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光条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7512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尤其涉及一种导光条注塑模具,包括定模与动模,定模上设置有注射装置,注射装置包括设置有注塑口的定模板,定模板下端连接有支撑框,支撑框与定模板共同构成安装腔,安装腔内安装有注塑机构。注塑机构的上下端面上均设有沿其边缘设置的嵌入槽,嵌入槽内嵌入有加热管,通过加热管能够对注塑机构整体进行加热,从而提高原料在注塑机构内的流动性,加强成型效果。同时在支撑框上设置有开口,开口可供电源插头伸入安装腔内对加热管进行供电发热,在开口上设置的密封盖能够在电源插头拔出时对开口进行密封,防止模具内部有杂质进入。止模具内部有杂质进入。止模具内部有杂质进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光条注塑模具


[0001]本技术属于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导光条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导光条用于定向传输光线,以提高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光效,改善用户的视觉体验。
[0003]申请号为202011052323.7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及一种汽车导光条无痕出模成型模具,包括定模组件、动模组件、注射装置、顶出装置和型芯组件,所述动模组件合拢于定模组件并与型芯组件之间形成有型腔。所述型腔包括导光腔、连通至导光腔一端的支架腔和连通至所述导光腔另一端的连接腔,所述支架腔位于所述注射装置的注射方向。所述顶出装置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定模组件的第一顶出组件和第二顶出组件,所述连接腔位于所述第一顶出组件的滑动方向,所述支架腔位于所述第二顶出组件的滑动方向。注射装置在型腔内注射原料并且注射位置位于支架腔处,避免导光腔具有注射痕迹。顶出装置分别抵接于连接腔和支架腔所对应的导光条的安装位置,避免在导光条的光效区形成顶出痕迹。
[0004]为保证模具的成型质量,在注射装置向型腔内注射原料时需要保证原料注射的流畅,而上述模具中对于注射装置流动性加强的辅助结构设置不足,影响成型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注射装置具有加热功能从而提高流动性的导光条注塑模具。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导光条注塑模具,包括定模与动模,定模上设置有注射装置,注射装置包括设置有注塑口的定模板,定模板下端连接有支撑框,支撑框与定模板共同构成安装腔,安装腔内安装有注塑机构。注塑机构的上下端面上均设有沿其边缘设置的嵌入槽,嵌入槽内嵌入有加热管,通过加热管能够对注塑机构整体进行加热,从而提高原料在注塑机构内的流动性,加强成型效果。同时在支撑框上设置有开口,开口可供电源插头伸入安装腔内对加热管进行供电发热,在开口上设置的密封盖能够在电源插头拔出时对开口进行密封,防止模具内部有杂质进入。
[0007]本技术方案中,支撑框由第一支撑块、第二支撑块、第三支撑块以及第四支撑块构成。第一支撑块与第二支撑块平行且对称设置,第三支撑块连接第一支撑块与第二支撑块的一端,第四支撑块连接第一支撑块与第二支撑块的另一端。开口设置在第四支撑块上。第三支撑块连接第一支撑块与第二支撑块的端部,第四支撑块连接第一支撑块与第二支撑块另一端未到端部的部分,使这一侧的第一支撑块、第二支撑块以及第四支撑块构成一个内凹的结构,为安装密封盖提供空间。
[0008]本技术方案中,密封盖包括固定框和盖体,固定框安装在第四支撑块的开口上,盖体与固定框可转动连接且闭合使相互合并。同时在支撑框上设置第一支撑架,在盖体上设置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通过转轴连接,使盖体能够在固定框上转动,使盖
体实现开启与闭合。
[0009]本技术方案中,盖体与固定框的边缘之间设置有扣合结构,扣合结构包括设置在盖体边缘的第一边缘以及设置在固定框边缘的第二边缘,第一边缘朝向固定框的一面为凹槽结构,第二边缘朝向盖体的一面为凸出结构。第一边缘的凹槽结构上设有第一卡位条,第二边缘的凸出结构上设有第二卡位条,第一卡位条与第二卡位条可相互卡位,能够保证固定框与盖体合并时的密封性,使盖体不易被打开。
[0010]本技术方案中,第一卡位条与第二卡位条的截面均为半圆形,能够减少第一卡位条与第二卡位条之间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在注塑机构上设置加热管,能够对注入模具内部的原料进行加热,从而提高原料的流动性,加强成型效果,同时在加热管电源插入口处设置密封盖,能够防止杂质进入。
[0013]2.密封盖由固定框与盖体构成,固定框上设置第一支撑架,盖体上设置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通过转轴连接,从而使盖体可转动的固定在固定框上,便于密封盖的闭合与开启。
[0014]3.盖体与固定框的边缘之间设置有扣合结构,扣合结构包括第一边缘与第二边缘,第一边缘上设置第一卡位条,第二边缘上设置第二卡位条,第一卡位条与第二卡位条可相互卡位,能够保证固定框与盖体合并时的密封性,使盖体不易被打开。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安装腔内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注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密封盖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扣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附图标记为:100、定模;110、定模板;120、支撑框;121、第一支撑块;122、第二支撑块;123、第三支撑块;124、第四支撑块;125、开口; 200、动模;300、注塑机构;310、嵌入槽;320、加热管;400、密封盖;410、固定框;411、第一支撑架;412、第二边缘;413、第二卡位条;420、盖体; 421、第二支撑架;422、第一边缘;423、第一卡位条;430、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
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0023]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002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光条注塑模具,包括定模(100)与动模(200),定模(100)上设有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装置包括:定模板,设置有注塑口;支撑框(120),连接定模板并与定模板共同构成安装腔;注塑机构(300),安装在安装腔内且与注塑口位置对应;其中,所述注塑机构(300)的上下端面设有沿边缘设置的嵌入槽(310),所述嵌入槽(310)内嵌入有加热管(320),所述支撑框(120)上设有开口(125),所述开口(125)上设有可开启的密封盖(4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光条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120)包括:第一支撑块(121),第二支撑块(122),与第一支撑块(121)平行;第三支撑块(123),连接第一支撑块(121)与第二支撑块(122)的一端;第四支撑块(124),连接第一支撑块(121)与第二支撑块(122)的另一端;其中,所述开口(125)置于所述第四支撑块(124)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导光条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400)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勇刘小英杨靖宇杨茵萍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黄岩优特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