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动力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44133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动力驱动装置,涉及新能源汽车动力驱动领域,针对新能源汽车动力驱动中的传动结构无法应对高强度的驾驶行为等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包括左侧驱动框架和右侧驱动框架,所述左侧驱动框架的左侧焊接有左侧联结器,所述左侧驱动框架的右侧焊接有左侧固定连接板,所述右侧驱动框架的右侧焊接有右侧联结器,所述右侧联结器的左侧焊接有右侧固定连接板。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采用的装置结构巧妙,设计合理,具有完善的结构性,通过缓解“弹射式”起步和紧急制动中产生的冲击力对传动结构的影响,进而解决了驱动系统在应对高强度的暴力驾驶时容易损坏的问题,且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装置具有减震和提高紧急情况下的传动结构稳定性效果。构稳定性效果。构稳定性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动力驱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动力驱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动力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的新能源车型以纯电动为主,插电式混合动力为辅,燃气、乙醇等代用燃料汽车有所发展,但已不在舞台中央,在混合动力中,除了熟悉的油电混动之外,另有插电混动,插电混动常用于增程式汽车,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越来越完善,更多的人选择了新能源汽车。
[0003]而新能源汽车的一大特色便是安静的行车环境,而较为安静的行车环境将会对驾驶员形成一种车速仍未起来的错觉,进而不自觉的加快车速,在发觉后就会不由自主制动减速,进而汽车的传动结构将要面临很高的冲击力。
[0004]并且新能源汽车的加速也是一大特色,较快的加速能力将会促使驾驶员进行激励的驾驶行为,“弹射式”的起步驾驶方式将大大增加汽车传动结构的符负荷,而为解决传动结构冲击力问题,现提出一种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动力驱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专利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动力驱动装置,本专利技术中采用的装置结构巧妙,设计合理,具有完善的结构性,通过缓解“弹射式”起步和紧急制动中产生的冲击力对传动结构的影响,进而解决了驱动系统在应对高强度的暴力驾驶时容易损坏的问题,且本专利技术中的装置具有减震和提高紧急情况下的传动结构稳定性效果。
[0006](二)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动力驱动装置,包括左侧驱动框架和右侧驱动框架,所述左侧驱动框架的左侧焊接有左侧联结器,所述左侧驱动框架的右侧焊接有左侧固定连接板,所述右侧驱动框架的右侧焊接有右侧联结器,所述右侧联结器的左侧焊接有右侧固定连接板,所述右侧固定连接板的左侧开设有多个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均套设有长螺栓,所述长螺栓的内部套设有两个软性耐磨垫片,所述软性耐磨垫片的两侧均焊接有多组呈环形阵列排布的耐磨胶层;多组合的耐磨胶层将实现左右驱动框架通过螺栓连接时不会因为连接过紧而相互磨损。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右侧固定连接板的左侧和左侧固定连接板的右侧均焊接有滑轨,所述滑轨的顶部均设置有活动柱,所述活动柱分别远离右侧固定连接板和左侧固定连接板的一端均焊接有滑动杆,所述活动柱的外圈焊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一侧焊接有套设在活动柱外圈的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另一端与分别与右侧固定连接板和左侧固定连接板的侧壁焊接。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滑轨的两侧均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滑轨的一端铰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远离连接杆的一侧均铰接有两个连杆,所述连杆远离固定块的一端分别与左侧驱动框架和右侧驱动框架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杆远离活动柱的一端均焊接有活动板。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左侧驱动框架和右侧驱动框架的顶部和底部内壁均焊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铰接有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相互靠近的一端铰接有集成板,所述集成板远离活动板的一侧均焊接有固定杆;在滑动杆受到活动柱的挤压后,滑动杆将活动板向冲击扩散的方向运动,于是活动板将接触到集成板,而此时的集成板与活动板上传递的冲击力接触后将会通过两侧的扭力弹簧释放弹性与活动板的冲击力相互抵消。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杆远离集成板的一侧均焊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远离固定杆的一侧均焊接有挤压柱,所述固定板远离固定杆的一侧均焊接有套设在挤压柱外圈的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远离固定板的一端焊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两端分别与左侧驱动框架和右侧驱动框架的顶部和底部内壁焊接;未缓冲掉的冲击力将陆续通过固定板引导传输到挤压柱上,在挤压柱的输出下将后续的冲击力传输到挤压板上,且在冲击力的传输过程中缓冲弹簧将对固定板的运动起到阻尼和阻隔的效果。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挤压柱贯穿并延伸至限位板外,所述挤压柱位于限位板外的一端焊接有挤压板。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左侧驱动框架和右侧驱动框架的顶部和底部内壁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均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与挤压板的两端焊接,所述滑槽的竖截面呈T形。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中采用的装置结构巧妙,设计合理,具有完善的结构性,通过缓解“弹射式”起步和紧急制动中产生的冲击力对传动结构的影响,进而解决了驱动系统在应对高强度的暴力驾驶时容易损坏的问题,且本专利技术中的装置具有减震和提高紧急情况下的传动结构稳定性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动力驱动装置的左侧驱动框架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动力驱动装置的右侧驱动框架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动力驱动装置的图1中A部分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动力驱动装置的图2中B部分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动力驱动装置的图2中C部分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动力驱动装置的软性耐磨垫片结构示
意图。
[0020]附图标记:1、左侧驱动框架;2、左侧联结器;3、左侧固定连接板;4、右侧驱动框架;5、右侧联结器;6、右侧固定连接板;7、长螺栓;8、软性耐磨垫片;9、耐磨胶层;10、连接块;11、固定杆;12、固定板;13、集成板;14、活动板;15、扭力弹簧;16、减震弹簧;17、活动柱;18、滑动杆;19、连接杆;20、缓冲弹簧;21、挤压柱;22、挤压板;23、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专利技术的概念。
[0022]实施例1:如图1

6所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动力驱动装置,包括左侧驱动框架1和右侧驱动框架4,左侧驱动框架1的左侧焊接有左侧联结器2,左侧驱动框架1的右侧焊接有左侧固定连接板3,右侧驱动框架4的右侧焊接有右侧联结器5,右侧联结器5的左侧焊接有右侧固定连接板6,右侧固定连接板6的左侧开设有多个螺纹孔,螺纹孔内均套设有长螺栓7,长螺栓7插入左侧固定连接板3表面与之对齐的螺纹孔中,随后将长螺栓7拧紧使两片软性耐磨垫片8夹在左侧固定连接板3和右侧固定连接板6之间起到取消应力的作用,长螺栓7的内部套设有两个软性耐磨垫片8,汽车的快速“弹射式”的起步或者是紧急制动将会对汽车底盘中的传动结构进行挤压,进而影响到传动结构的传动整体性和传动效率,在该装置受到“弹射起步”或紧急制动时,左侧固定连接板3和右侧固定连接板6之间连接的软性耐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动力驱动装置,包括左侧驱动框架(1)和右侧驱动框架(4),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驱动框架(1)的左侧焊接有左侧联结器(2),所述左侧驱动框架(1)的右侧焊接有左侧固定连接板(3),所述右侧驱动框架(4)的右侧焊接有右侧联结器(5),所述右侧联结器(5)的左侧焊接有右侧固定连接板(6),所述右侧固定连接板(6)的左侧开设有多个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均套设有长螺栓(7),所述长螺栓(7)的内部套设有两个软性耐磨垫片(8),所述软性耐磨垫片(8)的两侧均焊接有多组呈环形阵列排布的耐磨胶层(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侧固定连接板(6)的左侧和左侧固定连接板(3)的右侧均焊接有滑轨,所述滑轨的顶部均设置有活动柱(17),所述活动柱(17)分别远离右侧固定连接板(6)和左侧固定连接板(3)的一端均焊接有滑动杆(18),所述活动柱(17)的外圈焊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一侧焊接有套设在活动柱(17)外圈的减震弹簧(16),所述减震弹簧(16)的另一端与分别与右侧固定连接板(6)和左侧固定连接板(3)的侧壁焊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的两侧均铰接有连接杆(19),所述连接杆(19)远离滑轨的一端铰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远离连接杆(19)的一侧均铰接有两个连杆,所述连杆远离固定块的一端分别与左侧驱动框架(1)和右侧驱动框架(4)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杆(18)远离活动柱(17)的一端均焊接有活动板(1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驱动框架(1)和右侧驱动框架(4)的顶部和底部内壁均焊接有连接块(10),所述连接块(10)相互靠近的一侧均铰接有扭力弹簧(15),所述扭力弹簧(15)相互靠近的一端铰接有集成板(13),所述集成板(13)远离活动板(14)的一侧均焊接有固定杆(1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11)远离集成板(13)的一侧均焊接有固定板(12),所述固定板(12)远离固定杆(11)的一侧均焊接有挤压柱(21),所述固定板(12)远离固定杆(11)的一侧均焊接有套设在挤压柱(21)外圈的缓冲弹簧(20),所述缓冲弹簧(20)远离固定板(12)的一端焊接有限位板(23),所述限位板(23)的两端分别与左侧驱动框架(1)和右侧驱动框架(4)的顶部和底部内壁焊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柱(21)贯穿并延伸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艳霞李朵黄洁花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联兆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