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邹德威专利>正文

一种脊柱侧弯后路矫正手术术野全景稳定显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905276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0 0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脊柱侧弯后路矫正手术术野全景稳定显露装置,包括能够自由弯曲的第一履带条(11)和第二履带条(12),第一履带条(11)和第二履带条(12)通过第一距离调节组件(21)和第二距离调节组件(22)连接,第一距离调节组件(21)和第二距离调节组件(22)能够调节第一履带条(11)和第二履带条(12)之间的距离,第一履带条(11)和第二履带条(12)上均设有拉钩组件(31)。拉钩组件(31)能够使每一局部软组织横向牵开,并起到有效的压迫止血作用,实现术野全貌、完整、稳定的显露,确保术野内解剖结构清晰,操作精准、便利安全。

A panoramic stable exposure device for posterior correction of scoliosi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anoramic stable exposure device for the surgical field of posterior correction of scoliosis,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track strip (11) and a second track strip (12) capable of freely bending, a first track strip (11) and a second track strip (12) connected by a first distance adjustment component (21) and a second distance adjustment component (22), and a first distance adjustment component (21) and a second distance adjustment component (22) can be adjusted. Section 1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first track strip (11) and the second track strip (12) is provided with a hook assembly (31) on both the first track strip (11) and the second track strip (12). The pull hook assembly (31) can make each local soft tissue retracted horizontally, and play an effective role in compressing and hemostasis, realizing the whole, complete and stable exposure of the operative field, ensuring clear anatomical structure, accurate operation, convenient and safe operation in the operative fie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脊柱侧弯后路矫正手术术野全景稳定显露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的是一种脊柱侧弯后路矫正手术术野全景稳定显露装置。
技术介绍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人类手术最长切口之一后背正中线,自颈背部至臀纹部的纵行切口,尤其整个后背畸形脊柱全部打开显露状态下的一种有效辅助及维持手术野清晰全景稳定显露的器械。脊柱侧弯(Scoliosis)全球发病率约1%左右,按人口基数统计,潜在患者仅在中国就数以千万计。其危害,除背部外观凹凸不平,“锣锅”畸形造成患者心理障碍外,严重者可致胸腹腔容积不断压缩减少,重要脏器受挤压直至功能丧失而致命,其病因至今不明,无法预防和根治,唯一的治疗手段就是一旦发现,在发展到严重畸形之前,及时手术矫正。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手术矫正技术,已获得极大进步,进入了全脊柱无障碍手术的时代,使矫正率不断提高,但在这唯一的治病方法,全脊柱手术的过程中,一个始终存在的基本事实却始终没有有效的改善,甚至“习以为常”而成了研究解决的“空白”。首先,为实现大多数贯通脊柱胸腰段全长的侧弯畸形的理想矫正,必须显露几乎全部胸椎(12节)及部分腰椎(1-3节),要实现充分显露,必须要沿驱干背面中线做一长长的切口,可以说是目前人类手术最长的切口,这是必然的实现从背部暴露脊柱背面的唯一方式。然而,由于脊柱侧弯的畸形,这一中央纵行长切口两侧被切开分离的软组织,体表必定在不同的平面,弯曲侧突的一侧必然高高突起,形成切口两侧软组织的高度落差,产生凹侧低平,凸侧高高隆起的落差。同时,侧突的一侧由于与脊柱相连的数条肋骨肋弓弧度的改变,也必然形成不但有高低落差,而且表面还必然表现各种状态的凹凸不平的皮肤表现,加之背部丰富的肌肉群强大的回弹张力,一旦将这些肌肉从脊柱椎板、横突及肋突关节表面剥离后,不但形成广泛的创面,而且必定强力回缩,向被剥离的骨面靠拢。虽然背部没有大血管及重要的脏器,但被剥离的肌肉组织内,均含有肉眼不可见但却密集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因此,在不断剥离、牵开、回弹的过程中,将不断并持续的广泛渗血,有如一块饱含水份的海绵,将其稳定有效的牵开并靠拉钩的压迫,是显露脊柱并止血的唯一手段。自从人类有外科手术的历史及手术器械发展至今,将切口两侧被切开的软组织用拉钩牵开、遮挡,是实现既显露手术野又对软组织创面压迫止血的唯一方式。为此,已经有多种形态结构的拉钩或称牵开器,基本结构均为伸入切口内的叶片,有不同弯曲弧度和形状,如片状、齿状、钩状,及延伸到切口外体表的手柄,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靠助手人力拉住手柄,持续牵拉,称为拉钩助手,另一类为将体外延伸部位设计与各种机械结构相连,用机械装置的框架,实现拉钩的外展、固定,称为“自动拉钩”,但到目前为止,从作者数百例脊柱侧弯矫正手术的实践中,到对欧美多国及亚洲周边国家多次参访并与同行同台手术的交流中,无论何种现行的手动或自动拉钩,包括多种名牌的德国质量优良、结构精良的拉钩,均无一款完全针对脊柱畸形时后正中人体最长切口同时两侧不等高、内聚张力不等大、两侧凹凸不平,尤其是凸侧,表面有如坎坷山地的地表的专用拉钩装置,而各国实践者均是采用各种拉钩组合使用,最常见的方式是以体外长柄上设置有关节,伸入切口内叶片为齿条状结构,为双臂钳夹式,前端双叶片齿牙伸入切口后,后方双长柄待撑开并锁固,切口两端各置一个中间部再组合各类手动或自动拉钩,勉强产生一个不稳定、全景显露不充分的术野,因此,手术过程中,当需显露每一关键部位局部精细解剖结构时,必须不断的调整拉钩的位置,更换拉钩的方向才能实现,这已经成为了一个习惯成自然的常态,一次手术中,需要进行少则数次,多则数十次的调整,其明确的弊端在于:1.每次调整过程,即是对软组织(富含肉眼不可见的精细毛细血管网的椎旁肌肉群)一次放松、再牵拉压迫的过程,随调整时间的长短,少则数十毫升,多则上百毫升的血液流失,随着一次手术不可避免的数次至数十次反复调整,失血量约800ml~2000ml,甚至更多,因此,脊柱侧弯矫正手术,就是一个一面手术、一面不断补液输血的过程,输血量少则600~800ml,多则数千毫升,这是必须的,而且已经成为确保生命安全的常态,全球均如此,可称为习以为常。人类血液占体重的1/7左右,如70kg体重,血液约10kg(10000ml),当失血量超过1/3,即可发生失血性休克,过半时,则危及生命,而脊柱侧弯90%以上患者均为青少年,平均40~50kg体重,以50kg计,血液总量最多7000ml,当失血量超过3000ml时,即有生命危险。因此,脊柱侧弯手术,实际就是一个冒着风险“浴血奋战”的手术,遗憾的是,这些沉重的代价,不是直接支付于手术的关键步骤—对畸形的矫正固定,而是消耗于反复调整拉钩,压紧、放松,追求显露长长切口内各关键部位的解剖结构细节的过程中,更为遗憾的是,竟成为常态,每例手术,均要等待医院血库备足充足的血量,而不断消耗着来源十分有限的人类血液资源。2.每次放松拉钩、移位、剥离、再压迫、牵拉,均不可避免的造成一次或轻或重的机械刺激和创伤,在创伤病理学中组织细胞微观损伤病理有充分的理论证明,就好比无论任何形式的一场战争中,总难以避免伤及无辜,其后果为创伤后炎症反应,较长时间的术后背疼、肌肉组织纤维变性、疤痕化等手术带来的不同程度的医源性的负面影响,而造成这一切原因,直接来自于术中反复多次调整拉钩、剥离、牵拉、压迫、放松,再不断重复进行的必然结果。3.多种手动、自动拉钩的组合使用,一方面使手术台周边过多人员占位(2-3名拉钩助手)而拥挤,另一方面手术野上空过多不同层面的机械装置占位,不同程度影响和干扰术者的视线及精细的技术操作。4.现行拉钩的通用材料,均为医用不锈钢,表面光滑,在无影灯下形成多面反光,常使术者眩目而影响干扰对术野内解剖细节的观察辨认。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的脊柱侧弯后路矫正手术采用拉钩显露方式的诸多困难和棘手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脊柱侧弯后路矫正手术术野全景稳定显露装置,该脊柱侧弯后路矫正手术术野全景稳定显露装置能够保证全术野内每一解剖细节及相互解剖关系清晰的观察、定位,充分发挥手术的矫形技能,方便的植入各种矫形内植物,解决现行拉钩显露方式诸多困难和棘手的问题,使手术无障碍的顺畅实施,达到安全高效精准完成手术的目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脊柱侧弯后路矫正手术术野全景稳定显露装置,包括能够自由弯曲的第一履带条和第二履带条,第一履带条和第二履带条通过第一距离调节组件和第二距离调节组件连接,第一距离调节组件和第二距离调节组件能够调节第一履带条和第二履带条之间的距离,第一履带条和第二履带条上均设有拉钩组件,拉钩组件含有拉钩叶片,第一履带条上拉钩组件的拉钩叶片能够向远离第二履带条的方向移动,第二履带条上拉钩组件的拉钩叶片能够向远离第一履带条的方向移动。第一履带条和第二履带条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第一履带条和第二履带条平行,第一履带条和第二履带条前后设置,第一履带条的一端和第二履带条的一端平齐,第一距离调节组件固定于第一履带条的一端和第二履带条的一端。第一履带条为扁条状结构,第一履带条含有多个依次铰接的履带节,第二履带条与第一履带条互为镜像,第一履带条的另一端和第二履带条的另一端平齐,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脊柱侧弯后路矫正手术术野全景稳定显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脊柱侧弯后路矫正手术术野全景稳定显露装置包括能够自由弯曲的第一履带条(11)和第二履带条(12),第一履带条(11)和第二履带条(12)通过第一距离调节组件(21)和第二距离调节组件(22)连接,第一距离调节组件(21)和第二距离调节组件(22)能够调节第一履带条(11)和第二履带条(12)之间的距离,第一履带条(11)和第二履带条(12)上均设有拉钩组件(31),拉钩组件(31)含有拉钩叶片(32),第一履带条(11)上拉钩组件(31)的拉钩叶片(32)能够向远离第二履带条(12)的方向移动,第二履带条(12)上拉钩组件(31)的拉钩叶片(32)能够向远离第一履带条(11)的方向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脊柱侧弯后路矫正手术术野全景稳定显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脊柱侧弯后路矫正手术术野全景稳定显露装置包括能够自由弯曲的第一履带条(11)和第二履带条(12),第一履带条(11)和第二履带条(12)通过第一距离调节组件(21)和第二距离调节组件(22)连接,第一距离调节组件(21)和第二距离调节组件(22)能够调节第一履带条(11)和第二履带条(12)之间的距离,第一履带条(11)和第二履带条(12)上均设有拉钩组件(31),拉钩组件(31)含有拉钩叶片(32),第一履带条(11)上拉钩组件(31)的拉钩叶片(32)能够向远离第二履带条(12)的方向移动,第二履带条(12)上拉钩组件(31)的拉钩叶片(32)能够向远离第一履带条(11)的方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侧弯后路矫正手术术野全景稳定显露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履带条(11)和第二履带条(12)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第一履带条(11)和第二履带条(12)平行,第一履带条(11)和第二履带条(12)前后设置,第一履带条(11)的一端和第二履带条(12)的一端平齐,第一距离调节组件(21)固定于第一履带条(11)的一端和第二履带条(12)的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脊柱侧弯后路矫正手术术野全景稳定显露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履带条(11)为扁条状结构,第一履带条(11)含有多个依次铰接的履带节(13),第二履带条(12)与第一履带条(11)互为镜像,第一履带条(11)的另一端和第二履带条(12)的另一端平齐,第二距离调节组件(22)能够沿第一履带条(11)和第二履带条(12)的长度方向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脊柱侧弯后路矫正手术术野全景稳定显露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距离调节组件(21)含有第一固定螺杆(23)、第一固定套筒(24)和第二固定螺杆(25),第一固定螺杆(23)的一端和第二固定螺杆(25)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履带条(11)和第二履带条(12)连接固定,第一固定螺杆(23)的另一端和第二固定螺杆(25)的另一端与第一固定套筒(24)的两端对应螺纹连接,第一固定螺杆(23)和第二固定螺杆(25)的螺纹旋向相反,当转动第一固定套筒(24)时,第一履带条(11)和第二履带条(12)之间的距离能够被调节。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脊柱侧弯后路矫正手术术野全景稳定显露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距离调节组件(22)含有第一移动螺杆(26)、第一移动套筒(27)、第二移动螺杆(28)、第一滑动基座(29)和第二滑动基座(210),第一固定螺杆(23)的一端与第一滑动基座(29)的上部连接固定,第二固定螺杆(25)的一端与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德威
申请(专利权)人:邹德威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