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铁路客车枕梁的双面打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65870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铁路客车枕梁的双面打磨装置,属于枕梁打磨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顶部的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打磨机构,所述打磨机构的顶部设置有吸尘机构,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腿,所述支腿的数量为四个,且分布在壳体底部的四角;所述吸尘机构包括风扇架、扇叶、转盘、第一电机、吸尘孔和吸尘罩,解决了现有的打磨装置为单面打磨,导致工作效率低,在对枕梁进行打磨时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工人在操作时容易吸入粉尘颗粒物,危害工人身体健康,产生的粉尘对环境污染也较为严重,不利于保护环境,因为枕梁的重量过重,在对枕梁进行打磨时需要移动会耗费大量人力,影响使用效果和工作效率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铁路客车枕梁的双面打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枕梁打磨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铁路客车枕梁的双面打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铁路客车是指载运旅客的车辆、为旅客提供服务的车辆以及挂运在旅客列车中的其他用途的车辆,铁路客车根据用途的不同,主要有硬座车、软座车、硬卧车和软卧车等,车上有为旅客提供方便、舒适和安全的旅行生活条件而设置的各种设备,枕梁是铁道车辆的直接安装式转向架中零件之一,转向架框架经由侧轴承来滑动支持枕梁。
[0003]在对枕梁进行加工时需要对枕梁进行打磨,现有的打磨装置为单面打磨,导致工作效率低,在对枕梁进行打磨时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工人在操作时容易吸入粉尘颗粒物,危害工人身体健康,产生的粉尘对环境污染也较为严重,不利于保护环境,因为枕梁的重量过重,在对枕梁进行打磨时需要移动会耗费大量人力,影响使用效果和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铁路客车枕梁的双面打磨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打磨装置为单面打磨,导致工作效率低,在对枕梁进行打磨时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工人在操作时容易吸入粉尘颗粒物,危害工人身体健康,产生的粉尘对环境污染也较为严重,不利于保护环境,因为枕梁的重量过重,在对枕梁进行打磨时需要移动会耗费大量人力,影响使用效果和工作效率的问题。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铁路客车枕梁的双面打磨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顶部的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打磨机构,所述打磨机构的顶部设置有吸尘机构,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腿,所述支腿的数量为四个,且分布在壳体底部的四角;
[0006]所述吸尘机构包括风扇架、扇叶、转盘、第一电机、吸尘孔和吸尘罩,所述吸尘孔开设在吸尘罩的顶部,所述风扇架的外壁与吸尘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顶部与风扇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转盘内壁的底部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转动连接,且活动套设在第一电机的表面,所述转盘的表面与扇叶固定连接,所述扇叶的数量为若干个。
[0007]为了达到双面打磨枕梁的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铁路客车枕梁的双面打磨装置优选的,所述打磨机构包括转轮、打磨带、主动轮、第二电机、转杆和转孔,所述转轮和转杆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打磨带活动套设在转轮和主动轮的表面之间,所述转轮转动套设在转杆的表面,所述转杆的底部延伸至转孔的内部,所述转杆的表面与转孔的内部转动连接,所述主动轮的底部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左侧与壳体的右侧固定连接。
[0008]为了达到方便枕梁移动的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铁路客车枕梁的双面打磨装置优选的,所述壳体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导向辊,所述壳体内壁两侧的顶部开设有圆槽,所述导向辊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连接有转块,所述转块的表面与圆槽的内壁转动连接。
[0009]为了达到输送灰尘的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铁路客车枕梁的双面打磨装置优选的,所述吸尘罩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吸尘管,所述吸尘管的一端与吸尘孔相连通,所述壳体的右侧开设有进尘孔,所述吸尘管的另一端与进尘孔相连通。
[0010]为了达到给灰尘加湿降尘的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铁道客车枕梁的双面打磨装置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腔设置有喷水头,所述喷水头的顶部固定连通有水管,所述水管远离喷水头的一端延伸至壳体的外侧。
[0011]为了达到方便清理灰尘的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铁路客车枕梁的双面打磨装置优选的,所述壳体前侧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门板,所述门板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壳体的内腔设置有灰尘盒,所述灰尘盒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拉手。
[0012]为了达到固定吸尘罩的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铁路客车枕梁的双面打磨装置优选的,所述壳体右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撑杆,所述撑杆的顶部与吸尘罩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该用于铁道客车枕梁的双面打磨装置,该装置在对枕梁进行加工时可以对枕梁进行双面同时打磨,该装置在对枕梁进行双面打磨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粉尘,此时该装置顶部设置的吸尘机构,可以对打磨时产生的灰尘进行有效的吸入,并且为了防止集中清理灰尘时再次污染环境,在该装置的壳体内设置了喷水头来对吸入的灰尘进行加湿处理,避免了集中清理灰尘时再次污染环境,该装置顶部设置的导向辊可以使枕梁方便的移动,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省时省力,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用于铁道客车枕梁的双面打磨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中局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中打磨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中局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0]图6为本技术中壳体的前视剖视图;
[0021]图7为本技术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中,1、壳体;2、支腿;3、撑杆;4、吸尘机构;401、风扇架;402、扇叶;403、转盘;404、第一电机;405、吸尘孔;406、吸尘罩;5、打磨机构;501、转轮;502、打磨带;503、主动轮;504、第二电机;505、转杆;506、转孔;6、门板;7、把手;8、灰尘盒;9、拉手;10、进尘孔;11、吸尘管;12、水管;13、喷水头;14、导向辊;15、圆槽;16、转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
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5]请参阅图1

7,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铁路客车枕梁的双面打磨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顶部的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打磨机构5,打磨机构5的顶部设置有吸尘机构4,壳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腿2,支腿2的数量为四个,且分布在壳体1底部的四角;
[0026]吸尘机构4包括风扇架401、扇叶402、转盘403、第一电机404、吸尘孔405和吸尘罩406,吸尘孔405开设在吸尘罩406的顶部,风扇架401的外壁与吸尘孔405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电机404的顶部与风扇架401的底部固定连接,转盘403内壁的底部与第一电机404的输出轴转动连接,且活动套设在第一电机404的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铁路客车枕梁的双面打磨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顶部的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打磨机构(5),所述打磨机构(5)的顶部设置有吸尘机构(4),所述壳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腿(2),所述支腿(2)的数量为四个,且分布在壳体(1)底部的四角;所述吸尘机构(4)包括风扇架(401)、扇叶(402)、转盘(403)、第一电机(404)、吸尘孔(405)和吸尘罩(406),所述吸尘孔(405)开设在吸尘罩(406)的顶部,所述风扇架(401)的外壁与吸尘孔(405)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404)的顶部与风扇架(40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转盘(403)内壁的底部与第一电机(404)的输出轴转动连接,且活动套设在第一电机(404)的表面,所述转盘(403)的表面与扇叶(402)固定连接,所述扇叶(402)的数量为若干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铁路客车枕梁的双面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机构(5)包括转轮(501)、打磨带(502)、主动轮(503)、第二电机(504)、转杆(505)和转孔(506),所述转轮(501)和转杆(505)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打磨带(502)活动套设在转轮(501)和主动轮(503)的表面之间,所述转轮(501)转动套设在转杆(505)的表面,所述转杆(505)的底部延伸至转孔(506)的内部,所述转杆(505)的表面与转孔(506)的内部转动连接,所述主动轮(503)的底部与第二电机(5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祎金花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