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锚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200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了一种骨锚固装置,该骨锚固装置包括:锚固元件,该锚固元件具有待锚固在骨或椎骨中的锚杆(2);用于连接至少两个锚固元件杆(9),该杆由弹性材料制成;连接到锚杆(2)的接收部(3),该接收部用于接收杆;用于所述杆并设置在接收部中的座(8),该座具有杆接触表面;与接收部配合用于将杆固定在座中的锁定装置(10),该锁定装置包括杆接触表面,其中座的杆接触表面和/或锁定装置的杆接触表面包括用于接合杆的接合结构(11,12),该接合结构具有不对称的横截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动态稳定骨的骨锚固装置,尤其是用于动态稳定脊骨的骨锚固装置。该骨锚固装置包括可以连接到由弹性材料制成的挠性杆的骨锚固元件。为了固定所述杆,设置接合结构,该接合结构的形状使得处于固定状态的杆上的压力分布均衡。
技术介绍
EP 1 759 646 A1公开了一种用于动态稳定脊骨的脊骨植入物,其使用由弹性体材料制成的挠性杆。该杆通过锁定装置固定在接收部中,该锁定装置利用间接的形状配合作用(form-fit contribution)通过摩擦力夹紧所述杆。EP 1 795 134 A1公开了一种与弹性体材料制成的挠性杆一起使用的多轴螺钉。为了将杆固定或保持在适当的位置,在接收杆的接收部中以及在将杆锁定在接收部中的锁定装置上设置接合结构。该接合结构包括在各剖面中都具有对称横截面的肋或槽。该肋压在弹性体杆上,在保持杆的表面结构完整的同时在杆表面形成凹陷。在一些情况下,尤其是如果高拉力负荷作用在杆上,则必需通过锁定装置在杆上施加高夹紧力以固定该杆。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存在以下风险:由于接合结构引起的杆表面磨损增加,局部压力峰值可能导致结构损坏。为了避免这种风险,可以减小接合结构的高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骨锚固元件和由弹性材料制成的杆的骨锚固装置,该骨锚固装置可以在高负荷条件下使用,尤其是在作用在杆上的高拉力负荷条件下使用,并且仍然提供杆的安全固定。所述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或17的骨锚固装置来解决。进一步的研制结果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所述骨锚固装置具有以下优点:优化了由接合结构引起的在杆上的负荷分布,这样避免了作用在杆表面上某些区域内的压力峰值并使压力分布更均匀。因此,避免了可能引起固定松动的杆表面磨损或破坏的风险。使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骨锚固装置可以将高轴向力从杆传递到骨锚固装置而杆不会裂开,并且在重复地固定和松开时,例如在二次调整期间,产生尽可能小的磨损。附图说明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并且将被最好地理解。图1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骨锚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2示出处于组装状态的图1的骨锚固装置。图3示出根据图1的骨锚固装置的锁定装置的透视图。图4示出在包含杆轴线的平面内的根据图2的骨锚固装置的剖视图。图5示出图1的骨锚固元件的侧视图。图6示出包含图5的骨锚固元件的接合结构的放大部分。图7示出不带锁定元件的根据图4的骨锚固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8示出作用在传统骨锚固装置中的杆上的力的示意图。图9示出作用在根据第一实施例专利技术的骨锚固装置中的杆和接合结构上的力的示意图。图10a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图10b示出作用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杆上的压力分布示意图。图11示出处于组装状态下的根据第三实施例的骨锚固装置的透视图。图12示出根据图11的骨锚固装置的分解图。图13示出根据图12的骨锚固装置的压力元件的透视图。图14示出图13的压力元件的仰视图。图15示出图13的压力元件的俯视图。图16示出处于组装状态下的根据第四实施例的骨锚固装置的透-->视图。图17示出图16的骨锚固装置的分解图。图18示出从根据图17的骨锚固装置的填充件的下侧看去的透视图。图19示出图18的填充件的剖视图。图20示出图18的填充件的侧视图。图21示出根据图18的填充件的底视图,以及图22示出根据图18的填充件的顶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5中所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骨锚固装置包括骨锚固元件1,该骨锚固元件具有带有骨螺纹的锚杆2、在一端的尖端以及在相对端的接收部3。接收部3基本为圆柱形并且包括形成两个自由腿部5、6的基本为U形的凹槽4。所述腿部上设置有内螺纹7。U形凹槽的底部形成用于接收杆9的座8。杆9用于连接多个骨锚固元件。为了将杆9固定在凹槽4中,设置可以拧入腿部5、6之间的内螺钉10形式的锁定元件。杆9由生物相容的弹性材料制成,优选由塑料制成。尤其,该材料是自由变形(free-flowing)材料。例如,杆9由基于聚碳酸酯-聚氨酯或聚碳酸酯氨基甲酸乙酯(PCU)的弹性体材料制成。如尤其可以在图1、4和5中看出的,在座8的表面上设置有肋状突起11。肋状突起11在与凹槽4的纵向轴线L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因此,肋状突起与杆9的纵向轴线LR垂直地延伸。突起11的长度使得突起形成与座8相应的曲率。肋状突起在与内螺纹7相隔一定距离的位置处终止。肋状突起11可以在座8表面提供凹陷的槽状凹槽(未图示)的一侧或两侧延伸。可供选择地,可以设置与突起邻接的座表面凹陷以允许材料变形进入这些凹陷。在所示实施例中,两个肋状突起11沿杆轴线Lr的方向与座8的中心相隔一定距离地设置。优选地,从座8的外端至肋状突起11的距离比肋状突起11与座8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小。这意味着肋状突起设置在座的外部区域中。座上的两个突起足以实现夹紧固定。-->待拧入腿部5、6之间的内螺钉10在其面向杆9的下侧10a包括具有中心腔的环形肋形式的环形突起12。如图4中所示,当环形突起12与杆9接触时,在环形突起压在杆上的位置形成两个接触区域12a、12b。环形突起12的直径使得接触区域12a、12b位于相同的位置,但是是在座8的肋状突起的接触区域11a和11b所处的杆9表面的相对侧。尤其如图4和6中所示,肋状突起11和环形突起12在包含杆的纵向轴线LR的平面内或者在与纵向轴线LR平行的平面内具有不对称的横截面。如图6中所示,该横截面基本为三角形,形成具有不同倾角的第一侧面14a和相对的第二侧面14b。在所示实施例中,第一侧面14a与座8表面的法线N成大约为10°的角α,而第二侧面14b与座8表面的法线N成大约为35°的角β。也可以是其它角度,只要一个侧面比另一个侧面陡α<β,例如α<45°并且α<β。角α优选在大于0°至小于约15°之间。角β优选在约30°至约45°之间。如图6中所示,肋的边缘14c是倒圆的。图1中所示的座8上的第二突起具有相似的结构,除了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方向是镜面对称的之外。这意味着陡侧面14a朝向座的中心C定向,如图4中所示。如图3和4中所示,锁定装置的环形突起12也具有不对称的横截面,该横截面具有不同倾角的第一侧面15a和第二侧面15b。陡侧面15a朝向环的中心,而侧面15b向外定向。角α和角β优选与肋状突起11的相同。如可以在图4中看到的,肋状突起11和环形突起12的侧面的定向使得陡侧面分别指向座和内螺钉的中心。因此,倾角较小的外侧面分别指向锚固元件或锁定元件的外部区域。骨锚固元件1和内螺钉10由生物相容的刚性材料制成,优选由金属,例如钛或钛合金制成。使用时,首先将至少两个骨锚固元件拧入相邻的椎骨,例如椎骨的椎弓根中。此后,将杆9插入接收部3中直到杆9置于座8中。然后通过拧入内螺钉10将杆锁定在其位置上。当还没有拧紧内螺钉10-->时,仍然可以以无级的方式调整杆的位置,这是因为杆具有光滑的表面。调整完杆的位置之后,拧紧内螺钉10直到环形突起12与杆的表面接触。如可以在图4中看到的,环形突起的相对部分12a和12b向下压入杆的表面中。同样地,肋状突起11从下方压在杆的表面上。突起不损害杆表面的完整性。杆开始在所施压力下变形。这种材料的变形形成间接的形状配合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骨锚固装置,包括: 锚固元件,该锚固元件具有待锚固在骨或椎骨中的锚杆(2;21); 用于连接至少两个锚固元件的杆(9),该杆由弹性材料制成; 连接到锚杆的接收部(3;25),该接收部用于接收杆; 用于所述杆并设置在接收部中的座(8;38),该座具有杆接触表面; 与接收部配合用于将杆固定在座中的锁定装置(10;100),该锁定装置包括杆接触表面; 其中座的杆接触表面和/或锁定装置的杆接触表面包括用于接合杆的接合结构(11,12;39;108),该接合结构具有不对称的横截面。

【技术特征摘要】
EP 2007-7-20 07014318.5;US 2007-7-20 60/951,1281.一种骨锚固装置,包括:锚固元件,该锚固元件具有待锚固在骨或椎骨中的锚杆(2;21);用于连接至少两个锚固元件的杆(9),该杆由弹性材料制成;连接到锚杆的接收部(3;25),该接收部用于接收杆;用于所述杆并设置在接收部中的座(8;38),该座具有杆接触表面;与接收部配合用于将杆固定在座中的锁定装置(10;100),该锁定装置包括杆接触表面;其中座的杆接触表面和/或锁定装置的杆接触表面包括用于接合杆的接合结构(11,12;39;108),该接合结构具有不对称的横截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锚固装置,其中接合结构的不对称横截面位于与杆的纵向轴线(LR)平行的平面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骨锚固装置,其中接合结构的不对称横截面是三角形的。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骨锚固装置,其中沿垂直于杆的纵向轴线的方向看时,接合结构具有第一侧面(14a)和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14b),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具有不同的倾角。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骨锚固装置,其中接合结构(11,12;39;108)是肋状突起。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骨锚固装置,其中接合结构包括与杆接触表面的中心间隔开的两个肋状突起。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骨锚固装置,其中杆通过锁定装置施加的摩擦力以及借助接合结构接合杆的间接的形状配合作用而保持在适当的位置。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骨锚固装置,其中接收部(3)固定地连接到锚杆(2),以便提供单轴骨锚固装置。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骨锚固装置,其中接收部具有形成两个张开的腿部(5,6)的U形凹槽(4),并且其中座(8)设置在凹槽(4)的底部。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骨锚固装置,其中接收部(25)枢转地连接到锚杆(21),以便提供多轴骨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L比德曼W马蒂斯S弗洛伊迪格
申请(专利权)人:比德曼莫泰赫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