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杆制冷压缩机之电机腔冷却回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6276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螺杆制冷压缩机之电机腔冷却回路结构,包括:压缩机的吸气口(4)、机壳入口(9)、电机的定部(6)、转部(10)、转子(3);还包括一个内部液喷孔(12);所述的内部液喷孔(12)安置在转子(3)的下部、并与转部(10)下部的间隙相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电机腔入口加阀件节流,减少管道冷损失;吸热后的冷媒进入工作腔,达到补气的效果;将吸热后有相对的过热和压力后的冷媒导入中压处,可提高系统的制冷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螺杆制冷压縮机,尤其涉及一种螺杆制冷压縮机之电 机腔冷却回路结构。技术背景由图1可见现有的电机腔冷却回路结构是将低温的冷媒引至电机外 壳的上部,冷媒A经机壳入口 9喷淋到电机的定部6表面,再流经电机定 部和转部10的间隙,最后流至电机腔体底部,在冷媒流动过程中吸收电机 的热量;然后通过底部的出口外接管道将冷媒引到压縮机的吸气口4,进入 压縮腔作为制冷工质进行压縮。直接加低温冷媒时存在沿程冷量损失,吸 热后的冷媒引至吸气口,以至于没能达到较好的利用。图中排气端轴承l 容调电磁阀2、转子3、吸气端轴承5、油压缸7 、容调滑阀8 、油位开关 11。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螺杆制冷压縮机之电机腔冷却回路结构,旨在解决上述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专利技术包括压縮机的吸气口、机壳入口、电机的定部、转部、转子;还包括一个内部液喷孔;所述的内部液喷孔安置在转子的下部、并与转部下部的间隙相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电机腔入口加阀件节流,减 少管道冷损失;吸热后的冷媒进入工作腔,达到补气的效果;将吸热后有相对的过热和压力后的冷媒导入中压处,可提高系统的制冷量。 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螺杆制冷压縮机之电机腔冷却回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由图2可见本专利技术包括压縮机的吸气口4、机壳入口9、电机的定部6、转部IO、转子3;还包括一个内部液喷孔12;所述的内部液喷孔12安置在转子3的下部、并与转部10下部的间隙相通; 在所述的机壳入口 9上还安置一个膨胀阀13。图中排气端轴承l、容调电磁阀2、吸气端轴承5、油压缸7、容调 滑阀8、油位开关ll。本专利技术中在机壳入口处装一个膨胀阀来节流冷媒,降低其温度后再经 电机定部与转部的表面和间隙所组成的流道,吸收电机的热量从而降低其 温度,吸热后的冷媒通过转子下方的内部液喷孔引至压縮腔的中压处,将 冷媒冲入压縮室进行压縮,作为工质参与循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杆制冷压缩机之电机腔冷却回路结构,包括:压缩机的吸气口(4)、机壳入口(9)、电机的定部(6)、转部(10)、转子(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内部液喷孔(12);所述的内部液喷孔(12)安置在转子(3)的下部、并与转部(10)下部的间隙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杆制冷压缩机之电机腔冷却回路结构,包括压缩机的吸气口(4)、机壳入口(9)、电机的定部(6)、转部(10)、转子(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内部液喷孔(12);所述的内部液喷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连季红邓壮赵路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汉钟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