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痕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0045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注塑加工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无痕注塑模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顶板,所述顶板固定连接在支撑板顶部表面;电推杆,所述电推杆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电推杆固定连接在顶板上表面两侧,所述电推杆下端贯穿顶板;多浇口注胶机构,所述多浇口注胶机构固定安装在电推杆下端;上模具,所述上模具等距离固定连接在多浇口注胶机构下表面,所述上模具设置有多个且呈矩阵排列;下模具,所述下模具设置在上模具下侧;振动机构,所述振动机构安装在下模具下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的旋转电机和振动电机,改变以往的顶出方式卸料,实现无痕卸料,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痕注塑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加工
,具体为一种无痕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注塑模具是注塑成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注塑成型是将热熔态的塑胶材料注入注塑模具内具有所需形状的密闭型腔中,待塑胶材料冷却固化,打开模具将固化的塑胶产品顶出,以获得成型产品的加工方法。现有的注塑模具大都通过弹块机构将成型件顶出,顶出时,容易使铲平表面出现痕迹,影响产品质量和美观且,一般模具大多数为单浇口进行注胶,一次只能成型一个产品,效率低下,不适合小型件的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痕注塑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痕注塑模具,包括:
[0005]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
[0006]顶板,所述顶板固定连接在支撑板顶部表面;
[0007]电推杆,所述电推杆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电推杆固定连接在顶板上表面两侧,所述电推杆下端贯穿顶板;
[0008]多浇口注胶机构,所述多浇口注胶机构固定安装在电推杆下端;
[0009]上模具,所述上模具等距离固定连接在多浇口注胶机构下表面,所述上模具设置有多个且呈矩阵排列;
[0010]下模具,所述下模具设置在上模具下侧;
[0011]振动机构,所述振动机构安装在下模具下表面。
[0012]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多浇口注胶机构包括:
[0013]注胶箱,所述注胶箱固定连接在电推杆下端;
[0014]储胶腔,所述储胶腔开设在注胶箱内部;
[0015]进胶口,所述进胶口固定连接在储胶腔外部一侧腔壁上;
[0016]注胶泵安装室,所述注胶泵安装室设置在储胶腔下侧。
[001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多浇口注胶机构包括:
[0018]注胶泵,所述注胶泵等距离固定安装在注胶泵安装室内,所述注胶泵呈矩阵排列,所述注胶泵进胶管口贯穿储胶腔底部腔壁;
[0019]电磁阀,所述电磁阀安装在注胶泵进胶管口处;
[0020]注胶嘴,所述注胶嘴固定连接在注胶泵出胶管口处,所述注胶嘴贯穿注胶泵安装室底部室壁和上模具;
[0021]注塑时,先启动电推杆进一步带动向下运动,进一步使上模具进入下模具的模具槽内,再启动注胶泵,同时打开电磁阀,进一步通过注胶嘴向模具槽内注胶成型。
[0022]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下模具包括:
[0023]模具槽,所述模具槽等距离开设在下模具上表面,所述模具槽呈矩阵排列,所述模具槽与上模具对应设置;
[0024]旋转轴,所述旋转轴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旋转轴固定连接在下模具外部两侧表面;
[0025]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固定安装在支撑板一侧表面,所述旋转电机输出端与一个旋转轴固定连接。
[0026]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振动机构包括:
[0027]防护壳,所述防护壳固定连接在下模具下表面;
[0028]振动电机,所述振动电机等距离固定安装在防护壳内部底部表面。
[002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振动机构包括:
[0030]振动轴,所述振动轴一端与振动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
[0031]振动板,所述振动板固定连接在振动轴一端;
[0032]橡胶凸起,所述橡胶凸起等距离固定连接在振动板一侧表面。
[0033]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底座包括:
[0034]凹槽,所述凹槽开设在底座上表面;
[0035]传送带,所述传送带安装在凹槽内;
[0036]传动电机,所述传动电机固定安装在底座一侧表面,所述传动电机的输出端与传送带的传动辊固定连接;
[0037]冷却后,启动电推杆进一步使上模具远离下模具,再启动旋转电机转动,旋转电机转动进一步带动下模具转动,下模具进一步翻转度,使模具槽朝下,再启动振动电机进一步通过振动轴带动振动板震动,进一步使下模具震动,进一步使成型件脱落到传送带上进行运输。
[003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9]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旋转电机和振动电机,冷却后,启动电推杆进一步使上模具远离下模具,再启动旋转电机转动,旋转电机转动进一步带动下模具转动,下模具进一步翻转度,使模具槽朝下,再启动振动电机进一步通过振动轴带动振动板震动,进一步使下模具震动,进一步使成型件脱落到传送带上进行运输,改变以往的顶出方式卸料,实现无痕卸料,提高产品质量。
[0040]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注胶泵和注胶嘴,注塑时,先启动电推杆进一步带动向下运动,进一步使上模具进入下模具的模具槽内,再启动注胶泵,同时打开电磁阀,进一步通过注胶嘴向模具槽内注胶成型,能够实现一次进行多产品的注胶,提高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0041]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2]图2为本技术的正剖面结构示意图;
[0043]图3为本技术的侧剖面结构示意图;
[0044]图4为本技术的横剖面结构示意示意图。
[0045]图中:1、底座;2、凹槽;3、传动电机;4、旋转电机;5、传送带;6、电推杆;7、顶板;8、
支撑板;9、注胶箱;10、下模具;11、振动机构;12、多浇口注胶机构;13、储胶腔;14、电磁阀;15、注胶泵;16、注胶嘴;17、上模具;18、模具槽;19、橡胶凸起;20、振动板;21、振动轴;22、振动电机;23、防护壳;24、注胶泵安装室;25、进胶口;26、旋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46]为了使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及达到目的与功效易于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47]需要说明,本技术中所有进行方向性和位置性指示的术语,诸如:“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顶”、“低”、“横向”、“纵向”、“中心”等,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状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连接情况等,仅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要求本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另外,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004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49]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痕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表面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8);顶板(7),所述顶板(7)固定连接在支撑板(8)顶部表面;电推杆(6),所述电推杆(6)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电推杆(6)固定连接在顶板(7)上表面两侧,所述电推杆(6)下端贯穿顶板(7);多浇口注胶机构(12),所述多浇口注胶机构(12)固定安装在电推杆(6)下端;上模具(17),所述上模具(17)等距离固定连接在多浇口注胶机构(12)下表面,所述上模具(17)设置有多个且呈矩阵排列;下模具(10),所述下模具(10)设置在上模具(17)下侧;振动机构(11),所述振动机构(11)安装在下模具(10)下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痕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浇口注胶机构(12)包括:注胶箱(9),所述注胶箱(9)固定连接在电推杆(6)下端;储胶腔(13),所述储胶腔(13)开设在注胶箱(9)内部;进胶口(25),所述进胶口(25)固定连接在储胶腔(13)外部一侧腔壁上;注胶泵安装室(24),所述注胶泵安装室(24)设置在储胶腔(13)下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痕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浇口注胶机构(12)包括:注胶泵(15),所述注胶泵(15)等距离固定安装在注胶泵安装室(24)内,所述注胶泵(15)呈矩阵排列,所述注胶泵(15)进胶管口贯穿储胶腔(13)底部腔壁;电磁阀(14),所述电磁阀(14)安装在注胶泵(15)进胶管口处;注胶嘴(16),所述注胶嘴(16)固定连接在注胶泵(15)出胶管口处,所述注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勇刘小英杨靖宇杨茵萍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黄岩优特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