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邹德威专利>正文

可变角度椎间张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020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变角度椎间张开装置,所述可变角度椎间张开装置具有朝大致侧向延伸的两个支脚和在两个支脚的基端部进行连接的沿纵向延伸的连接部分,所述支脚和连接部分形成大致U形框架结构,其中所述两个支脚的末端部具有用于分别植入到不同的脊椎中的植入部,所述可变角度椎间张开装置由形状记忆合金形成,并设置成在恢复记忆形状的温度时两个支脚之间形成预定的张开角度。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简单、方便且灵活地进行脊椎变形矫正操作;并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非常有利于在脊椎矫正手术中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改变椎间张开角度的可变角度椎间张开装置
技术介绍
在治疗脊柱疾病时,例如,针对脊柱侧弯等进行对脊柱的矫形时或者针对脊柱创伤进行对脊柱的复位固定时,通常采用一些复位固定的装置,对需要治疗或固定的脊椎进行复位固定。例如,对于脊柱畸形或脊柱创伤,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是,在需要复位固定的上下脊椎(为上下相邻的脊椎或者隔开病变脊椎的上下脊椎)上锚固骨钉,然后在两个骨钉的端部连接联结装置,例如本专利技术人在先提出的中国专利92244110.3中所描述的带角度正反螺纹螺栓骨科矫形器以及中国专利99126379.0中所描述的复位固定骨科矫形器,通过连接在两个骨钉端部联结装置,使两个骨钉产生对上下脊椎的复位张开,从而对上下脊椎进行复位和固定。上述的带角度正反螺纹螺栓骨科矫形器和复位固定骨科矫形器在治疗脊柱畸形或脊柱创伤能够起到矫形和固定作用,但是,这种固定和矫形主要是在沿脊柱轴向的支撑力方面起作用,在上下脊椎之间的张开角度方面的调节力度并不显著。对于治疗脊柱侧弯而进行对脊柱的矫形时,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是,在需要治疗的脊椎两侧的椎弓根上锚固骨钉,然后将连接在上下脊椎的椎弓根的同一侧的各个骨钉沿上下方向利用连接装置进行连接,通过连接装置使连接在上下脊椎的椎弓根的骨钉复位固定,从而达到对脊柱的矫形作用。或者,也可采用本专利技术人在先提出的中国专利申请200610144374.6中描述的椎弓根-->间横向连接装置及脊柱矫正系统,这种校正系统使得多个骨钉之间的复位固定的操作大大简化。上面所述的各种治疗脊柱疾病的方法及相应装置,在具体的手术治疗中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在具体的手术操作中,相应的脊柱矫形系统仍被认为结构复杂,并且需要进行较为复杂的操作或者对实施手术的人的操作熟练程度有较高要求,因此,需要进一步简化结构。另外,对于某些情况,例如在针对脊柱侧弯的矫形中,若需要矫形的方位在侧向方向上处于多个不同方位时,这种脊柱矫形系统由于连接在不同椎弓根的上下不同的横向连接装置相互之间的影响,使得操作更加复杂或难以操作。在对降低手术操作难度的要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需要提出一种新的医疗装置,使得在治疗这些脊柱疾病的手术中能够进一步降低操作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在上述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潜心研究,提出了一种便于手术操作的可变角度椎间张开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变角度椎间张开装置,所述可变角度椎间张开装置具有朝大致侧向延伸的两个支脚和在两个支脚的基端部进行连接的沿纵向延伸的连接部分,所述支脚和连接部分形成大致U形框架结构,其中所述两个支脚的末端部具有用于分别植入到不同的脊椎中的植入部,所述可变角度椎间张开装置由形状记忆合金形成,并设置成在恢复记忆形状的温度时两个支脚之间形成预定的张开角度。本专利技术巧妙地利用了记忆合金的特性,利用记忆合金制造的可变角度椎间张开装置,能够解决植入前脊柱角度不理想难以植入的问题,并且还解决了植入过程中角度校正操作复杂的问题。在使用(手术)之前,选取合适的预定张开角度的可变角度椎间张开装置,将该张开装置冷却至恢复记忆形状-->的温度以下,从而该张开装置能够被弯曲成任意角度和形状。在手术过程中,按照病变脊椎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角度位置进行植入,由于此时该张开装置处于恢复记忆形状的温度以下,能够被弯曲成任意角度和形状,从而大大降低了手术难度,使得该植入工作能够相对容易地完成。在植入后,基于人体的体温,随着该张开装置的温度上升,该张开装置恢复记忆形状,即恢复到使得两个支脚之间形成预定的张开角度的形状,从而对被植入了支脚的脊柱进行矫形。在具体的手术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所述可变角度椎间张开装置的两个支脚可植入上下相邻的两节脊椎上,也可以植入上下间隔一节或多节脊椎的两脊椎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脚的植入部上具有止滑结构,从而防止支脚的植入部从脊椎上意外脱出。作为一个例子,所述止滑结构为形成在支脚植入部外表面上的粗糙面或者形成在植入部外表面上的网纹结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脚的植入部端部为扁平状,从而能够便于植入,并且能够防止支脚的植入部在脊椎上发生转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脚的植入部端部为椎状,从而能够便于植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记忆合金为镍钛记忆合金。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记忆合金的恢复形状记忆的温度范围为35度至42度之间,与人体体温的范围大致相同,从而植入后在人体体温的作用下能够容易和稳定地使所述可变角度椎间张开装置恢复记忆形状。本专利技术可变角度椎间张开装置进行脊椎变形矫正的操作非常简单、方便,极大地降低了手术操作难度。并且,由于本专利技术的可变角度椎间张开装置可以对任意两块脊椎之间的角度变形进行矫正,因而在手术操作时,可以灵活方便地仅在有角度变形的脊椎间进行矫正。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可变角度椎间张开装置的结构非常简单,制造成本低,非常有利于在脊椎矫正手术中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的可变角度椎间张开装置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的可变角度椎间张开装置在恢复记忆形状的温度以下时置入到变形的脊椎之间的状态示意图。图3本专利技术的可变角度椎间张开装置在达到恢复记忆温度时支脚张开对脊椎进行矫正后的状态示意图。图4本专利技术的可变角度椎间张开装置在恢复记忆形状的温度以下时置入到变形的脊椎之间的另一种实施结构的状态示意图。图5本专利技术的可变角度椎间张开装置在达到恢复记忆温度时支脚张开对脊椎进行矫正后的另一种实施结构的状态示意图。图6本专利技术的另外实施方式的可变角度椎间张开装置的立体图。图7本专利技术的另外实施方式的可变角度椎间张开装置的立体图。图8本专利技术的另外实施方式的可变角度椎间张开装置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可变角度椎间张开装置1具有朝大致侧向延伸的两个支脚11、12和在两个支脚11、12的基端部进行连接的沿纵向延伸的连接部分13,所述支脚11、12和连接部分13形成大致U形框架结构,其中所述两个支脚11、12的末端部具有用于分别植入到不同的脊椎中的植入部111、112,所述可变角度椎间张开装置1由形状记忆合金形成,并设置成在恢复记忆形状的温度时两个支脚11、12之间形成预定的张开角度。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形成可变角度椎间张开装置1的记忆合金可为镍钛记忆合金。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记忆合金的恢复形状记忆的温度范围为35度至42度之间,与人体体温的范围大致相同,从而植入后在人体体温的作用下能够容易和稳定地使所述可变角度椎间张开装-->置1恢复记忆形状。在使用(手术)之前,可选取合适的预定张开角度的可变角度椎间张开装置1,将该张开装置冷却至恢复记忆形状的温度以下,从而该张开装置能够被弯曲成任意角度和形状。在手术过程中,如图2所示,此时由于该张开装置1处于恢复记忆形状的温度以下,两支脚11之间的张角能够被弯曲成任意角度和形状,从而能够按照病变脊椎2的实际情况,使张开装置1具有合适的角度和形状进行植入,从而使其容易植入到两变形的脊椎上,大大降低了手术难度,使得该植入工作能够相对容易地完成。在植入后,基于人体的体温,随着该张开装置的温度上升,该张开装置1恢复记忆形状,如图3所示,即恢复到使得两个支脚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变角度椎间张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角度椎间张开装置具有朝大致侧向延伸的两个支脚和在两个支脚的基端部进行连接的沿纵向延伸的连接部分,所述支脚和连接部分形成大致U形框架结构,其中所述两个支脚的末端部具有用于分别植入到不同的脊椎中的植入部,所述可变角度椎间张开装置由形状记忆合金形成,并设置成在恢复记忆形状的温度时两个支脚之间形成预定的张开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角度椎间张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角度椎间张开装置具有朝大致侧向延伸的两个支脚和在两个支脚的基端部进行连接的沿纵向延伸的连接部分,所述支脚和连接部分形成大致U形框架结构,其中所述两个支脚的末端部具有用于分别植入到不同的脊椎中的植入部,所述可变角度椎间张开装置由形状记忆合金形成,并设置成在恢复记忆形状的温度时两个支脚之间形成预定的张开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角度椎间张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的植入部上具有止滑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角度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德威
申请(专利权)人:邹德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