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氧化锌粉熔炼用电炉的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9715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氧化锌粉熔炼用电炉的余热回收利用装置,涉及工业生产及其相关装置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上开口桶,上开口桶的下表面连接有底板,底板的上表面连接有环形下开口空心筒,环形下开口空心筒的外周面上等间距连通有喷头,上开口桶的上表面连接有盖板,上开口桶的一侧设置有循环组件,循环组件包含有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第一连接管的一端贯穿盖板的上表面中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环形下开口空心筒、喷头和循环组件,环形下开口空心筒和喷头的存在,增加了该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工作效率,以及循环组件的存在,使得该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对烟气中的热量进行循环式的吸收,进而增加了该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功能性。收利用装置的功能性。收利用装置的功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氧化锌粉熔炼用电炉的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工业生产及其相关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氧化锌粉熔炼用电炉的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工业生产技能有所提高,进而不仅仅提高了人们进行工业生产时的工作效率,而且大大降低了人们进行工业生产时的工作量,其中,氧化锌属于人们进行工业生产的产品之一,氧化锌为白色粉末,无臭无味,氧化锌粉受热会变为黄色,且氧化锌粉作为一种物理防晒剂被广泛的应用,目前,人们操控电炉对氧化锌粉进行熔炼,而电炉在熔炼氧化锌粉的过程中会产生烟气,且烟气中含有热量,为了降低热量的浪费,人们操控电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对烟气中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进而降低了热量的浪费,且降低了烟气对环境的破坏,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0003]1、现有的电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中的换热管无法充分吸收电炉工作时排放烟气中的热量,进而降低了现有的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工作效率;
[0004]2、现有的电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无法对电炉工作时排放出的烟气进行循环吸热,进而降低了现有的电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功能性。
[0005]因此,现有的电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氧化锌粉熔炼用电炉的余热回收利用装置,通过设置环形下开口空心筒、喷头和循环组件,解决了现有的电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中换热管内部的水吸收烟气中热量低,以及无法对烟气中的热量进行循环吸收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本技术为一种氧化锌粉熔炼用电炉的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上开口桶,所述上开口桶的下表面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连接有环形下开口空心筒,所述环形下开口空心筒的外周面上等间距连通有喷头,所述上开口桶的上表面连接有盖板,所述上开口桶的一侧设置有循环组件,所述循环组件包含有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贯穿盖板的上表面中部,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外周面上从上到下依次连通有第二阀门、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内部一端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连接管上连接有第三阀门。
[0009]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连接有环形塞,所述环形塞填塞在环形下开口空心筒的内部,具体地,环形塞的存在,用于封闭环形下开口空心筒的下部。
[0010]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中部连通有出渣管,所述出渣管上连接有第四阀门,具体地,出渣管的存在,用于排放堆积在底板上的残留物,第四阀门的存在,用于操控堆积在底板上的残留物是否从出渣管排出。
[0011]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呈环形阵列分布有工形柱,所述工形柱的外周面下部连接有圆形板,具体地,工形柱的存在,用于支撑底板,圆形板的存在,用于支撑抽气泵。
[0012]进一步地,所述圆形板的上表面一侧连接有抽气泵,所述抽气泵的一表面连接有第二导管,所述抽气泵的另一表面连接有第一导管,所述第一导管和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和第一导管连通,具体地,抽气泵的存在,用于抽取电炉工作时产生的烟气,第一导管的存在,用于连通抽气泵和环形下开口空心筒。
[0013]进一步地,所述上开口桶的外周面缠绕连接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上端面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连接有第一阀门,所述换热管的下端面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连接有第五阀门,具体地,进水管的存在,用于向换热管的内部加水,第一阀门的存在,用于操控外界水是否从进水管进入换热管的内部,出水管的存在,用于排放换热管内部的水,第五阀门的存在,用于操控换热管内部的水是否从出水管排出。
[0014]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通过设置环形下开口空心筒和喷头结构,上开口桶的下表面连接有底板,底板的上表面连接有环形下开口空心筒,环形下开口空心筒的外周面上等间距连通有喷头,如此设计,使得从第一导管进入环形下开口空心筒内部的烟气从喷头喷出,进而使得从喷头喷出的烟气喷向上开口桶的内侧壁,进而提高了换热管内部的水充分的吸收上开口桶内部烟气中的热量;
[0016]2、本技术通过设置循环组件,上开口桶的上表面连接有盖板,上开口桶的一侧设置有循环组件,循环组件包含有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第一连接管的一端贯穿盖板的上表面中部,第一连接管的外周面上从上到下依次连通有第二阀门、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的内部一端连接有温度传感器,第三连接管上连接有第三阀门,如此设计,使得温度传感器对换热后的烟气进行温度检测,当烟气温度高于临界值时,使得烟气依次经过第一连接管和第一导管回流入环形下开口空心筒的内部,进而使得烟气和换热管内部的水进行二次换热,进而提升了烟气中热量回收的量,进而提升了对烟气中余热的回收利用率,且提升了该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功能性。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一;
[0019]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二;
[0020]图3为本技术中上开口桶和底板的连接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中底板和环形下开口空心筒的连接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中循环组件和盖板的连接示意图。
[0023]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4]1、上开口桶;2、换热管;21、进水管;211、第一阀门;22、出水管;221、第五阀门;3、盖板;4、循环组件;41、第一连接管;411、第二阀门;42、第二连接管;421、温度传感器;43、第
三连接管;431、第三阀门;5、抽气泵;51、第一导管;52、第二导管;6、工形柱;61、圆形板;7、底板;71、出渣管;711、第四阀门;72、环形塞;73、环形下开口空心筒;74、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6]请参阅图1

5所示,本技术为一种氧化锌粉熔炼用电炉的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上开口桶1,上开口桶1的下表面连接有底板7,底板7的上表面连接有环形下开口空心筒73,环形下开口空心筒73的外周面上等间距连通有喷头74,上开口桶1的上表面连接有盖板3,上开口桶1的一侧设置有循环组件4,循环组件4包含有第一连接管41、第二连接管42和第三连接管43,第一连接管41的一端贯穿盖板3的上表面中部,第一连接管41的外周面上从上到下依次连通有第二阀门411、第二连接管42和第三连接管4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氧化锌粉熔炼用电炉的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上开口桶(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开口桶(1)的下表面连接有底板(7),所述底板(7)的上表面连接有环形下开口空心筒(73),所述环形下开口空心筒(73)的外周面上等间距连通有喷头(74),所述上开口桶(1)的上表面连接有盖板(3),所述上开口桶(1)的一侧设置有循环组件(4),所述循环组件(4)包含有第一连接管(41)、第二连接管(42)和第三连接管(43),所述第一连接管(41)的一端贯穿盖板(3)的上表面中部,所述第一连接管(41)的外周面上从上到下依次连通有第二阀门(411)、第二连接管(42)和第三连接管(43),所述第二连接管(42)的内部一端连接有温度传感器(421),所述第三连接管(43)上连接有第三阀门(4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化锌粉熔炼用电炉的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7)的上表面连接有环形塞(72),所述环形塞(72)填塞在环形下开口空心筒(73)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氧化锌粉熔炼用电炉的余热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海涛黄明川陈钦
申请(专利权)人:宣威市金泰资源综合利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