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线圈部件压弯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6589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线圈部件压弯模具,属于模具;旨在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省力,工作效率较高的弯曲模。它包括上模板、下模板、凸模和凹模;工作面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的凸模(2)固定在上模板(1)的背面,凹模(3)固定在下模板(4)的表面,凹模(3)的表面设有与凸模(2)的工作面形状相适配的型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大大降低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可提高功效30%;是电机线圈弯曲成型的一种理想模具。(*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尤其涉及一种弯曲模具。技术背景在电机制造过程中, 一般要利用模具将锭子或转子的线圈 弯曲成与锭子或转子弧度相吻合的曲面形状。但目前常用的压弯模具的凸 模由于没有与上模板固定连接,当线圈压弯成型以后,操作者必须将凸模 拿开以后才能取下线圈;因此不仅增加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而且生产效 率也较低。 、专利技术内针容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旨在提供一 种操作方便、省力,工作效率较高的电机线圈部件压弯模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上模板、 下模板、凸模和凹模;工作面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的凸模固定在上模板的 背面,凹模固定在下模板的表面,凹模的表面设有与凸模的工作面形状相 适配的型腔。凸模和所述型腔至少为两个。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当线圈被弯 曲成型以后上模板可将凸模提起,因此能够大大降低操作者的劳动强度, 从而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另外,将凸模与上模板固定连接还能够在一 套模具上实现多工位加工,从而可大幅度地提高生产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上模板l 凸模2 凹模3 下模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 说明如图1所示工作面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的凸模2通过定位销和螺钉 固定在上模板1的背面,位于凸模2下方的凹模3通过螺钉固定在下模板4的表面,凹模3的表面设有与凸模2的工作面形状相适配的型腔。为了提高生产率,凸模2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对应地,在凹模3的表面设有位置和数量与凸模2相对应的所述型腔。权利要求1. 一种电机线圈部件压弯模具,包括上模板、下模板、凸模和凹模;其特征在于工作面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的凸模(2)固定在上模板(1)的背面,凹模(3)固定在下模板(4)的表面,凹模(3)的表面设有与凸模(2)的工作面形状相适配的型腔。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线圈部件压弯模具,其特征在于凸模 (2)和所述型腔至少为两个。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线圈部件压弯模具,属于模具;旨在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省力,工作效率较高的弯曲模。它包括上模板、下模板、凸模和凹模;工作面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的凸模(2)固定在上模板(1)的背面,凹模(3)固定在下模板(4)的表面,凹模(3)的表面设有与凸模(2)的工作面形状相适配的型腔。本技术能够大大降低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可提高功效30%;是电机线圈弯曲成型的一种理想模具。文档编号H02K15/04GK201260116SQ200820096619公开日2009年6月17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27日专利技术者马荣辉, 黄卫萍 申请人:贵阳航空电机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机线圈部件压弯模具,包括上模板、下模板、凸模和凹模;其特征在于:工作面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的凸模(2)固定在上模板(1)的背面,凹模(3)固定在下模板(4)的表面,凹模(3)的表面设有与凸模(2)的工作面形状相适配的型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卫萍马荣辉
申请(专利权)人:贵阳航空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2[中国|贵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