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既有隧道空气净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5903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隧道内气体安全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既有隧道空气净化结构,通过在平流层排风件内部设置至少一端开口的排风通道,将排风通道的开口与外界连通,同时在排风通道上设置至少一个排风孔,使得排风孔与既有隧道内的空间连通,然后在排风通道内设置至少一个轴流风机,以使得排风通道形成微负压环境,进而使得既有隧道内气体污染物能够经过排风通道上的通风孔流入排风通道,并最终经过排风通道向外界排出,经过排风通道排出至外界环境的气体污染物再经过设置在开口处的净化处理设备的净化处理,最终使得排放至外界环境中的气体变为无污染的气体,解决了在特殊环境或者环境地带的既有隧道排出的气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技术缺陷。染的技术缺陷。染的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既有隧道空气净化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内气体安全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既有隧道空气净化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隧道通风是影响在建隧道以及既有隧道是否正常运营的重点。
[0003]现有技术中,既有隧道常采用主要由隧道通风管、竖井和辅助通风机等组成的通风系统进行通风。即现有技术中的既有隧道内的风场为一个整体的风场结构,而对于未设置竖井或者斜井的既有隧道,如何使既有隧道内的风场发生改变,并且保证既有隧道内的气体污染物被有效排出是亟待解决的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既有隧道空气净化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无法通过对未设置竖井或者斜井的既有隧道内的气体污染物进行有效且无害化排出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既有隧道空气净化结构,包括如下步骤:
[0006]平流层排风件,所述平流层排风件设置于所述既有隧道的顶部,且所述平流层排风件内具有至少一端开口的排风通道,所述开口与所述既有隧道以外的外界环境连通,所述平流层排风件还开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排风通道连通的通风孔,所述通风孔与所述既有隧道连通;
[0007]至少一个轴流风机,所述轴流风机设置在所述排风通道内,所述轴流风机用于将所述既有隧道内的气体污染物吸入至所述排风通道内;以及
[0008]净化处理设备,所述净化处理设备设置于所述既有隧道的隧道口处,所述净化处理设备与所述排风通道连通,且对所述排风通道内的气体污染物进行净化处理。/>[0009]可选地,所述排风通道沿所述既有隧道的长度方向延伸至所述既有隧道的隧道口。
[0010]可选地,所述通风孔具有至少两个,两相邻所述通风孔之间的间距为10

30m。
[0011]可选地,两相邻所述通风孔之间的间距为10m。
[0012]可选地,所述平流层排风件沿所述既有隧道的中轴线设置。
[0013]可选地,还包括:
[0014]至少一个单向通风设备,所述单向通风设备一一对应设置于所述通风孔。
[0015]可选地,所述单向通风设备设置为单向活塞阀。
[0016]可选地,还包括:
[0017]格栅,所述格栅设置在所述单向活塞阀的进口端。
[0018]可选地,所述净化处理设备包括:
[0019]钢架,所述钢架固定设置在所述既有隧道的出口处的顶部;
[0020]净化主机,所述净化主机固定设置于所述钢架上,所述净化主机与各所述开口连
通;以及
[0021]净化件,所述净化件设置在所述净化主机与各所述开口的连接处。
[0022]可选地,所述净化件用于处理所述气体污染物中携带的微粒,所述微粒的直径大于或等于0.3μm。
[0023]有益效果:
[0024]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通过在既有隧道内设置平流层排风件,并且在平流层排风件内部设置至少一端开口的排风通道,将排风通道的开口与外界连通,同时在排风通道上设置至少一个排风孔,使得排风孔与既有隧道内的空间连通,然后在排风通道内设置至少一个轴流风机,通过轴流风机让排风通道内的气流向既有隧道外流出,对既有隧道内的风场进行改变,以使得排风通道形成微负压环境,进而使得既有隧道内气体污染物能够经过排风通道上的通风孔流入排风通道,并最终经过排风通道向外界排出,经过排风通道排出至外界环境的气体污染物再经过设置在开口处的净化处理设备的净化处理,最终使得排放至外界环境中的气体变为无污染的气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特殊环境或者环境地带的既有隧道排出的气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技术缺陷。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
[0027]图2为图1中A

A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图1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图3正面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图1中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标号说明:
[0032]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平流层排风件301单向活塞阀200轴流风机302格栅400净化处理设备401钢架300单向通风设备402净化主机403净化件
ꢀꢀ
[0033]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5]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6]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7]另外,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8]目前,多数公路隧道均采用主要有隧道通风管、竖井、斜井、平导和辅助通风机等组成的系统进行通风,主要原理是,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经隧道通风管收集并经由竖井排出到外界环境。如中国专利CN112983527A公开的集成式车站隧道通风系统及其排烟方法中记载的集成式测车站隧道通风系统,主要包括第一排烟风道、第二排烟风道、第三排烟风道、第四排烟风道、第五排烟风道和第六排烟风道,第二排烟风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排烟风道、第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既有隧道空气净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平流层排风件,所述平流层排风件设置于所述既有隧道的顶部,且所述平流层排风件内具有至少一端开口的排风通道,所述开口与所述既有隧道以外的外界环境连通,所述平流层排风件还开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排风通道连通的通风孔,所述通风孔与所述既有隧道连通;至少一个轴流风机,所述轴流风机设置在所述排风通道内,所述轴流风机用于将所述既有隧道内的气体污染物吸入至所述排风通道内;以及净化处理设备,所述净化处理设备设置于所述既有隧道的隧道口处,所述净化处理设备与所述排风通道连通,且对所述排风通道内的气体污染物进行净化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隧道空气净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通道沿所述既有隧道的长度方向延伸至所述既有隧道的隧道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既有隧道空气净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孔具有至少两个,两相邻所述通风孔之间的间距为10

30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既有隧道空气净化结构,其特征在于,两相邻所述通风孔之间的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瑀萱刘德卫刘福元喻伟李百战王乐祥王晨阳袁源罗晋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