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预应力加固混凝土相关
,提出了一种混凝土结构预应力碳纤维板张拉锚固体系及方法,适用于土木、水利等基础设施工程结构的夹持、张拉及锚固。
技术介绍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作为一种高性能新材料的出现,为土木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固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混凝土主动加固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它能够充分发挥碳纤维轻质、高强的特点,大幅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并有效地减少其应力和挠度变形,延缓梁体开裂速度,减少并闭合梁体裂缝,进一步提高结构物的承载力,提高其耐久性。目前,预应力碳纤维片材加固技术可分为三种:普通粘胶加固、端锚加固、混锚加固。相对传统的普通粘贴加固法,端锚预应力碳纤维材加固技术有更好的经济性、适用性和耐久性。此外,端锚结合粘胶组成的混描体系,可降低粘结界面的剥离应力,避免碳纤维整体剥离脱落,极大的降低了胶层耐久性对锚固效果的影响,加固效果更可靠。当前,国内外开发的预应力碳纤维板张拉锚固系统还处在初步的研究阶段,已有的张拉锚固装置普遍笨重、需要很大的施工操作空间、施工工艺不够成熟、长期性能差、施工不方便以及张拉锚固效果难以保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凝土结构预应力碳纤维板张拉锚固体系,包括固定端锚具(15)、张拉端锚具(16)以及组合式张拉装置(17);其特征在于:固定端锚具(15)以及张拉端锚具(16)均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设置的上锚板、下锚板以及底座,所述底座均固定在被加固结构的表面;所述上锚板以及下锚板的两个长边边缘处各设有一排压紧螺孔,上锚板以及下锚板之间通过压紧沉头螺栓(6)连接,上锚板以及下锚板之间位于两排压紧螺孔之间的部分为碳纤维板(7)加持区域,固定端锚具(15)上的压紧沉头螺栓(6)数目大于张拉端锚具(16)上的压紧沉头螺栓(6)数目;所述组合式张拉装置(17)包括工具锚(2)以及张拉装置,所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结构预应力碳纤维板张拉锚固体系,包括固定端锚具(15)、张拉端锚具(16)以及组合式张拉装置(17);其特征在于:固定端锚具(15)以及张拉端锚具(16)均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设置的上锚板、下锚板以及底座,所述底座均固定在被加固结构的表面;所述上锚板以及下锚板的两个长边边缘处各设有一排压紧螺孔,上锚板以及下锚板之间通过压紧沉头螺栓(6)连接,上锚板以及下锚板之间位于两排压紧螺孔之间的部分为碳纤维板(7)加持区域,固定端锚具(15)上的压紧沉头螺栓(6)数目大于张拉端锚具(16)上的压紧沉头螺栓(6)数目;所述组合式张拉装置(17)包括工具锚(2)以及张拉装置,所述张拉装置包括张拉支架(1)、两根拉杆(3)、前挡块(5)以及后挡块(5-2),所述张拉支架(1)包括底板以及与底板垂直的侧板,底板固定在被加固结构表面,侧板上设有两个通孔,通孔内分别穿过一根拉杆(3),拉杆(3)前端穿过前挡块(5),且拉杆(3)位于侧板与前挡块(5)之间的部分上设有自锁螺母(8);后端穿过后挡块(5-2),后挡块(5-2)中间设有供碳纤维板(7)穿过的区域,所述工具锚(2)包括上夹板以及下夹板,上夹板与下夹板之间设有碳纤维板夹持区域,上夹板以及下夹板之间通过压紧沉头螺栓(6)固定;工具锚(2)悬空设置于底板上方且位于两拉杆(3)之间,碳纤维板(7)穿过后挡块(5-2)后粘贴于工具锚(2)内的碳纤维板夹持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结构预应力碳纤维板张拉锚固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块(5)与后挡块(5-2)均设有供拉杆(3)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为条形通孔(9);所述后挡块(5-2)包括上半部分以及下半部分,其间设有固定螺孔(10),并通过固定螺栓连接成一个整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结构预应力碳纤维板张拉锚固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张拉支架(1)上还设有加强筋(12)。4.一种混凝土结构预应力碳纤维板张拉锚固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结构预应力碳纤维板张拉锚固体系,包括如下步骤:(1)划线及凿除被加固结构的表面上的碳化层:按照要求划线,定位;对碳纤维板(7)及固定端锚具(15)、张拉端锚具(16)与被加固结构接触表面上的碳化层进行凿除;(2)安装锚固装置:将固定端锚具(15)的底座、张拉端锚具(16)的底座以及组合式张拉装置(17)的张拉支架(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轩,毕伟涛,张孜男,张少华,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通宇新材料有限公司,陕西凯达公路桥梁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