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达电枢,有多组邻接的多个T形硅钢片,其有多个第一凹孔及第一凸起,每一硅钢片的第一凸起扣入相邻硅钢片的第一凹孔,每一组硅钢片前后端的二个叠接硅钢片各有二弧形穿孔;及多组连接片,各组连接片在二组相邻硅钢片前后端且有第一,第二及第三连接片,前两连接片各有二个第二凹孔及第二凸起,第三连接片有左右的穿孔,弧形凹孔及弧形凸起。第一连接片的第二凸起扣入第二连接片的第二凹孔,第二连接片的第二凸起扣入穿孔,组装一组连接片;弧形凸起扣入同端最外第一、二层硅钢片的弧形穿孔,以组装一组硅钢片与连接片;各组硅钢片及每二组连接片组成一单元;接合的多组单元展平;铜线绕在各组硅钢片垂直轴柱上;卷曲及焊接成中空圆柱体状。(*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马达电枢,尤其是涉及一种马达电枢结构,其将串接 的多组硅钢片予以展平绕线及焊接成一圆柱形马达电枢。
技术介绍
公知马达电枢的定子组构造,其是由多个相同形状的硅钢片叠置而成,该叠置硅钢片是径向延伸于圆周间隔有等距的多个T形的垂直轴柱,且于其多个 轴柱上绕设有线圈以形成一定子组构造,但是该公知径向绕线的叠置硅钢片构 造在实际绕线作业时,则往往由于其圆柱形叠置硅钢片的构造而限制并影响其 绕线角度及效能,即其会使绕线空间受到严重限制,且甚而造成绕线不均匀的 缺点,及造成无法提高马达马力等种种缺失,而对于公知马达电枢的构造及制 造方法的弊端,确实有加以改进的必要。因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公知马达电枢构造及制法的缺失,本着锲而不舍 的精神与精益求精的目的,积极不断的加以研究改良,终于开发设计出本实用 新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马达电枢,能克服公知结构的缺 点,大幅增进马达电枢绕线的效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马达电枢,包括多组邻接 硅钢片,各组硅钢片包括多个T形硅钢片,其包括多个第一凹孔及多个第一凸起,每一硅钢片的第一凸起可扣入一相邻硅钢片的第一凹孔以接合二个硅钢片, 其中每一组硅钢片的前后端的二个叠接硅钢片,各更包括二个在第一凹孔外侧的弧形穿孔;及多组连接片,各组连接片位于二组相邻硅钢片的前或后端且包括第一连接 片、第二连接片及第三连接片,其中第一及第二连接片各包括二个左右第二凹 孔及二个左右第二凸起,及第三连接片包括左右各一穿孔、左右各一弧形凹孔 及左右各一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凹形在一表面且在穿孔外侧,所述弧形凸起位 于另一表面且与该弧形凹孔对应;其中,上述第一连接片的第二凸起扣入上述第二连接片的第二凹孔,上述 第二连接片的第二凸起扣入上述第三连接片的穿孔,将一组连接片组装在一起; 上述第三连接片的弧形凸起扣入在同一端的最外第一及第二层硅钢片的弧形穿 孔,将一组硅钢片与一组连接片组装成一起;各组硅钢片及每二组连接片前后 组装成一单元;将接合的多个组单元展平;各组硅钢片的垂直轴柱上绕有铜线; 巻曲成一中空圆柱体;及焊接中空圆柱体成为一马达电枢。优选,上述各端最外第一层硅钢片的弧形穿孔比上述最外第二层硅钢片的 弧形穿孔稍小,以令扣入其中的第三连接片的弧形凸起扣接定位。优选,上述第三连接片的弧形凸起比上述各端最外第一及第二层硅钢片的 各弧形穿孔都小,且在其中滑动设置。因此,本技术提出的马达电枢具有下述特点及优点其包括多组邻接的多个T形硅钢片,其包括多个第一凹孔及多个相对第一 凸起,每一硅钢片的第一凸起可扣入相邻硅钢片的第一凹孔以接合二个硅钢片,每一组硅钢片的前后端的二个叠接硅钢片各包括二个在第一凹孔外侧的弧形穿 孔;及多组连接片,各组连接片位于二组相邻硅钢片的前或后端且包括第一, 第二及第三连接片,第一及第二连接片各包括二个第二凹孔及二个相对第二凸 起,及第三连接片包括左右穿孔,左右弧形凹孔及与弧形凹孔相对的左右弧形 凸起。第一连接片的第二凸起扣入第二连接片的第二凹孔,第二连接片的第二 凸起扣入第三连接片的穿孔,以组装一组连接片;第三连接片的弧形凸起扣入 在同一端的最外第一及第二层硅钢片的弧形穿孔,以组装一组硅钢片与一组连接片;各组硅钢片及每二组连接片组装成一单元;将接合的多组单元展平;将 铜线绕在各组硅钢片的垂直轴柱上;继而巻曲及焊接成中空圆柱体状的马达电 枢。本技术提出的马达电枢,具有能大幅增进马达电枢绕线的效能,从而 可节省工料及降低绕线成本,且更能提升马达的运转效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马达电枢半成品的立体图,其是显示硅钢片尚未绕线 的状态;图2:是图l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2的侧视图;图4:是图3的各组硅钢片相对滑动展平的侧视图; 图5:是图3沿着5-5线的局部剖视图;图6:是图1马达电枢半成品展平的各组硅钢片的立体图; 图7:是显示一已冲压好的一组环状硅钢片的立体分解图; 图8:是显示已展平成履带状且于巻曲中的半成品的立体图; 图9:是已巻曲成为一圆柱形的马达电枢的成品;及 图10:是根据本技术的马达电枢制造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l..马达电枢2..硅钢片21..凹孔22..凸起23..弧形穿孔3..连接片3A..第一连接片3B..第二连接片3C..第三连接片31..凹孔32..凸起33..穿孔34..弧形凹孔35..弧形凸起4..胚料 5..环状元件6..铜线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参考图1至图6所示,其显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马达电枢1 结构,为了利于说明该电枢l结构因而并未将绕线绘示;其中该电枢l是一中 空圆柱形且包括多组硅钢片2,各硅钢片2呈「T」形且包括多个凹孔21 (第 一凹孔),所述凹孔21位于「T」形硅钢片2的水平部的一面,该硅钢片2亦 包括多个凸起22 (第一凸起),所述凸起22是位于「T」形硅钢片2的水平部 的另一面且与凹孔21对应(即二者是一次冲压成形)。通过将一硅钢片2的凸起22扣入一相邻硅钢片2的凹孔21,即可将二个 硅钢片2叠接在一起,依此即可将多个硅钢片2固定成一组,而且各组硅钢片 2是邻接的(如图2所示)。又,在一组硅钢片2的前后端各有二个硅钢片2, 其更包括二个弧形穿孔23,而多个凹孔21即相邻设置在二个弧形穿孔23之间。该电枢1结构更包括多组连接片3,各组连接片3安装在二相邻硅钢片2 的前或后端且包括三个连接片,即第一连接片3A、第二连接片3B及第三连接 片3C,各连接片3A、 3B及3C是一矩形板状体,该第一连接片3A及第二连接 片3B各包括二个左右凹孔31 (第二凹孔),凹孔31位于一表面,及二个左右 凸起32 (第二凸起),凸起32位于另一表面且与该凹孔31对应(即二者是一 次冲压成形)。又,该第三连接片3C包括左右各一穿孔33,及左右各一弧形凹 孔34,弧形凹孔34在穿孔33的外侧,及左右各一弧形凸起35,弧形凸起35 位于另一表面且与弧形凹孔34对应(即二者是一次冲压成形)。组装时,第一连接片3A的凸起32扣入第二连接片3B的凹孔31,第二连 接片3B的凸起32再扣入第三连接片3C的穿孔33,以将一组连接片3组装在 一起。接着,第三连接片3C的弧形凸起35扣入最外二层硅钢片2的弧形穿孔 23。由于,该电枢1结构的最外第一层硅钢片2的弧形穿孔23比最外第二层硅 钢片2的弧形穿孔23稍小,以令扣入其中的第三连接片3C的弧形凸起35得以 扣接不脱离。又,第三连接片3C的弧形凸起35比最外第一及第二层硅钢片2 的弧形穿孔23都小,且设置成可以在其中滑动,以利硅钢片2与连接片3的滑 动组装(如图3及图4所示)。组装好的各组硅钢片2先展平(如图6所示),再绕线(图中未示),最后 再巻曲成一中空圆柱体(如图1所示,但其中并未显示绕线)。再请参考图7至图10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马达电枢制造步骤:(1) 进料,其是连续馈入板状的胚料4; (2)冲压,其是以冲压机连续冲击胚料4 而冲出一环状含有多个硅钢片2的元件5; (3)半成品组装,其中多个环状元 件5经由裁切以与多个连接片3组装成为一半成品(如图2至5所示方式);(4) 展平,其中该半成品展开成履带板状半成品;(5)绕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马达电枢,其特征是,包括:多组邻接硅钢片,各组硅钢片包括多个T形硅钢片,其包括多个第一凹孔及多个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凹孔位于T形水平部的一面,所述第一凸起位于T形水平部的另一面且与该第一凹孔对应,每一硅钢片的该第一凸起扣入一相邻硅钢片的该第一凹孔以接合二个硅钢片,其中每一组硅钢片的前后端的二个叠接硅钢片,各更包括二个在该第一凹孔外侧的弧形穿孔;及多组连接片,各组连接片位于上述二组相邻硅钢片的前或后端且包括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及第三连接片,其中该第一及第二连接片各包括二个左右第二凹孔及二个左右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凹孔位于一表面,所述第二凸起位于另一表面且与该第二凹孔对应,及该第三连接片包括左右各一穿孔、左右各一弧形凹孔及左右各一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凹孔在一表面且在该穿孔外侧,所述弧形凸起位于另一表面且与该弧形凹孔对应;其中,上述第一连接片的第二凸起扣入上述第二连接片的第二凹孔,上述第二连接片的第二凸起扣入上述第三连接片的穿孔,将一组连接片组装在一起;上述第三连接片的弧形凸起扣入在同一端的最外第一及第二层硅钢片的弧形穿孔,将一组硅钢片与一组连接片组装成一起;上述各组硅钢片及上述每二组连接片前后组装成一单元;将接合的多组单元展平;上述各组硅钢片的垂直轴柱上绕有铜线;上述硅钢片卷曲成一中空圆柱体;及焊接该中空圆柱体成为一马达电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典容,
申请(专利权)人:刘典容,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