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工程坑中坑降水与封井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55271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深基坑局部降水与封井设计和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下工程坑中坑降水与封井施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降水井施工;基础垫层施工;防水层与基础筏板施工;封闭降水井。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技术施工电梯井基坑、集水坑等坑中坑坍塌、浪费钢板桩、轻型井点影响工期等关键技术难题,而且不影响基础与防水工程施工,施工方法简单,施工费用仅为传统费用1/5。适用于地下水位高于坑中坑的深基坑工程降水与封闭降水井施工。与封闭降水井施工。与封闭降水井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工程坑中坑降水与封井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下工程坑中坑降水与封井施工方法,属于深基坑局部降水与封井设计和施工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大地潜水水位的上升,使地下工程中的坑中坑降水成为普遍现象。但是现有坑中坑大都采用明沟排水方法,存在泥沙流失与边坡滑塌的严重弊端。现有的专利技术也存在降水影响基础施工,封井影响防渗功能,丢弃设备设施严重增加成本等不符合环保节能和绿色施工的诸多问题。
[0003]中国专利CN110029680A公开一种深基坑降水施工方法,采用真空井点在坑中坑周边降水。此方法降水设备安装周期长,严重牵制地下工程施工进度,拔出井管需要时间长,往往在基础垫层浇筑不久水位上升导致漂浮;中国专利CN112695779A公开一种电梯井基坑局部降水的高层建筑基坑构筑方法,在坑中坑外围设置永久钢板桩,且在有水状态超挖坑中坑换填碎石,采用无砂混凝土降水井。此方法大量浪费钢板桩和扰动地基,降水井桩效应导致基础筏板开裂渗漏水,并且封井程序复杂严重影响工期,不符合操作简便、环保节能与绿色施工要求;中国专利CN108425372A公开一种用于基坑局部不间断降水的防护装置及基坑封井方法,将深井泵封闭在降水井内,在狭小的筒体空间内焊接封板止水。此方法浪费深井泵,封井周期长,在地下水复位后无法进行封井,不符合操作简便、环保节能和绿色施工要求;中国专利CN102561372A公开一种深基坑井点降水的降水管封堵方法,采用钢管降水井,多道复杂程序封井。此方法浪费大量钢材,施工周期长,地下水复位后无法进行封井,不符合操作简便、节能环保与绿色施工要求。
[0004]综上所述,地下工程坑中坑降水与封井施工已经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全国性关键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关键性技术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科学经济、节能环保、操作简便的地下工程坑中坑降水与封井施工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如下:1)在坑中坑坡顶适当位置的大基坑内布置降水井,降水覆盖坑中坑范围。解决了传统技术在坑中坑内设置降水井,停止降水后水位上升无法封井与基础施工的技术难题。
[0007]2)先浇筑大基坑基础垫层,待降水深度达到坑中坑以下0.5m及其以上时,浇筑坑中坑基础垫层,保障了坑中坑基础垫层干燥施工环境与混凝土浇筑质量,并使降水过程不占用计划工期关键线路时间。
[0008]3)在降水状态下浇筑坑中坑基础筏板,并且在其达到C20后停止降水,采用结构抗力抵御坑中坑最高水位浮力,科学的解决了封井过程水位上升导致基础漂浮、裂缝的技术难题。
[0009]4)通过采用收口箍、膨胀止水胶条、凹坑企口防水构造、补偿收缩混凝土等简单易行的综合封井技术措施,可靠解决了封井渗漏水的关键技术难题。
[0010]所述的地下工程坑中坑降水与封井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降水井施工1.1、选择降水井管选择弹性模量低,应变能力强的PVC降水井管。
[0011]1.2、降水井布置1)在地下工程坑中坑坡顶以外1.0m~1.5m位置布置一眼降水井;2)降水井管比地下工程坑中坑深3.0m~4.0m;3)降水井管入水部分设置滤水孔和滤水网,安装时管顶至基础筏板上平。
[0012]1.3、降水井施工1)降水井管过滤器、滤料、泥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J27)的规定;2)降水井成孔直径比降水井管直径大0.2m~0.3m,达到设计深度后再钻0.3~0.5m,用大功率泵冲洗泥浆,减少沉淀;3)在井孔内居中安装包裹滤水土工布的PVC降水井管,并注入清水稀释泥浆比重至1.05后,在降水井管周围空隙内填充中砂滤水层至大基坑以下0.8m~1.0m,然后填充粘性土至大基坑;4)采用大功率泵清洗干净降水井管并做抽水试验后,安装潜水泵开始降水。
[0013]二、基础垫层施工先浇筑大基坑基础垫层,待降水至坑中坑以下0.5m~1.0m时,浇筑坑中坑基础垫层。
[0014]三、防水层与基础筏板施工1)防水层与PVC降水井管交汇处防水层上翻0.2m~0.25m并采用收口箍箍紧,防水层验收合格后浇筑防水保护层;2)筏板下部钢筋绑扎后,在基础筏板厚度范围的降水井管上环向打毛处理后,均匀间距粘贴两道遇水膨胀止水胶条;3)筏板上部钢筋绑扎前,在PVC降水井管顶套入0.15m~0.2m厚度、直径比降水井管外径大0.2m~0.25m的挤塑聚苯板,使降水井管周围筏板混凝土形成企口防水构造;4)筏板上部钢筋绑扎完毕,钢筋和降水井管验收合格后,大基坑和坑中坑基础筏板同时浇筑。
[0015]四、封闭降水井1)基础筏板混凝土达到C20后,剔除降水井管周圈挤塑聚苯板在基础筏板上形成凹坑,并对凹坑施工缝凿毛处理;2)凹坑凿毛完成后停止降水并提出潜水泵,降水井管内填充碎石,并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回填至基础筏板以下1.0m~1.5m,然后将凹坑深度范围内的降水井管采用气割切除;3)未回填部分降水井管和凹坑,采用C35P6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至基础筏板上平;4)补偿收缩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与3遍搓毛处理,预防沉缩裂缝;
5)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完毕,当常温时覆盖塑料薄膜保湿养护,当负温时覆盖塑料薄膜和矿棉毡保温保湿养护,预防施工缝干缩裂缝。
[0016]其中:步骤一所述选择弹性模量低,应变能力强的PVC降水井管,其弹性模量为3000MPa~3400MPa,较低的弹性模量可以在建筑物压力作用下产生压缩应变,预防降水井管产生桩效应导致筏板开裂渗漏水现象。
[0017]步骤一所述降水井管入水部分设置滤水孔,滤水孔直径20mm~30mm,沿降水井管环形间距0.1m~0.15m,竖向间距0.2m~0.3m。
[0018]步骤一所述在地下工程坑中坑坡顶以外1.0m~1.5m位置布置一眼降水井;降水井管比地下工程坑中坑底深3.0m~4.0m。目的是为了确保在坑中坑内的降水抛物线顶端低于坑中坑底标高0.5m~1.0m,保障基础在相对干燥环境中施工。
[0019]步骤一所述采用PVC滤水管作为降水井管,其直径一般为200mm~220mm。
[0020]步骤二所述先浇筑大基坑基础垫层,待降水至坑中坑以下0.5m~1.0m时,浇坑中坑基础垫层,是为了确保坑中坑基础垫层在干燥状态下施工,并使降水过程不占用计划工期关键线路时间。
[0021]步骤三所述防水层与PVC降水井管交汇处防水层上翻0.2m~0.25m并采用收口箍箍紧,收口箍采用宽
×
厚=25mm
×
1mm~30mm
×
1.5mm的带铁制作成Ω形,开口位置设置紧固螺丝紧固防水层收口,实现防水层与降水井管结合部的严密防水功能。
[0022]步骤三所述降水井管环向打毛处理,是将遇水膨胀止水胶条与降水井管接触范围采用电动砂轮预先打毛,使两者良好粘结与严密结合。
[0023]步骤三所述遇水膨胀止水胶条,在混凝土浇筑7d后遇水时膨胀率为300%,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工程坑中坑降水与封井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一、降水井施工1.1、选择降水井管1.2、降水井布置1)在地下工程坑中坑坡顶以外1.0m~1.5m位置布置一眼降水井;2)降水井管比地下工程坑中坑深3.0m~4.0m;3)降水井管入水部分设置滤水孔和滤水网,安装时管顶至基础筏板上平;1.3、降水井施工1)降水井成孔直径比降水井管直径大0.2m~0.3m,达到设计深度后再钻0.3~0.5m,用泵冲洗泥浆,减少沉淀;2)在井孔内居中安装包裹滤水土工布的PVC降水井管,并注入清水稀释泥浆比重至1.05后,在降水井管周围空隙内填充中砂滤水层至大基坑以下0.8m~1.0m,然后填充粘性土至大基坑;3)采用泵清洗干净降水井管并做抽水试验后,安装潜水泵开始降水;二、基础垫层施工先浇筑大基坑基础垫层,待降水至坑中坑以下0.5m~1.0m时,浇筑坑中坑基础垫层;三、防水层与基础筏板施工1)防水层与PVC降水井管交汇处防水层上翻0.2m~0.25m并采用收口箍箍紧,防水层验收合格后浇筑防水保护层;2)筏板下部钢筋绑扎后,在基础筏板厚度范围的降水井管上环向打毛处理后,均匀间距粘贴两道遇水膨胀止水胶条;3)筏板上部钢筋绑扎前,在PVC降水井管顶套入0.15m~0.2m厚度、直径比降水井管外径大0.2m~0.25m的挤塑聚苯板,使降水井管周围筏板混凝土形成企口防水构造;4)筏板上部钢筋绑扎完毕,钢筋和降水井管验收合格后,大基坑和坑中坑基础筏板同时浇筑;四、封闭降水井1)基础筏板混凝土达到C20后,剔除降水井管周圈挤塑聚苯板在基础筏板上形成凹坑,并对凹坑施工缝凿毛处理;2)凹坑凿毛完成后停止降水并提出潜水泵,降水井管内填充碎石,并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回填至基础筏板以下1.0m~1.5m,然后将凹坑深度范围内的降水井管采用气割切除;3)未回填部分降水井管和凹坑,采用C35P6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至基础筏板上平;4)补偿收缩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与3遍搓毛处理;5)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完毕,当常温时覆盖塑料薄膜保湿养护,当负温时覆盖塑料薄膜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华远闫雪左亭亭张东健李冠华张爱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金驰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