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的定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5153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动机的定子,以如下方式卷绕设置有绕组(4),在相对置的一个齿(T)上从中性线开始卷绕,将与另一个齿(T)连接的连接线作为电源线,并且从电源线开始在另一个齿(T)上进行卷绕,把另一个齿(T)的绕线尾端引出到中性线侧并与中性线连接。定子铁芯(3)具有绝缘体(5),该绝缘体(5)具有防止齿卷绕部(11)倒向外方的支承部(16)。电源线夹持固定在齿卷绕部(11)和槽底部(21)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机的定子
技术介绍
电动机具有定子和可旋转地配置在该定子内的转子。另外,以往,定子包括具有多个齿的定子铁芯、和卷绕设置在该定子铁芯的齿上的绕组。这种电动机例如用作空调机的压缩机的电动机。顺便说一下,绕组虽卷绕设置在各个齿上,但此时为了绝缘,需要对绕组等使用绝缘管或绝缘护套等。因此,在以往有这样的技术在定子铁芯的绝缘体上设置槽,使绕组的连接线收纳在该槽中,以防止与其他相的接触,从而实现绝缘管等的省略(例如,参照日本专利公报特开2002-101596号)。但是,例如在六槽集中绕组等的定子中,相同的相是处于180度的相反位置,所以接线时绕组的引绕长度变长,导致卷绕设置的作业性降低。而且,电源线有可能与其他相的齿卷绕部接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缺陷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机的定子,其可以防止电源线与其他相的绕组接触,是高品质且装配作业性优良的电动机的定子。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机的定子的特征在于,包括定子铁芯,其具有多个齿,并且在沿圆周方向相邻的齿之间形成有槽;绕组,其一部分卷绕设置在该定子铁芯的齿上,上述绕组包括齿卷绕部、中性线、连接线和电源线,在相对置的齿中的一个齿上,从上述齿卷绕部的与上述中性线相连的端部开始卷绕,把从该一个齿的上述齿卷绕部的绕线尾端到另一个齿的上述连接线与上述电源线连接,并且在另一个齿上从上述齿卷绕部的与上述电源线连接的端部开始卷绕,把该另一个齿的上述齿卷绕部的绕线尾端连接到上述中性线侧,并且所述电动机的定子具有绝缘体,所述绝缘体具有支承部,该支承部配置在上述定子铁芯的上述槽的底部,防止上述齿卷绕部倒向半径方向外方,上述电源线夹持固定在上述齿卷绕部和上述绝缘体之间。在上述结构的电动机的定子中,由于将作为相对置的齿之间的连接线的电源线夹持固定在齿卷绕部和槽底部之间,所以能够在电源线不晃动的情况下进行布线。而且,不需要用于固定电源线的复杂结构。并且,通过绝缘体的支承部可以防止齿卷绕部倒向外方,从而能够在稳定的状态下卷绕设置绕组,而且能够保持这种稳定的卷绕设置状态。另外,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定子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绝缘体上设置有绕组隔离部,所述绕组隔离部使电源线和中性线之间保持规定间隔。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定子中,由于在上述绝缘体上设置有使电源线和中性线之间保持规定间隔的绕组隔离部,所以能够防止电源线与中性线接触。而且,在绕线作业中,能够以电源线与中性线不接触的方式可靠地进行布线。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机的定子的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2是上述定子的绝缘体的俯视图。图3是上述定子的绝缘体的展开状态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上述定子的绕组的接线状态的电路图。图5是说明上述定子的绕组的卷绕设置方法的简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机的定子的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使用了该定子的电动机的主要部分的简图。定子1和可旋转地内嵌于该定子1中的转子2等构成电动机。定子1包括定子铁芯3和卷绕设置在该定子铁芯3上的绕组4。另外,定子铁芯3包括层叠了由电磁钢板构成的多个圆环状薄板而构成的铁芯主体6,和附带设置在该铁芯主体6的轴向端面上的绝缘体(绝缘部件)5、5(参照图1至图3)。并且,在该定子铁芯3上沿着圆周方向以规定间距设置有多个(该情况下为6个)齿T、…,在各个齿T上卷绕设置有绕组4。此时,在沿着圆周方向相邻的齿T、T之间形成有槽15、…。另外,该情况下,作为槽15,具有6个,即第1槽15a至第6槽15f。另外,转子2具有转子铁芯7和埋设在该转子铁芯7中的多个磁铁(省略图示),在转子铁芯7的轴心孔中插入固定有轴(省略图示)。该情况下,转子铁芯7是层叠了由电磁钢板构成的多个圆环状薄板而形成的。如图2所示,上述绝缘体5具有外周壁部8;从外周壁部8突出的多个内径方向突出部9、…;以及立起片部10、…,它们连接设置于各个内径方向突出部9、…的端缘,并与外周壁部8对置。另外,内径方向突出部9沿着圆周方向以规定间距(60度间距)配置。并且,将一个绝缘体5(5a)安装在铁芯主体6的一个轴向端面上,将另一个绝缘体5(5b)安装在铁芯主体6的另一个轴向端面上。如图4所示,上述绕组4由U相绕组4a、V相绕组4b和W相绕组4c构成。并且,U相绕组4a具有第1磁极部U1和第2磁极部U2,V相绕组4b具有第1磁极部V1和第2磁极部V2,W相绕组4c具有第1磁极部W1和第2磁极部W2。并且,U相绕组4a、V相绕组4b和W相绕组4c通过中性点N相连接。此时,如图1所示,U相绕组4a的第1磁极部U1和第2磁极部U2以相互面对的方式相对于定子铁芯3的轴心对称配置,V相绕组4b的第1磁极部V1和第2磁极部V2以相互面对的方式相对于定子铁芯3的轴心对称配置,W相绕组4c的第1磁极部W1和第2磁极部W2以相互面对的方式相对于定子铁芯3的轴心对称配置。在该情况下,具体说明U相绕组4a的卷绕设置方法,如图5所示,在相对置的一个齿T上设置有齿卷绕部11a,该齿卷绕部11a从中性线30开始卷绕并作为第2磁极部U2,将与另一个齿T连接的连接线31作为电源线29,并且在另一个齿T上设置齿卷绕部11b,该齿卷绕部11b从电源线29开始卷绕在另一个齿T上,并作为第1磁极部U1,将该另一个齿T的绕线尾端引出到中性线30侧并与该中性线30连接。即,作为第2磁极部U2的齿卷绕部11a的绕线始端侧的中性线30a、和作为第1磁极部U1的齿卷绕部11b的绕线尾端侧的中性线30b通过中性点N相连接。另外,其他的V相绕组4b和W相绕组4c也是与该U相绕组4a相同的绕线方法。因此,各个绕组4a、4b、4c的第2磁极部U2、V2、W2具有向第1磁极部U1、V1、W1引出的一个引出部32、…,第1磁极部U1、V1、W1具有向中性线30(30b)引出的引出部33。并且,上述电源线29夹持固定在齿卷绕部11和槽底部21(槽15的内周面)之间。即,如图5所示,通过构成第2磁极部U2的齿卷绕部11b和与该齿卷绕部11b对应的槽底部21来夹持该电源线29。接下来,如图3所示,绝缘体5的外周壁部8具有与各个槽15对应的分割壁16、…,第1分割壁16a对应于第1槽15a,第2分割壁16b对应于第2槽15b,第3分割壁16c对应于第3槽15c,第4分割壁16d对应于第4槽15d,第5分割壁16e对应于第5槽15e,第6分割壁16f对应于第6槽15f。并且,在分割壁16、…上设置有狭缝24,使电源线29卡定在该狭缝24中。即,在第1分割壁16a上,通过设置狭缝24,把该第1分割壁16a分割成第1壁部22和第2壁部23,沿着第6分割壁16f的内面引出的电源线29在第1分割壁16a的第1壁部22上配置在该第1壁部22的内面侧,在第1分割壁16a的第2壁部23上配置在该第2壁部23的外面侧。该分割壁16、…构成后述的支承部。该情况下,在第6分割壁16f和第1分割壁16a之间设置有支承电源线29的绕组隔离部25(25a),在第1分割壁16a和第2分割壁16b之间设置有支承电源线29的绕组隔离部25(25b),在第2分割壁16b和第3分割壁16c之间设置有支承电源线29的绕组隔离部25(25c)。即,通过在第6分割壁16f和第1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铁芯(3),其具有多个齿(T),并且在沿圆周方向相邻的齿(T)之间形成有槽(15);和绕组(4),其一部分卷绕设置在该定子铁芯(3)的齿(T)上,上述绕组(4)包括:齿卷绕部( 11)、中性线(30)、连接线(31)和电源线(29),在相对置的齿中的一个齿(T)上,从上述齿卷绕部(11)的与上述中性线(30)相连的端部开始卷绕,将从该一个齿(T)的上述齿卷绕部(11)的绕线尾端到另一个齿(T)的上述连接线( 31)与上述电源线(29)连接,并且在另一个齿(T)上从上述齿卷绕部(11)的与上述电源线(29)相连的端部开始卷绕,将该另一个齿(T)的上述齿卷绕部(11)的绕线尾端连接到上述中性线(30)侧,并且所述电动机的定子具有绝缘体(5) ,所述绝缘体(5)具有支承部(16),所述支承部(16)配置在上述定子铁芯(3)的上述槽(15)的底部,防止上述齿卷绕部(11)倒向半径方向外方,上述电源线(29)夹持固定在上述齿卷绕部(11)和上述绝缘体(5)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天野龙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