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电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4898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小型电动机,它包括一个壳体,且构成底空的筒状体,并且在它的内部环绕表面上固定一个永磁铁,在永磁铁的对面设有一转子,还包括其上绕有一线圈的电框铁芯、一个换向器、一块底板设置在壳体的一开口端,且有电刷滑动进入与换向器接触,输入端子与电刷电联接在一起。在电动机的电框铁芯和换向器之间设置一冷风扇,电动机由壳体的底部和底板提供的轴承座可转动地支撑,其中一个整体的冷风扇是分别由装在换向器底部和电框铁芯的第一和第二扇卡箍间环绕地等间距提供的多个叶片组成,并且在第二扇卡箍的底面提供多个轮毂。(*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个与冷风扇结合的小型电动机,具体地说是一个具有如此结构的小型电动机,其冷风扇可对于拥有不同数目极的转子通用。有一种类型的需要用在高能量的动力铝机上的小型电动机,在出于自我冷却的目的时候需要使用冷风扇,如附图说明图1是一个本专利技术应用在其上的使用一冷风扇的现有技术小型电动机之基本部分的纵向剖视图。在图1中,1表示的是一个由金属材料如低碳钢制成的壳体,是构成一个底空的筒状体,并且具有一个弧形断面的永磁铁3,例如,固定在其内部环绕表面上。壳体1支撑一个包括一个其上绕有绕圈10的电枢铁芯9的转子及一个换向器12。14表示一个装在一底板上的由一种具有弹性的导体所制成的电刷,还有一个(未示出的)输入端子与电刷14电联接在一起,以这种方式滑动进入与换向器12接触。11表示的是一个轴承座,轴承座11分别与壳体1的底部和底板4中央部位固定连接,可转动地支撑转子8、5、6、7表示的是在壳体1、底板4上的适当位置设置的通风孔,13表示的是在转子8的电枢铁芯9和换向器12之间的设量的一冷风扇,并且构成一种可与转子8一起转动的方式。因为电流是通过换向器12由输入端流向线圈10经转子8和电刷14的,转动力传给设置在由固定在壳体1内环绕表面上的永磁铁3产生的磁场上的电枢铁芯9使之转子8转动,这样,外部设备(未显示)可通过旋转轴来被驱动。因为冷风扇13是由转子8的转动而行其转动,例如,空气足从通风孔5和7进入,从通风孔6泄出,这将使线圈10和其它组件冷却从而避免了小型电动机的温度上升。图2是如图1所示的转子8的主要部分前视图,相同的部件已由图1中给出的相同的数字表示出来了,在图2中,冷风扇13以这样一种结构方式,包含一个卡箍21来装配在换向器12的底部,多个叶片22与卡箍21整体结合并在设置等间距的周边上,支架23子叶片22是以整体结合的方式沿转子8轴向延伸。前述的结构的冷风扇13足以胶粘剂的粘接方式固定在转子8上,此由冷风扇13在线圈10的末端与端子24的总焊连接后可适配换向器12的端子24的外用,并且支架23的底面与电枢铁芯9的底面保持着接触或轻微的分离。图3是表示另一现有技术冷风扇转子实施例的侧视图,在图3中一个冷风扇13是由在第一扇卡箍32和第二扇卡箍33间整体提供多个叶片34构成的。两者都设置在轴间的一定间距上,第一扇卡箍32的内环绕表面排成一个多边形筒状体(图3中是一个十二边形筒状体)与换向器12的极数一致并保持与换向器12端子24的外环绕表面的接触,第二扇卡箍33的外底面与一个电枢铁芯(未显示)的底面接触。图4仍是表示另一个现有技术小型电动机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并且,图5是一个表示图4中的关于冷风扇的局部的大剖视图(请参考日本公开的未经审定的技术,其申请号是昭-49(1974)-129004)。在图4和图5中25表示一个定子,26是一个转子,27是一冷风扇,冷风扇27由一个筒状体28的外表面上提供多个叶片29来排成一个在其上的底面具有较大直径支架30的空的其截面为棱形体的形状,如图4所示冷风扇27在支架30被插入转子26的闩后是通过胶粘剂或清漆等固定在转子26上。图6和图7是关于咖外一些现有技术冷风扇实施例的平面图,在图6和图7中,冷风扇13是通过在轴向上的一定间距设置的第一和第二扇卡箍32和33间整体地设置的多个叶片34而构成的与图3所示相似,35表示根据一个换向器(未显示)的极的数目在环绕的等间距的第一扇卡箍32的内环绕表面上设置的定位凸块,图6显示一个可极电动机的冷风扇,图7是一个与极电动机的冷风扇。在如图2所示的有如此结构的冷风扇13中,叶片22只有在它的一端当冷风扇13没有适合转子8的状态下趋于变形成损坏时才与卡箍21连接。上述结构的冷风扇13通常是使用一种树脂材料铸模,且其刚性差,结果是,冷风扇13即使是在刚成形后也趋于变形,并且经常包括量纲性的准确度的变异性,比如说,如果聚次苯基硫化物(PPS)被用做树脂材料来保持刚度,除非铸模过程中铸模温度保持在大约140℃时,预想的刚度则不能被保持,这将导致铸模操作的麻烦。如图3所示冷风扇13的安排中,冷风扇13与转子8的匹配是受换向器12端子24的点焊的外表面的状态影响的,线圈1的末端与换向器12联接,这就是说,端24的厚度和硬度因为各种影响因素而趋于变化。例如点焊的电极的形状,接触表面的位置,点焊状况(电流值,一种负载在端子24上的力等等)。接下来的是例如换向器端子24的外直径由于前述条件形成的比预定值小,关于换向器12的轴中心冷风扇13的轴中心可能会明显偏置。这可能会打乱转子8的平衡,给小型电动机带来较大的机械噪声,这同时还可能给轴承座带来额外的负担、加速轴承座的损耗或使换向器12和电刷间的接触不稳定,所有这些会导致降低电动机的性能并缩短其寿命。图4,5中显示的冷风扇27有一个优点是转子26的末尾部分被一个筒状体28所封闭,造成刚度的增加,然而这种安排不仅会降低冷却效果还趋于积累来自转子26的热量。再进一步,如图6,7所示结构的冷风扇13,因为在叶片34和34间形成空的开放空间而有较高的致冷效果,这种结构的冷风扇13同样比如图2所示的冷风扇有较强的刚度,因为叶片34的两头分别被第一扇32和第2扇33卡箍所支持。然而,有这种结构的冷风扇,需要根据电动机不同规格而准备大量的定位凸状35,因为要求与换向器的极的数目同样多的定位凸块,这将带来制造金环模具费用的增加和零件管理的麻烦。所有上述结构的小型马达都有一个问题,就是在转子的轴向上冷风扇的安装位置是有限的,这个问题将在下面予以描述。图8A和8B是表示一个现有技术3极转子实施例的前视图和右视图,图9A和图9B是表示一个现有技术5极转子实施例的前视图和右视图,图10A和10B是表示一个现有技术12极转子实施例的前视和右视图,相同部件由图2和图3中表示的相同数字的数字表示。通过10B可以在图8A中看到,当把来自电枢铁芯9的底面的L1、L2和L3的尺寸与线圈10的来源部分相比较时L1<L2<L3这就是说,无论线圈10是如图8A和8B所示的在一个3极转子8和1极的绕法,还是在如图9A、9B所示的5极转子的2极绕法,都会在转子8的末尾部分的线圈10中形成一个重叠部分,在如图10A、10B所示的12极转子8中,线圈10在一个5极绕法更加增加可在转子8末端的线圈10的重叠部分。在如图8A、8B所示的3极转子中匹配L1是小的,换向器12的底面与电枢铁芯间的距离被减少来增加电枢铁芯的轴的铁芯片尺寸来提高马达性能,即使把一个使用一个相同尺寸壳体(来显示,参考图1中的1)的小型电动机中,一个3极或5极转子,比如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使用,这将会造成电枢铁芯9的底面和换向器12间有不同的距离进而是要安装的冷风扇的不同的轴向匹配的不同。这是为什么要准备各种类型的冷风扇的在上述原因之外的另一个原因,这同时能降低小型电动机的制造费用设下了一个障碍。本专利技术试图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且以提供一种有如此结构的小型电动机即对有不同数目极的转子可以通用一种冷风扇,为了实现这些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这样一个技术方案,其中一个整体的冷风扇是由分别在换向器的末端和电枢铁芯上的第一扇和第二扇卡箍间环绕地等间距地提供多个叶片所构成的,并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型电动机它包括一个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壳体,构成底空的筒状体且在它的内环绕表面上固定一个永磁铁,在所说的永磁铁的对面设有一个转子,且包括一个其上绕有一个线圈的电枢铁芯和一个换向器,一个适配于所说的壳体之开口端的底板,并且有电刷滑动进入与所说的换向器接触,输入端子与所说的电刷电连接在一起,及在所说的转子与所说的电枢铁芯和所说的换向器之间提供一个冷风扇;所说的转子被所说的壳体的底部和所说的底板提供的轴承座旋转地支撑;其特征在于一个整体的冷风扇分别由适合所说的换向器和所说的电枢铁芯末端的第一和第二扇卡箍间环绕的且等距离的所提供的多个叶片而组成,且在所说的第二个扇卡箍的底面上提供多个轮毂。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由比俊弥坂卷美奈子
申请(专利权)人:马渊马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