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爆型圆筒直线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3008 阅读:2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适用于煤矿井下或类似煤矿有爆炸性危险环境中作直线运动机械设备的隔爆型圆筒直线电机,其主要结构是外壳、滑动轴承、次级、铁芯、绕组、隔爆接线盒、防尘圈、接线端等组成。由于机体间相互接合按隔爆接合面工艺要求制作,接线端都组装在同一隔爆盒内。使该机具有隔爆、防尘、密封性及有较好的防潮性能,机械结构合理,便于维修和使用。(*该技术在199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矿用隔爆型圆筒直线电机,适用煤矿井下或类似煤矿有爆炸性危险环境中作直线运动机械设备的驱动装置。普通性圆筒直线电机的应用已用于煤矿井口地面的操车设备及其它机械设备中,为井口操车设备的阻车器、转辙机、安全门、闸门和自动门等直线运动机械设备中作驱动装置。但在已有技术中,普通型圆筒直线电机不适合于在煤矿井下或有爆炸性危险环境中应用,使煤矿井口、井底结构相同的机械设备得不到统一配套和标准化。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煤矿井下或有爆炸性危险环境中作直线运动的机械设备的隔爆型圆筒直线电机。本技术的结构由以下部分组成外壳、滑动轴承、次级、铁芯、绕组、接线板、接线端、引线喇叭口、绕组接线腔盖板、绕组接线腔、隔爆接线盒、防爆腔、防尘圈和隔爆接合面。隔爆接合面共有三处,(1)外壳与绕组接线腔盖板之间;(2)外壳与滑动轴承之间;(3)次级与滑动轴承之间。在外壳的两端分别与次级的表面相接触处固定有空心橡胶防尘圈。为了防爆,将所有接线端组装在同一隔爆接线盒内。隔爆接线盒的内部有一定容积的隔爆腔,腔内设有三个电源接线柱,一个接地螺丝,电缆由喇叭口引出。附图说明图1为隔爆型圆筒直线电机结构图图2为隔爆型圆筒直线电机隔爆接线盒的剖面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由外壳1、滑动轴承2、隔爆接线盒3、次级4、铁芯5、绕组6、防尘圈7、隔爆接合面8、9、10、接线板11、防爆腔12、接线端13、引线喇叭口14、绕组接线腔盖板15、绕组接线腔16组成。其外壳1内设有绕组接线腔16,各个线圈的头、尾按接线要求,在绕组接线腔16内连接成电机绕组6,绕组6的三相出线端接入隔爆接线盒3内接线板11的接线端13上。外部引入的橡套电缆是通过喇叭口14与隔爆接线盒13内的接线端13连接,电缆在喇叭口14内加以密封,保证了电缆引入处防尘、隔爆和电缆不会拔脱。滑动轴承2是支撑次级4的,次级4与滑动轴承2的配合有一定间隙,可使二者间往复直线运动。为了防止次级4在往复运动中将煤尘和潮气带入电机内部,两个滑动轴承的端部设置了空心橡胶防尘圈7。隔爆接线盒3与外壳1间通过隔爆接合面8相连接。隔爆接线盒3的内部,有一定容积的隔爆腔12,腔内设有三个电源接线柱,一个接地螺丝,接线柱间的电气间隙不小于8mm,爬电距离不小于18mm,电缆由喇叭口14引出,绕组接线腔盖板15与外壳1间的隔爆接合面8、滑动轴承2与次级间隔爆接合面10、滑动轴承2与外壳1间隔爆接合面9,其间隙均小于0.40mm,表面粗糙度均不小于6.3。当通入三相交流电时,电机绕组6产生一个平移的空间行波磁场。根据电磁感应原理,次级4表面产生感应电势,在磁场的作用下进行直线运动。权利要求1.一种隔爆型圆筒直线电机,由外壳1、滑动轴承2、次级4、铁芯5、绕组6、接线板10、接线端13、引线喇叭口14、绕组接线腔盖板15、绕组接线腔16组成,其特征在于还有隔爆接线盒3、隔爆腔12、防尘圈7、隔爆接合面8、9、10,隔爆接线盒13的隔爆腔12内设有三个电源接线柱,一个接地螺丝,接线柱之间的电气间隙不小于8mm,爬电距离不小于18mm,电缆由喇叭口14引出,绕组接线腔盖板15与外壳1间的隔爆接合面8、滑轴承2与外壳1间的隔爆接合面9、滑动轴承2与次级间隔爆接合面10,间隙均小于0.40mm,表面粗糙度均不小于6.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爆型圆筒直线电机,其特征在于空心橡胶防尘圈7被固定在外壳1的两端,与次级4的表面相接触。专利摘要一种适用于煤矿井下或类似煤矿有爆炸性危险环境中作直线运动机械设备的隔爆型圆筒直线电机,其主要结构是外壳、滑动轴承、次级、铁芯、绕组、隔爆接线盒、防尘圈、接线端等组成。由于机体间相互接合按隔爆接合面工艺要求制作,接线端都组装在同一隔爆盒内。使该机具有隔爆、防尘、密封性及有较好的防潮性能,机械结构合理,便于维修和使用。文档编号H02K41/02GK2038299SQ8822078公开日1989年5月24日 申请日期1988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1988年12月9日专利技术者郑伦惠, 乔忠寿, 江永根 申请人:陕西直线电机机械设备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隔爆型圆筒直线电机,由外壳1、滑动轴承2、次级4、铁芯5、绕组6、接线板10、接线端13、引线喇叭口14、绕组接线腔盖板15、绕组接线腔16组成,其特征在于还有隔爆接线盒3、隔爆腔12、防尘圈7、隔爆接合面8、9、10,隔爆接线盒13的隔爆腔12内设有三个电源接线柱,一个接地螺丝,接线柱之间的电气间隙不小于8mm,爬电距离不小于18mm,电缆由喇叭口14引出,绕组接线腔盖板15与外壳1间的隔爆接合面8、滑轴承2与外壳1间的隔爆接合面9、滑动轴承2与次级间隔爆接合面10,间隙均小于0.40mm,表面粗糙度均不小于6.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伦惠乔忠寿江永根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直线电机机械设备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