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了一种骨锚固元件,包括:用于锚固在骨中的锚固段(41)以及连接到所述锚固段的接收部(43),其中所述接收部(43)包括适用于容纳具有杆轴线的稳定杆(2,20)的开口(45),所述开口(45)沿所述杆轴线由两个侧壁(46a,46b)限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46a,46b)包括沿所述杆轴线定向的导引部(47a,47b;47a′,47b′;470a,470b)以用于导引至少一个连接杆(3,3′,3″)通过其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骨锚固元件以及包括这样的骨锚固元件的用于骨、尤其是用于脊柱的稳定装置。接收部具有u形凹槽,该u形凹槽形成稳定杆可以插入其中的通道并且另外包括用于容纳具有较小直径的连接杆的侧向导引部。稳定装置包括至少两个这样的锚固元件和至少一个连接杆。骨锚固元件优选地是多轴骨螺钉。
技术介绍
在置换严重损伤或退化的推间盘或推骨的情况下,通常釆用的是融合架(fusion cage)或使用刚性金属杆的骨段稳定装置,它们通过多轴骨螺钉锚固在相邻的推骨中。在特定的临床应用中,保持脊柱的运动段有一定的活动性是有利的。在这些情况下使用包括骨锚固元件和挠性杆的动态稳定系统。例如,US 2005/0085815 Al和US 2007/0049937 Al描述了包括中空金属杆的动态稳定系统,所述中空金属杆具有由壁中的螺旋形凹槽形成的挠性段和设置在中空杆中的芯。在EP 1 795 134 Al中描述了使用多轴螺钉和弹性体杆的动态稳定装置。具有挠性杆的已知稳定装置适用于脊柱的相对于轴向拉伸力和压缩力的动态稳定和运动控制。由于脊柱的解剖学结构需要小尺寸的植入物构造。因此,挠性杆应当具有小外径,该小外径使得可以设计具有矮外形和总体小尺寸的多轴螺钉的接收部。在稚间盘早期退化或部分受损或损伤的临床情况下,脊柱的相应运动段受到增加的转动运动和/或增加的剪切力。这样的转动运动和剪切力和/或弯曲力可能导致剧烈疼痛。另外,由金属或弹性体制成的挠性杆由于它们的小直径而不能长时间耐受较大的力。特别地,剪切力和转动力可以导致挠性杆的超负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骨锚固元件以及尤其用于脊柱的稳定装置,该骨锚固元件和稳定装置适合用于存在脊柱的增大的转动运动和剪切运动的情况。所述目的由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锚固元件和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稳定装置实现。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了其它研发成果。所述骨锚固元件和稳定装置具有对增大的剪切力和转动力的抵抗性而不会妨碍稳定装置的轴向减震和精确调节,并且提供了允许挠性杆和连接杆的各种组合的模块化系统。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从借助于附图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将变得显而易见。附图中图1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稳定装置的侧视图。图2示出沿图1中的线A-A的放大截面图。图3示出沿图1中的线B-B的放大截面图。图4示出图1的稳定装置的俯视图。图5示出图4的稳定装置的沿线C-C的截面图。图6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稳定装置的侧视图。图7示出沿图6的线A-A的放大截面图。图8示出沿图6的线B-B的放大截面图。图9示出图6的稳定装置的俯视图。图IO示出沿图9的C-C的截面图。图11以俯视图示出第三实施例的稳定装置。图12示出图11的稳定装置的侧视图。图13以沿杆轴线的截面图示出第四实施例的稳定装置。图14示出沿图13的线B-B的放大截面图。图15示出图13的稳定装置的俯视图。图16示出图15的稳定装置的侧视图。图17以侧视图示出第五实施例的稳定装置。图18示出沿图17的线B-B的放大截面图。图19示出稳定装置的第五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0示出图19的稳定装置的沿线A-A的截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5中所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骨稳定装置1包括挠性杆2和至少一个侧向布置的连接杆3,挠性杆2和连接杆3两者都连接到骨锚固元件4、 4,。挠性杆2包括至少一个挠性部分2a,该挠性部分2a在沿杆轴线作用的压缩力和伸长力的作用下和在扭转力、剪切力和/或弯曲力的作用下呈现挠性。在所示实施例中,挠性杆2由刚性材料(例如生物相容金属、金属合金,特别是钛、镍钛诺、不锈钢)或刚性生物相容塑性材料(例如PEEK或碳纤维增强的PEEK)的中空管制成。挠性杆的长度是使得该挠性杆至少横跨两个相邻推骨之间的距离,在所示实施例中横跨三个相邻推骨的距离。挠性部分2a设置在刚性部分2b之间。刚性部分2b连接到骨锚固元件。挠性部分的挠性通过中空管的壁中的螺旋形凹槽获得。然而,使杆具有挠性的任何其它设计也是可以的。在挠性杆2的两侧布置有实心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的直径小于挠性杆2的直径。每个连接杆3的长度可以与挠性杆2的长度相同或者可以小于挠性杆2的长度。在所示实施例中,连接杆3不是完全直线的,而是具有第一直线段3a、阶梯段3b和第二直线段3c。当与挠性杆2的挠性部分2a比较时连接杆3优选地挠性较小。例如,连接杆3由生物相容金属(例如不锈钢、钛、钛合金(例如镍钛诺))或刚性塑性材料(例如PEEK或碳增强的PEEK)制成。连接杆3的直径显著小于挠性稳定杆2的直径。然而,连接杆3 的直径必须具有使得连接杆3的刚性足以抵抗弯曲力的尺寸。两个侧向连接杆3在它们各自的端部之一借助于托架5彼此连接, 所述托架5形成为使得该托架被向下或向上定向以便围住 (circumvent)挠性杆2。托架5可以与连接杆3形成一体或者可以 是能够连接到杆3的独立部件。骨锚固元件4设计成多轴骨螺钉的形式。骨锚固元件4包括具有 螺紋锚杆41和球形头部42的螺钉元件以及用于接收挠性杆2和连接 杆3的接收部43。接收部43具有基本为圆柱形或立方形的形状,并 具有第一端43a和相对的第二端43b以及同轴孔44,所述同轴孔44 从第一端43a沿第二端43b的方向延伸并且朝着第二端渐缩,从而提 供一个用于能够枢转地保持在接收部中的螺钉元件的头部42的座。如特别在图5中可以看到的,接收部43包括从第一端43a沿第二 端43b的方向延伸的基本为U形的凹槽45。借助于该U形凹槽形成 两个自由支腿46a、 46b,所述自由支腿与凹槽的底部一起形成用于容 纳挠性杆2的通道。在每个自由支腿46a、 46b的壁中设置有孔47a、 47b,并且孔47a、 47b形成用于连接杆的导引部。孔47a、 47b延伸穿过自由支腿46a、 46b,从而连接杆3可以从接收部的一侧被导引穿过孔并穿过另一侧离 开。所述孔的尺寸是使得直径稍大于连接杆3的外径以允许连接杆3 在孔47a、 47b内滑动运动。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孔47a、 47b完全位于自由支腿46a和 46b内并且形成通孔。通孔47a、 47b的位置是使得当挠性杆2插入时 孔的轴线与挠性杆2的轴线位于一个平面内。多轴骨螺钉还包括压力元件48,该压力元件48基本为圆柱形以 便能够在孔44中运动,并且在该压力元件的面对头部42的一侧具有 球形凹槽49以包围头部的一部分,从而将压力分布到头部42上。压 力元件48还包括同轴孔50以允许接近头部42。压力元件48在该压7力元件的与球形凹槽相对的一侧具有截圆柱形凹槽51,该截圆柱形凹 槽51的尺寸制成为使得挠性杆2可以插入该凹槽中并在该凹槽中被导 引。在图2和3所示的实施例中,截圆柱形凹槽51的尺寸制成为使得 挠性杆突出到压力元件上方。骨锚固元件还包括与自由支腿46a、46b的内螺紋啮合的固定螺钉 52。固定螺钉52用于将挠性杆2压在接收部中并且因此间接地压在压 力元件48上以用于将压力施加在头部42上,从而锁定螺钉元件相对 于接收部的角位置。图3示出骨锚固元件4',该骨锚固元件4,是改进的骨锚固元件, 该骨锚固元件4'适用于容纳图4中所示的连接杆的部分3c。该骨锚固 元件4'与根据图2的骨锚固元件的区别在于孔47a'、 47b'的构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骨锚固元件,包括: 用于锚固在骨中的锚固段(41)以及连接到所述锚固段的接收部(43), 其中所述接收部(43)包括适用于容纳具有杆轴线的稳定杆(2,20)的开口(45),所述开口(45)沿所述杆轴线由两个侧壁(46a,46 b)限制, 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46a,46b)包括沿所述杆轴线定向的导引部(47a,47b;47a′,47b′;470a,470b)以用于导引至少一个连接杆(3,3′,3″)穿过其中。
【技术特征摘要】
EP 2008-9-5 08015721.7;US 2008-9-5 61/094,6641.一种骨锚固元件,包括用于锚固在骨中的锚固段(41)以及连接到所述锚固段的接收部(43),其中所述接收部(43)包括适用于容纳具有杆轴线的稳定杆(2,20)的开口(45),所述开口(45)沿所述杆轴线由两个侧壁(46a,46b)限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46a,46b)包括沿所述杆轴线定向的导引部(47a,47b;47a′,47b′;470a,470b)以用于导引至少一个连接杆(3,3′,3″)穿过其中。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骨锚固元件,其中所述导引部设计成沿 平行于所述杆轴线的方向延伸穿过所述侧壁(46a, 46b )的通孔(47a, 47b)。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骨锚固元件,其中设置有防止所述 连接杆(3)脱离的固定结构(47a, 47b; 2; 471, 472)。4. 根据权利要求l-3之一所述的骨锚固元件,其中所述导引部 是在所述侧壁中的凹槽(47a,, 47b,; 470a, 470b)。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骨锚固元件,其中所述凹槽(47a', 47b') 通向所述接收部的内部。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骨锚固元件,其中所述凹槽(470a, 470b ) 通向所述接收部的外部。7. 根据权利要求l-6之一所述的骨锚固元件,其中所述导引部 设置在所述侧壁的外侧并且一体地形成于所述侧壁中或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L比德曼,J哈姆斯,H拉普,B丹内克尔,
申请(专利权)人:比德曼莫泰赫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