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建筑防水底板再造抗浮层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61814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既有建筑防水底板抗浮改造设计与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既有建筑防水底板再造抗浮层及其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再造抗浮层厚度计算;设置抗浮层注浆压力平衡体系;防水底板再造抗浮层施工;地下室地面恢复。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解决了地下水超越抗浮设防水位或雨期水位导致的既有建筑防水底板隆起、开裂与渗漏等难以治愈的关键性技术难题,而且施工操作简单易行,改造费用仅为返工修缮费用的1/10。适用于无地下水位设防和有地下水位设防既有建筑地下室防水底板抗浮失效的改造设计与施工。工。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既有建筑防水底板再造抗浮层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既有建筑防水底板再造抗浮层施工方法,属于既有建筑防水底板抗浮改造设计与施工
,适用于无地下水位设防和有地下水位设防既有建筑地下室防水底板抗浮失效的改造设计与施工。

技术介绍

[0002]根据近年来的地质勘查资料统计地下水位上升2m~3m,导致80%左右无地下水位设防和15%左右的有地下水位设防的既有建筑地下室防水底板隆起、开裂与渗漏,严重影响地下室防水功能与结构耐久性,成为一项难以治愈的全国性关键技术难题。
[0003]中国专利CN104863188A公开一种自压重式抗浮施工方法,仅适用于新建工程,如图1所示,仅有在基础四周钻孔、插管、旋喷注浆形成竖向隔水体的示意图,而没有在基坑内密布钻孔、插管和旋喷注浆的示意图,无法通过注浆使地基土形成整体底板。如果在基坑内钻孔、插管和旋喷注浆,抗浮费用远大于按照《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设计和施工费用。
[0004]假如基坑内密布钻孔、插管和旋喷注浆形成250mm厚度水泥土整体底板,也无法满足《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抗浮混凝土底板厚度不应小于350mm的最小防渗厚度要求。因此地下水压力很容易就突破薄弱的底部水泥土隔水体渗透至基础下而产生浮力,所以基础下的土体无法发挥抗浮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有建筑防水底板再造抗浮层施工方法:
[0006]1)通过再造抗浮层厚度计算,解决既有建筑防水底板再造抗浮层厚度难以精确计算的技术难题。
[0007]2)通过布置抗浮层注浆压力平衡体系,解决再造抗浮层高压注浆导致的防水底板隆起和开裂的技术难题。
[0008]3)防水底板再造抗浮层施工,通过设置排气管和间歇式注浆彻底排除地基土内的残余水和空气,解决再造抗浮层注浆不密实的技术难题。
[0009]4)通过对防水底板既有裂缝注浆和表面刮抹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涂料,并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恢复地下室地面,解决防水底板既有裂缝再次渗漏和新旧混凝土结合裂缝的技术难题。
[0010]所述的既有建筑防水底板再造抗浮层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一、再造抗浮层厚度计算
[0012]1)防水底板抗浮总荷载按下式计算:q=γ
G1
h1;
[0013]式中:q—防水底板抗浮总荷载(kN/m2);
[0014]γ
G1
—混凝土容重,取25(kN/m3);
[0015]h1—防水底板总厚度(m);
[0016]2)水浮力荷载按下式计算:w=γ
s
h;
[0017]式中:w—水浮力荷载(kN/m2);
[0018]γ
s
—水容重,取10(kN/m3);
[0019]h—历史最高水位超越垫层底面的高度(m);
[0020]3)再造抗浮层厚度按下式计算:h2=(w

q)/γ
G2
[0021]式中:h2—再造抗浮层厚度(m);
[0022]w—水浮力荷载(kN/m2);
[0023]q—防水底板抗浮总荷载(kN/m2);
[0024]γ
G2
—再造抗浮层容重,取20~22(kN/m3);
[0025]二、再造抗浮层注浆孔设置
[0026]1)在地下室地面上弹出注浆孔中心线,并采用手持水钻打穿防水底板至再造抗浮层底平;
[0027]2)清理注浆孔后及时安装注浆管,并将防水底板下压力水排泄至市政排水管网;
[0028]三、搭设抗浮层注浆压力平衡体系
[0029]1)按照注浆最大压力确定注浆压力平衡体系立杆间距,并避开注浆管弹出立杆定位线;
[0030]2)在立杆定位线上安装工字钢梁,在工字钢梁上对中安装钢管立杆,立杆上部安装可调托座,可调托座内安装方钢管,形成再造抗浮层注浆压力平衡体系;
[0031]四、防水底板再造抗浮层施工
[0032]1)剔除地下室地面空鼓、裂缝的混凝土并清理干净,采用智能注浆机将防水底板既有裂缝注入双组分纳米注浆液;
[0033]2)待注浆液固结后经观察裂缝无渗漏水时,采用智能注浆机从注浆管内对防水底板下地基土进行压力注浆,将地基土内的空气和水分从排气管中排出,由注浆液充盈地基土形成再造抗浮层;
[0034]五、地下室地面恢复
[0035]1)在注浆封闭后的防水底板裂缝表面,刮抹两道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
[0036]2)采用C30P6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恢复地下室地面,并覆盖塑料薄膜保持保湿养护14d;
[0037]其中:
[0038]步骤一所述的防水底板总厚度为垫层、防水保护层、防水底板与地下室地面混凝土厚度之和。
[0039]步骤二所述在地下室地面上弹出注浆孔中心线前,首先采用扫描仪确定防水底板钢筋位置,以便打注浆孔时避开钢筋。
[0040]步骤二所述再造抗浮层注浆孔设置纵横间距为1.5m~2.0m,注浆孔深度至再造抗浮层底平以下50mm~100mm。
[0041]步骤三所述注浆最大压力为1.0MPa~2.0MPa;注浆压力平衡体系立杆间距为1.5m~2.0m;工字钢梁型号应满足再造抗浮层注浆传递压力的承载力要求。
[0042]步骤三所述注浆压力平衡体系立杆压力由地下室顶板和覆土共同抵抗,能够保障顶板结构安全。
[0043]步骤四所述对防水底板下地基土进行压力注浆,是从地下室中部均匀向四周扩展注浆,注浆时相邻两个注浆管其中一个为注浆管而另一个为排气管。
[0044]步骤四所述智能注浆机,当遇地基土孔隙率较大区域时注浆压力自动降低,当遇地基土孔隙率较小区域时注浆压力自动升高,使注浆液均匀饱满充盈地基土孔隙,形成密实的再造抗浮层。
[0045]步骤四所述对防水底板下地基土进行压力注浆是采用间歇式注浆方法,半天注浆,半天消散地基土毛细孔压力和排除残余水与空气,以此类推完成再造抗浮层施工,目的是预防注浆压力积累导致防水底板隆起,并使再造抗浮层满足防渗功能要求。
[0046]步骤四所述排气管的功能是排出地基土注浆过程产生的水与空气,继而由注浆液充盈饱满地基土空隙。排气管排出的水汇集至集水坑内排出,待排气管充分溢出注浆液后停止注浆。
[0047]步骤五所述在注浆封闭后的防水底板裂缝表面,刮抹两道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是采用专用抹子刮抹第一道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待其固化后施工第二道,两道刮抹厚度共2mm~3mm,刮抹范围覆盖裂缝两侧各100mm~150mm。
[0048]步骤五所述采用C30P6补偿收缩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为0.02%~0.03%,预防新旧混凝土接茬开裂。
[004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50]1)既有建筑防水底板再造抗浮层仅为防水底板抗浮失效返工修缮费用的1/10左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既有建筑防水底板再造抗浮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一、再造抗浮层厚度计算1)防水底板抗浮总荷载按下式计算:q=γ
G1
h1;式中:q—防水底板抗浮总荷载kN/m2;γ
G1
—混凝土容重,取25kN/m3;h1—防水底板总厚度m;2)水浮力荷载按下式计算:w=γ
s
h;式中:w—水浮力荷载kN/m2;γ
s
—水容重,取10kN/m3;h—历史最高水位超越垫层底面的高度m;3)再造抗浮层厚度按下式计算:h2=(w

q)/γ
G2
式中:h2—再造抗浮层厚度m;w—水浮力荷载kN/m2;q—防水底板抗浮总荷载kN/m2;γ
G2
—再造抗浮层容重,取20~22kN/m3;二、再造抗浮层注浆孔设置1)在地下室地面上弹出注浆孔中心线,并采用手持水钻打穿防水底板至再造抗浮层底平;2)清理注浆孔后及时安装注浆管,并将防水底板下压力水排泄至市政排水管网;三、设置抗浮层注浆压力平衡体系1)按照注浆最大压力确定注浆压力平衡体系立杆间距,并避开注浆管弹出立杆定位线;2)在立杆定位线上安装工字钢梁,在工字钢梁上对中安装钢管立杆,立杆上部安装可调托座,可调托座内安装方钢管,形成再造抗浮层注浆压力平衡体系;四、防水底板再造抗浮层施工1)剔除地下室地面空鼓、裂缝的混凝土并清理干净,采用智能注浆机将防水底板既有裂缝注入双组分纳米注浆液;2)待注浆液固结后经观察裂缝无渗漏水时,采用智能注浆机从注浆管内对防水底板下地基土进行压力注浆,将地基土内的空气和水分从排气管中排出,由注浆液充盈地基土形成再造抗浮层;五、地下室地面恢复1)在注浆封闭后的防水底板裂缝表面,刮抹两道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2)采用C30P6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恢复地下室地面,并覆盖塑料薄膜保持保湿养护14d。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防水底板再造抗浮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所述的防水底板总厚度为垫层、防水保护层、防水底板与地下室地面混凝土厚度之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防水底板再造抗浮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所述在地下室地面上弹出注浆孔中心线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华远李俊峰张东健左亭亭孙海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金驰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