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施工过程地下室底板拱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2071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涉及一种防止施工过程地下室底板拱起结构,包括垫层、PVC管、封堵件、垫层上方为地下室底板浇筑区域,地下室底板浇筑区域分隔成多个区域,一部分区域浇筑提前浇筑混凝土形成地下室底板,另一部分空置形成后浇带浇筑区域;所述PVC管间隔设置在后浇带浇筑区域内,PVC管的下端口抵靠在垫层的顶面,PVC管的上端口伸出后浇带浇筑区域外,所述封堵件以可拆方式设置在PVC管的上端口;所述后浇带浇筑区域填充有混凝土形成地下室底板。解决了地下室在施工过程中容易拱起的难题,又不增加建筑成本,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止施工过程地下室底板拱起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止施工过程地下室底板拱起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地下室施工图中,往往留有很多的沉降后浇带和温度后浇带,以解决沉降和温度应力带来的不利影响。封闭后浇带之前,必须先完成地下室顶板覆土且不能先停止基坑井点降水,否则地下室很容易因地下水的上浮作用而反拱起来。
[0003]但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场地条件限制、操作空间限制、首开区开放时间要求、工程进度要求等因素的制约,不可能完全按照图纸要求施工。往往地下室顶板还没有覆土,就需要封闭后浇带。同时为了节省成本,后浇带一封闭,马上就停止基坑井点降水。如果遇上连续下雨,地下水位持续上涨,地下室底板往往由于水浮力的作用反拱起来,造成地下室梁板开裂、柱子压碎、抗拔桩失效。这种破坏所带来损失非常巨大,维修费用往往超过百万元,甚至达到千万元。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过程中,防止施工过程地下室底板拱起的结构。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防止施工过程地下室底板拱起结构,包括垫层、PVC管、封堵件、垫层上方为地下室底板浇筑区域,地下室底板浇筑区域分隔成多个区域,一部分区域浇筑提前浇筑混凝土形成地下室底板,另一部分空置形成后浇带浇筑区域;
[0007]所述PVC管间隔设置在后浇带浇筑区域内,PVC管的下端口抵靠在垫层的顶面,PVC管的上端口伸出后浇带浇筑区域外,所述封堵件以可拆方式设置在PVC管的上端口;
>[0008]所述后浇带浇筑区域填充有混凝土形成地下室底板。
[0009]工人往后浇带浇筑区域填充有混凝土,待后浇带硬化后,垫层上方形成地下室底板,接着将胶带去除,地下水从PVC管往外流出,不会对地下室产生上浮作用,从而不会对地下室造成破坏,最后待地下室顶板覆土完成后,将PVC管清除干净,采用C35微膨胀混凝土封堵洞口即可。这样的施工方式,其优点在于,施工时地下室顶板不需要提前覆土,同时可以先停止基坑四周井点降水,解决了地下室在施工过程中容易拱起的难题,又不增加建筑成本,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0010]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0011]进一步地,所述PVC管的直径为100mm,PVC管和PVC管之间的间隔不大于20米。
[0012]进一步地,所述PVC管露出后浇带浇筑区域的高度为200mm。
[0013]进一步地,所述封堵件为胶带,胶带密封所述PVC管的上端口。所述胶带密封或拆除时,操作简单,方便施工,便于实现临时密封效果。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5]本技术,工人往后浇带浇筑区域填充有混凝土,待后浇带硬化后,垫层上方形成地下室底板,接着将胶带去除,地下水从PVC管往外流出,不会对地下室产生上浮作用,从而不会对地下室造成破坏,最后待地下室顶板覆土完成后,将PVC管清除干净,采用C35微膨胀混凝土封堵洞口即可。这样的施工方式,其优点在于,施工时地下室顶板不需要提前覆土,同时可以先停止基坑四周井点降水,解决了地下室在施工过程中容易拱起的难题,又不增加建筑成本,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防止施工过程地下室底板拱起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18]实施例,结合图1所示,一种防止施工过程地下室底板拱起结构,包括垫层1、PVC管2、封堵件3、垫层1上方为地下室底板浇筑区域4,地下室底板浇筑区域4分隔成多个区域,一部分区域浇筑提前浇筑混凝土形成地下室底板5,另一部分空置形成后浇带浇筑区域6。
[0019]所述PVC管2的直径为100mm,PVC管2和PVC管2之间的间隔不大于20米,而且PVC管2间隔设置在后浇带浇筑区域6内,PVC管2的下端口抵靠在垫层1的顶面,PVC管2的上端口伸出后浇带浇筑区域6外,PVC管2露出后浇带浇筑区域6的高度为200mm,所述封堵件3为胶带,胶带密封PVC管2的上端口。
[0020]防止施工过程地下室底板5拱起的施工过程:
[0021]工人往后浇带浇筑区域6填充有混凝土,待后浇带硬化后,垫层1上方形成地下室底板5,接着将胶带去除,地下水从PVC管2往外流出,不会对地下室产生上浮作用,从而不会对地下室造成破坏,最后待地下室顶板覆土完成后,将PVC管2清除干净,采用C35微膨胀混凝土封堵洞口即可。
[0022]这样的施工方式,其优点在于,施工时地下室顶板不需要提前覆土,同时可以先停止基坑四周井点降水,解决了地下室在施工过程中容易拱起的难题,又不增加建筑成本,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施工过程地下室底板拱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垫层、PVC管、封堵件、垫层上方为地下室底板浇筑区域,地下室底板浇筑区域分隔成多个区域,一部分区域浇筑提前浇筑混凝土形成地下室底板,另一部分空置形成后浇带浇筑区域;所述PVC管间隔设置在后浇带浇筑区域内,PVC管的下端口抵靠在垫层的顶面,PVC管的上端口伸出后浇带浇筑区域外,所述封堵件以可拆方式设置在PVC管的上端口;所述后浇带浇筑区域填充有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程祥秦新波蒋昊孙明朱文举陈培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凯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