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邹德威专利>正文

可变角度椎间张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021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变角度椎间张开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一壳体,一对支轴,其分别固定于壳体上;一对支脚,其大致呈L形,并分别可绕所述支轴转动地支撑于支轴上,该一对L形支脚相对设置,形成大致U形框架结构,其中它们相对延伸的一边形成为调节部,它们分别向外侧延伸的一边形成为植入部,所述两个植入部用于分别植入到不同的脊椎中;顶推调节装置,抵接于所述一对支脚各自的调节部上,该顶推调节装置通过顶推所述支脚的调节部,调节所述一对支脚的植入部之间的张开角度。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简单、方便且灵活地进行脊椎变形矫正操作;并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非常有利于在脊椎矫正手术中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改变椎间张开角度的可变角度椎间张开装置
技术介绍
在治疗脊柱疾病时,例如,针对脊柱侧弯等进行对脊柱的矫形时或者针对脊柱创伤进行对脊柱的复位固定时,通常采用一些复位固定的装置,对需要治疗或固定的脊椎进行复位固定。例如,对于脊柱畸形或脊柱创伤,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是,在需要复位固定的上下脊椎(为上下相邻的脊椎或者隔开病变脊椎的上下脊椎)上锚固骨钉,然后在两个骨钉的端部连接联结装置,例如本专利技术人在先提出的中国专利92244110.3中所描述的带角度正反螺纹螺栓骨科矫形器以及中国专利99126379.0中所描述的复位固定骨科矫形器,通过连接在两个骨钉端部联结装置,使两个骨钉产生对上下脊椎的复位张开,从而对上下脊椎进行复位和固定。上述的带角度正反螺纹螺栓骨科矫形器和复位固定骨科矫形器在治疗脊柱畸形或脊柱创伤能够起到矫形和固定作用,但是,这种固定和矫形主要是在沿脊柱轴向的支撑力方面起作用,在上下脊椎之间的张开角度方面的调节力度并不显著。对于治疗脊柱侧弯而进行对脊柱的矫形时,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是,在需要治疗的脊椎两侧的椎弓根上锚固骨钉,然后将连接在上下脊椎的椎弓根的同一侧的各个骨钉沿上下方向利用连接装置进行连接,通过连接装置使连接在上下脊椎的椎弓根的骨钉复位固定,从而达到对脊柱的矫形作用。或者,也可采用本专利技术人在先提出的中国专利申请200610144374.6中描述的椎弓根间横向连接装置及脊柱矫正系统,这种校正系统使得多个骨钉之间的复位固定的操作-->大大简化。上面所述的各种治疗脊柱疾病的方法及相应装置,在具体的手术治疗中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在具体的手术操作中,相应的脊柱矫形系统仍被认为结构复杂,并且需要进行较为复杂的操作或者对实施手术的人的操作熟练程度有较高要求,因此,需要进一步简化结构。另外,对于某些情况,例如在针对脊柱侧弯的矫形中,若需要矫形的方位在侧向方向上处于多个不同方位时,这种脊柱矫形系统由于连接在不同椎弓根的上下不同的横向连接装置相互之间的影响,使得操作更加复杂或难以操作。在对降低手术操作难度的要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需要提出一种新的医疗装置,使得在治疗这些脊柱疾病的手术中能够进一步降低操作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在上述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潜心研究,提出了一种便于手术操作的可变角度椎间张开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可变角度椎间张开装置,包括:一壳体,一对支轴,其分别固定于壳体上;一对支脚,其大致呈L形,并分别可绕所述支轴转动地支撑于支轴上,该一对L形支脚相对设置,形成大致U形框架结构,其中它们相对延伸的一边形成为调节部,它们分别向外侧延伸的一边形成为植入部,所述两个植入部用于分别植入到不同的脊椎中;顶推调节装置,抵接于所述一对支脚各自的调节部上,该顶推调节装置通过顶推所述支脚的调节部,调节所述一对支脚的植入部之间的张开角度。在本专利技术中,作为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支轴可具体位于所述支脚的大致L形拐角位置。在本专利技术中,作为支轴支撑结构的一种可选的例子,所述的一对支轴可分-->别直接支撑于所述一对支脚的内侧。在本专利技术中,作为支轴支撑结构的另一种可选的例子,所述一对支脚上形成有枢接槽或枢接孔,所述的一对支轴连接于该枢接槽或枢接孔内,从而对所述一对支脚形成可转动支撑。在本专利技术中,作为支脚结构一种可选的例子,所述一对支脚的两调节部由一体的侧向弯曲弹性片构成。在该例子中,所述的顶推调节装置为连接于弹性片大致中间位置的推杆。作为支脚结构另一种可选的例子,所述的一对支脚的两调节部活动连接在一起。作为支脚结构另一种可选的例子,所述一对支脚的两调节部之间可留有间距。在本专利技术中,作为顶推调节装置的一种可选例子,所述顶推调节装置可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上的螺母和螺接于该螺母的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抵接于所述两调节部上,另一端伸出于螺母外形成为操作端。在该例子中,所述的螺杆上具有对应于一对支脚的植入部的张开角度的刻度线,从而可以根据张开角度需要将螺杆调节到相应的刻度线位置,以对椎间角度进行精确矫正。作为顶推调节装置的另一种可选例子,所述的顶推调节装置可包括抵接于所述一对调节部上的推杆,在所述推杆与壳体之间形成有锁定推杆的位置的锁定装置。在该例子中,所述的锁定装置可包括在推杆轴向上间隔设置的一个以上的凸部,在所述壳体上形成有供推杆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具有与所述凸部对应的缺口部。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支脚的植入部上可具有止滑结构,以防止植入部从脊椎中滑出。所述止滑结构可为形成在支脚植入部外表面上的粗糙面或者形成在植入部外表面上的网纹结构。为便于所述支脚的植入部植入脊椎内,作为一种可选的例子,所述支脚的植入部端部可为扁平状。作为另一种可断的例子,所述支脚的植入部端部为椎状。-->为便于顶推调节装置对支脚调节部的位置进行稳定调节,所述支脚的调节部与顶推调节装置的端部之间形成有形状配合结构。利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可变角度椎间张开装置,在对脊椎变形进行矫正手术时,可将一对支脚的两植入部分别植入到角度变形的两脊椎上,然后向内推顶推调节装置,调节两植入部之间的张开角度,从而对两脊椎之间的角度进行矫正。本专利技术可变角度椎间张开装置进行脊椎变形矫正的操作非常简单、方便,极大地降低了手术操作难度。并且,由于本专利技术的可变角度椎间张开装置可以对任意两块脊椎之间的角度变形进行矫正,因而在手术操作时,可以灵活方便地仅在有角度变形的脊椎间进行矫正。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可变角度椎间张开装置的结构非常简单,制造成本低,非常有利于在脊椎矫正手术中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可变角度椎间张开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可变角度椎间张开装置植入到两变形脊椎间的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可变角度椎间张开装置对脊椎角度进行矫正后的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可变角度椎间张开装置植入到两变形脊椎间的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可变角度椎间张开装置对脊椎角度进行矫正后的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可变角度椎间张开装置植入到两变形脊椎间的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可变角度椎间张开装置对脊椎角度进行矫正后的状态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顶推调节装置处于植入到两变形脊椎间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图8所示的顶推调节装置的壳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顶推调节装置处于对脊椎角度进行矫正后的未锁定状态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顶推调节装置处于对脊椎角度进行矫正后的锁定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1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可变角度椎间张开装置,包括:一壳体1;一对支轴11、12,其分别固定于壳体1上;一对支脚21、22,其大致呈L形,并分别可绕所述支轴11、12转动地支撑于支轴11、12上,该一对L形支脚21、22相对设置,形成大致U形框架结构,其中它们相向延伸的一边形成为调节部211、221,它们分别向壳体外侧延伸的一边形成为植入部212、222,所述两个植入部212、222用于分别植入到不同的脊椎中;顶推调节装置3,抵接于所述一对支脚21、22各自的调节部211、221上,该顶推调节装置3通过顶推所述支脚21、22的调节部211、221,调节所述一对支脚21、22的植入部2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变角度椎间张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一壳体, 一对支轴,其分别固定于壳体中; 一对支脚,其大致呈L形,并分别可绕所述支轴转动地支撑于支轴上,该一对L形支脚相对设置,形成大致U形框架结构,其中它们相向延伸的一边形成为调节部,它们分别向壳体外侧延伸的一边形成为植入部,所述两个植入部用于分别植入到不同的脊椎中; 顶推调节装置,抵接于所述一对支脚各自的调节部上,该顶推调节装置通过顶推所述支脚的调节部,调节所述一对支脚的植入部之间的张开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角度椎间张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一壳体,一对支轴,其分别固定于壳体中;一对支脚,其大致呈L形,并分别可绕所述支轴转动地支撑于支轴上,该一对L形支脚相对设置,形成大致U形框架结构,其中它们相向延伸的一边形成为调节部,它们分别向壳体外侧延伸的一边形成为植入部,所述两个植入部用于分别植入到不同的脊椎中;顶推调节装置,抵接于所述一对支脚各自的调节部上,该顶推调节装置通过顶推所述支脚的调节部,调节所述一对支脚的植入部之间的张开角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角度椎间张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轴位于所述支脚的大致L形拐角位置。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变角度椎间张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对支轴分别直接支撑于所述一对支脚的内侧。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变角度椎间张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支脚上形成有枢接槽或枢接孔,所述的一对支轴连接于该枢接槽或枢接孔内,从而对所述一对支脚形成可转动支撑。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角度椎间张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支脚的两调节部由一体的侧向弯曲弹性片构成。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变角度椎间张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推调节装置为连接于弹性片大致中间位置的推杆。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变角度椎间张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对支脚的两调节部活动连接在一起。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变角度椎间张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支脚的两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德威
申请(专利权)人:邹德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