(2)工作,将模具沿通槽推至转动组件(12)上的模具位置,然后第二驱动单元(62)进行复位,复位过程中模具通过第一驱动组件(11)将该模具转动至挤出工位上,且在此转动过程中使升降单元(124)上升至最高点与挤料机构(3)配合使用;步骤二,调味酱挤出工序,通过推动单元(33)将黄豆酱块推送至下落通道,再启动第二驱动组件(6)通过挤料机构(3)将黄豆酱块间断式的沿下落通道以及限位框(1241)挤出至正下方的模具上,然后第二驱动单元(62)进行复位,通过第一驱动组件(11)将该模具即其承载的调味酱转动至成型工位上;步骤三,调味酱冷却成型工序,第二驱动组件(6)再次向下工作,使与之联动的冷却机构(4)随之下降,直至与传输机构(1)相接触,此时冷却机构(4)使黄豆酱处于其内部并达到相对密封的环境,即将位于成型工位上的黄豆酱块冷却成型,然后第二驱动单元(62)进行复位,通过第一驱动组件(11)将成型的调味酱及模具转动至输出工位上,且在此转动过程中使升降单元(124)下降至最低点,以便于成型调味酱及模具的推出;步骤四,成型调味酱输出工序,第二驱动组件(6)再次向下工作,通过第二联动组件(8)使出料机构(5)工作,将成型的调味酱及模具推出,统一转移至一根竹竿上,达到指定个数后,人工可直接将竹竿转移至阳光晾干区即可,然后第二驱动单元(62)进行复位通过第一驱动组件(11)将空出的模具位转移至放模工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型调味酱发酵前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6)中缓冲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建强吕成宇袁思远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前沿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