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传动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7740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确保可形成齿轮系的轴承的较大空间、并能提高齿轮系的配置自由度的齿轮传动马达。齿轮传动马达包括凸极式马达以及减速机构,所述凸极式马达具有包括多个极齿和线圈的定子,所述减速机构对该马达的旋转进行减速,在马达(M)的形成辅极(16b)的一侧的定子铁芯(32)上配置对减速机构(G)的齿轮系的齿轮的轴予以保持的轴承用孔(36a~36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齿轮传动马达,尤其涉及主要适用于洗衣机的排水阀和换 气扇的开闭百叶风门等的驱动机构的齿轮传动马达。
技术介绍
以往己知有马达和齿轮系设置成一体的齿轮传动马达。例如,在专利文献 1所记载的齿轮传动马达中应用了交流同步马达,该交流同步马达包括具有多 个极齿的定子。这些多个极齿由大致同一形状的多个主极和比该主极稍小的多 个辅极构成,为了确保启动性,在大致等间隔排列的主极之间均夹设有辅极, 以破坏磁场的平衡。专利文献h日本专利特开2002-262491号公报另一方面,在齿轮传动马达中,为了实现薄型化,有一种省去了构成齿轮 系的轴承的板并在切起形成了定子铁芯的极齿后的剩余部分上形成齿轮系的 轴承的马达,如专利文献l所记载的马达那样,若辅极之间相互配置在对置的 位置上,则面积较大的主极集中,面积较小的辅极分散,因此可形成齿轮系的 轴承的位置离散,可配置齿轮系的范围受到限制,或必须避开辅极配置齿轮系。 因此,存在为了获得期望的齿轮传动比的齿轮系的配置很难设计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确保可形成齿轮系的 轴承的较大空间、并能提高齿轮系的配置自由度的齿轮传动马达。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主旨在于,如技术方案l所述,在具有 凸极式马达以及减速机构的齿轮传动马达中,所述凸极式马达具有包括多个极 齿和线圈的定子,所述减速机构对该马达的旋转进行减速,所述多个极齿由主极和辅极构成,并通过将对置的两个板状磁性体的一部分朝着与磁性体正交的 方向切起而构成,所述极齿形成由所述线圈产生的磁通的磁路,穿过所述主极 的所述磁通的量与穿过所述辅极的所述磁通的量不同,所述磁性体的中一方是 具有对构成所述减速机构的齿轮系的轴予以保持的轴承的板,所述辅极形成在 所述板上。如技术方案2所述,在所述齿轮传动马达中,最好是所述辅极的面积比所 述主极小。如技术方案3所述,在所述齿轮传动马达中,最好是在所述板上形成多个 所述辅极,这些辅极不以所述马达转轴为中心对置,而是沿周向连续配置。采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1所述的齿轮传动马达,由于使穿过辅极的磁通的量 与穿过主极的磁通的量不同,因此在形成该辅极的一侧的磁性体上,为形成对 所述减速机构的齿轮系的轴予以保持的轴承而可以利用的空间形成得比仅形 成所述主极的一侧的磁性体大。另外,在所述对置的两个磁性体中,由于在形 成所述辅极的一侧的磁性体上形成所述轴承,因此可提高所述轴承的配置自由 度。此时,如技术方案2所述,若所述辅极形成得比所述主极小,则在所述对置的两个板状磁性体中的形成所述辅极的一侧的磁性体上可将为了形成对所 述齿轮系的轴予以保持的轴承而可以利用的空间设置得更大。如技术方案3所述,通过将所述辅极沿马达转轴的周向连续形成来集中配置辅极,可在辅极周围确保整片的空间,可提高轴承的配置自由度。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形态的齿轮传动马达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的齿轮传动马达具有的马达的定子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定子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在图3所示定子上安装了构成减速机构的齿轮系的状态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安装在图4所示马达上的减速机构的轮系展开的剖视图。(符号说明) 10齿轮传动马达 12转子轴14磁体 16极齿 16a主极 16b辅极 18线圈20a、 20b、 20c、 20d复合齿轮24转子小齿轮26输出齿轮30a、 30b本体外壳32、 34定子铁芯M马达G减速机构R转子S定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一实施形态的齿轮传动马达进行详细说明。图1 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形态的齿轮传动马达10的概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形态的齿轮传动马达10通过在本体外壳30a、 30b内收容凸极式马达M和减速机构而形成,所述凸极式马达M包括在转轴 12的周围设置有磁体而形成的转子R;以及以包围该转子R外周面的形态配置 有多个极齿16、 16…、并在这些极齿16、 16…外周设置有线圈18而形成的定 子S,所述减速机构具有多个复合齿轮20a、 20b、 20c、 20d,以使所述马达M 的转子轴12的旋转减速传递至输出轴0。所述齿轮传动马达10对由马达M供 给的旋转进行减速而增加旋转力,并从输出轴0进行输出。图2是所述齿轮传动马达10具有的马达M的定子S的分解立体图。定子 S通过在对置配置的大致圆形的两个板状磁性体(下面称作定子S铁芯)之间 夹设线圈18而构成。作为所述定子铁芯32、 34,适于使用诸如铁和镍等的磁性钢板等。所述 线圈18通过将诸如铜线或包铝钢丝等巻绕成大致圆筒形状而形成。在该成对的大致圆形的定子铁芯32、 34的中心附近竖立设置有四个极齿 16,该极齿16通过将各定子铁芯32、 34 (板状磁性体)局部地朝线圈18切起 而形成。在此,在一方的定子铁芯34 (图2中配置在线圈18下方的一侧的定子铁 芯)上,在直径比线圈18的内径稍小的圆周上大致等间隔排列地竖立形成有 面积大致相等的四个极齿(主极)16a。该一方的定子铁芯34在外周缘上一体 地设置有内径比线圈18的外径稍大且高度与线圈18大致相同的圆筒状壁34a, 所述定子铁芯34同时起到覆盖线圈18外侧的外壳的功能。在另一方的定子铁芯32 (图2中配置在线圈18上方的一侧的定子铁芯) 上也设置有四个极齿16,该极齿16同样切起成直径比线圈18的内径稍小的圆 周状。在所述另一方的定子铁芯32上形成的极齿16包括大小与在一方的定 子铁芯34上形成的极齿16a大致相等的两个极齿(主极)16a、 16a;以及面 积形成得比其它极齿稍小的两个极齿(辅极)16b、 16b。这些主极16a、 16a 之间及辅极16b、 16b之间相互相邻地进行配置。在所述另一方的定子铁芯32的中心设置有用于插入转子R的大致圆形的 开口部32a。在该定子铁芯32的外周端缘设置有安装部30c、 30c,该安装部 30c、 30c具有用于将定子S固定在本体外壳30b上的螺纹孔31b、 31b。所述形成得稍小的两个极齿(辅极)为了破坏对线圈18通电所产生的磁 场的平衡而形成为与主极16b不同的大小,这是为了确保马达M的启动性,使电源接入时容易产生启动转矩。所述另一方的定子铁芯32在切起主极16a及辅极16b后的剩余部分上形 成有轴承用孔36a 36e,还起到作为具有对构成齿轮传动马达10的减速机构 G的齿轮系的轴予以保持的轴承的板的功能。成对的定子铁芯32、 34分别具有的极齿16形成在直径大致相同的圆周的 互不相同的位置上。即,若在线圈18上安装这些成对的定子铁芯32、 34,则 各定子S的极齿16相互错开地排列配置在线圈18的内周面上。在这些极齿16 的内周配置转子R (参照图1)。若在将线圈18用定子铁芯32、 34夹持固定、在线圈18的内周面配置有 极齿16并在其内周安装有转子R的状态下通过端子38等对线圈18通以电流, 则线圈18受到励磁,因与转子R的磁体14的磁力的相互作用而产生转矩,转 子R旋转。此时,设在定子铁芯32、 34上的极齿16形成由线圈18产生的磁通的磁 路,但对于设在所述另一方的定子铁芯32 (图2中配置在线圈18上方的一侧 的定子铁芯)上的极齿16,由于主极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齿轮传动马达,包括凸极式马达以及减速机构,所述凸极式马达具有包括多个极齿和线圈的定子,所述减速机构对该马达的旋转进行减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极齿由将对置的两个板状磁性体的一部分切起而形成的主极和辅极构成,    所述极齿形成由所述线圈产生的磁通的磁路,    穿过所述主极的所述磁通的量与穿过所述辅极的所述磁通的量不同,    所述两个磁性体中的一方是具有对构成所述减速机构的齿轮系的轴予以保持的轴承的板,所述辅极形成在所述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6-9-22 2006-2566751.一种齿轮传动马达,包括凸极式马达以及减速机构,所述凸极式马达具有包括多个极齿和线圈的定子,所述减速机构对该马达的旋转进行减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极齿由将对置的两个板状磁性体的一部分切起而形成的主极和辅极构成,所述极齿形成由所述线圈产生的磁通的磁路,穿过所述主极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部聪一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