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绵军专利>正文

双重散热电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6281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双重散热电动机,属电机领域,尤其涉及电机的冷却或通风系统。它包括电机轴、转子、定子、定子线圈、线圈线槽以及电机壳、前端盖、后端盖,后端盖上罩有风罩,在风罩内电机轴的后端安装有风扇,定子上设有定子卡条。将定子的外边缘切除,定子与电机壳内壁形成的空间构成内层散热通道,在后端盖和前端盖上开有气流口。或者在电机壳的外壁安装气流导向罩,气流导向罩与电机壳外壁形成的空间构成外层散热通道,与内层散热通道组成相通的双重散热通道。该电动机解决了现有技术热风排出不够通畅的问题,散热降温效果更好,综合性能及功率更高,更科学、适用。(*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重散热电动机,属电机领域,尤其涉及电机的冷却或通风系统。(HO2K)
技术介绍
对电动机的散热冷却降温,本申请人公开了一种专利号为02221251.5的内冷式电动机,它是将与电机壳内壁紧贴的定子外边缘切除,定子与电机壳内壁形成的空间构成至少4条散热通道,在电动机的后端盖上开有冷风进口,在电机壳前端开有热风出口。这种内冷式电动机从根本上解决了电动机的降温散热问题,大大提高了整机工作性能和综合效率,延长了使用寿命,并且大大节约了成本,但在使用过程中新发现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如电动机前端盖上没有气流口,其散热通道不够畅通,对充分散热有一定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针对使用过程中新发现的问题进行改进和完善,提供一种散热降温效果更好,综合性能及功效更高的电动机。其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包括电机轴、转子、定子、定子线圈、线圈线槽以及电机壳、前端盖、后端盖,后端盖上罩有风罩,在风罩内电机轴的后端安装有风扇,定子上设有定子卡条。将定子的外边缘切除,定子与电机壳内壁形成的空间构成4条内层散热通道。其关键技术是在后端盖和前端盖上开有气流口。或者在电机壳的外壁安装气流导向罩,气流导向罩与电机壳外壁形成的空间构成外层散热通道,与内层散热通道组成相通的双重散热通道。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1、由于在电动机前端盖上开有气流口,气流循环通道更畅通,使机内的热风能更快更及时地排出,热风在机内停留时间更短,散热降温效果更好。经检测,该电动机工作时其内部及线圈温度为16℃~35℃左右,远远低于国家标准80-90℃。2、在电机壳外壁安装有气流导向罩,所形成的外层散热通道与内层散热通道组成相通的双重散热通道,散热效果当然更好。3、以上结构特点决定了本技术结构更科学、合理,其性能更好,更为先进适用,由于散热好,其线圈电阻相应减小,功率相应得到提高,经检测,本技术较之国家标准其综合性能及功效提高30%以上,原材料成本降低20%以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外观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三外观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气流导向罩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A-A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单相电动机线圈线槽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参见图1、图5和图6,本技术包括电机轴1、转子12、定子13、定子线圈14、线圈线槽15以及电机壳4、前端盖2、后端盖11,后端盖11上罩有风罩5,在风罩5内电机轴1的后端安装有风扇18,定子13上设有定子卡条16。将定子的外边缘切除,定子与电机壳内壁形成的空间构成4条内层散热通道9。其关键技术是在后端盖11和前端盖2上开有气流口10和3,定子卡条16设在定子被切除的边上。在前端盖2上开气流口3使气流运行通道更畅通,热风在机内停留时间更短,散热降温效果更好;定子卡条16的设计既卡叠成了定子,又保证了未切除的圆弧部分与电机壳内壁最大面积的接触,将机内余热最大量地传到壳外达到快速降温的目的。实施例二参见图2和图4,本实施例的关键技术是在电机壳4的外壁安装有气流导向罩6,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结构相同。该气流导向罩6如图4所示由挡块7和与之相连的导向槽8构成,挡块7将前端盖2上的气流口3罩住,导向槽8的尾端与风罩5相接。气流导向罩与电机壳外壁形成的空间构成外层散热通道17,与定子和电机壳内壁构成的内层散热通道9组成相通的双重散热通道。机外的冷风进入电机内时,在气流导向罩6的导向作用下,冷风经由外层散热通道17进入,由于前端盖2上的气流口3被气流导向罩罩住,冷风沿内层散热通道9运行,对定子线圈以及定子和转子进行冷却,产生的热风在源源不断进入的冷风的驱使下,以及风扇18的吸引下,由气流口10排出机外。由于内外两层散热通道构成密闭性良好的散热通道,其能源利用率高,机内温度快速下降,取得良好的降温效果。气流导向罩6可根据电动机的大小等情况选择任意数量安装;气流导向罩也可根据情况制作成任意形状。若遇冷风进口有污染或杂物进入,可用塑料管加滤网将风罩5罩住,隔离污染源。实施例三参见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相比,本实施例的其中之气流口19开在电机壳4的前端,电机壳外壁安装气流导向罩6,挡块7罩住气流口19。其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二相同。实施例四当电动机为单相电动机时,可如图7所示将对称的线圈线槽15的深度较之相邻的线圈线槽的深度加工浅一些,以1-2毫米为最佳,而其他结构与其他实施例结构相同。因为对称的线槽装的线分别是付线的最大圈和主绕组的最小圈,都没有其它绕组线多,所以将线槽深度浅1-2毫米,就保证了铜线电流围绕转子同一圆弧做功,减小了涡流损失。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方案优于其他实施例提供的方案。权利要求1.一种双重散热电动机,包括电机轴(1)、转子(12)、定子(13)、定子线圈(14)、线圈线槽(15)以及电机壳(4)、前端盖(2)、后端盖(11),后端盖(11)上罩有风罩(5),在风罩(5)内电机轴(1)的后端安装有风扇(18),定子上设有定子卡条(16),将定子的外边缘切除,定子与电机壳内壁形成的空间构成4条内层散热通道(9),其特征是在后端盖(11)和前端盖(2)上开有气流口(10)和(3)。2.一种双重散热电动机,包括电机轴(1)、转子(12)、定子(13)、定子线圈(14)、线圈线槽(15)以及电机壳(4)、前端盖(2)、后端盖(11),后端盖(11)上罩有风罩(5),在风罩(5)内电机轴(1)的后端安装有风扇(18),定子上设有定子卡条(16),将定子的外边缘切除,定子与电机壳内壁形成的空间构成4条内层散热通道(9),在后端盖(11)和前端盖(2)上开有气流口(10)和(3),其特征是在电机壳(4)的外壁安装气流导向罩(6),气流导向罩(6)与电机壳外壁形成的空间构成外层散热通道(17),与内层散热通道(9)组成相通的双重散热通道。3.一种双重散热电动机,包括电机轴(1)、转子(12)、定子(13)、定子线圈(14)、线圈线槽(15)以及电机壳(4)、前端盖(2)、后端盖(11),后端盖(11)上罩有风罩(5),在风罩(5)内电机轴(1)的后端安装有风扇(18),定子上设有定子卡条(16),将定子的外边缘切除,定子与电机壳内壁形成的空间构成4条内层散热通道(9),其特征是在后端盖(11)上和电机壳(4)的前端开有气流口(10)和(19),在电机壳(4)的外壁安装气流导向罩(6),气流导向罩(6)与电机壳外壁形成的空间构成外层散热通道(17),与内层散热通道(9)组成相通的双重散热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双重散热电动机,其特征是气流导向罩(6)由挡块(7)和与之相连的导向槽(8)构成,挡块(7)将前端盖上的气流口(3)或电机壳前端的气流口(19)罩住,导向槽(8)的尾端与风罩(5)相接。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双重散热电动机,其特征是定子卡条(16)设在定子被切除的边上。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双重散热电动机,其特征是电动机为单相电动机时,对称的线圈线槽(15)的深度较之相邻的线圈线槽的深度浅。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双重散热电动机,其特征是电动机为单相电动机时,对称的线圈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重散热电动机,包括电机轴(1)、转子(12)、定子(13)、定子线圈(14)、线圈线槽(15)以及电机壳(4)、前端盖(2)、后端盖(11),后端盖(11)上罩有风罩(5),在风罩(5)内电机轴(1)的后端安装有风扇(18),定子上设有定子卡条(16),将定子的外边缘切除,定子与电机壳内壁形成的空间构成4条内层散热通道(9),其特征是在后端盖(11)和前端盖(2)上开有气流口(10)和(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绵军
申请(专利权)人:李绵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