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干式无油非接触式密封装置及包含其的旋转式压缩机,所述干式无油非接触式密封装置包括壳体、一体式油封部件和气封组件,所述壳体的内壁面具有向内延伸的凸起部,所述一体式油封部件和所述气封组件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用于套设在转子轴上,且所述一体式油封部件的外表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紧密装配,所述气封组件压设于所述一体式油封部件和所述凸起部之间,所述一体式油封部件中朝向所述转子轴的内壁面具有螺旋凹槽,所述螺旋凹槽的旋向与所述转子轴的转向相反。组装时只需将一体式油封部件装入壳体内并压紧抵靠于气封组件就可达到密封作用,从而有效避免漏油及卡死主机现象,减少组装模具及节省成本,达到双重密封效果。达到双重密封效果。达到双重密封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干式无油非接触式密封装置及包含其的旋转式压缩机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干式无油非接触式密封装置及包含其的旋转式压缩机。
技术介绍
[0002]旋转式空气压缩机主机的伸出轴常用PTFE唇封密封或机械密封形式,此两种密封结构均属于接触式密封,PTFE唇封通过带有旋向螺纹线的唇边与轴套接触摩擦密封,机械密封常通过动环端面在流体压力及弹簧弹力作用下与静环贴合摩擦形成密封;由于接触,通过主轴的旋转,其相互摩擦件易磨损,导致漏油,使用寿命短。故此两种形式用于转速不高的有油空压机主机中。
[0003]现有无油空压机通常采用非接触密封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转子轴1
’
将伸入至壳体2
’
内并在壳体2
’
内转动,螺旋油封组立套设于转子轴1
’
并位于壳体2
’
内,通过螺旋油封组立的反向泵送作用密封油以达到密封效果。其中螺旋油封组立由油封座3
’
、螺旋油封环4
’
、密封圈5
’
、开槽波形弹簧6
’
四部分组装而成,其组装需通过导入模具将开槽波形弹簧6
’
夹紧套入油封座3
’
内,在推到油封座3
’
的卡槽31
’
中来限制螺旋油封环4
’
的位置,实践中开槽波形弹簧6
’
易组装不到位导致脱离卡槽31
’
引起螺旋油封组立失效,造成油的泄漏使得气体质量变差或卡死主机;同时,零件多,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干式无油非接触式密封装置及包含其的旋转式压缩机。
[0005]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干式无油非接触式密封装置,其包括壳体、一体式油封部件和气封组件,所述壳体的内壁面具有向内延伸的凸起部,所述一体式油封部件和所述气封组件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用于套设在转子轴上,且所述一体式油封部件的外表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紧密装配,所述气封组件压设于所述一体式油封部件和所述凸起部之间,所述一体式油封部件中朝向所述转子轴的内壁面具有螺旋凹槽,所述螺旋凹槽的旋向与所述转子轴的转向相反。
[0007]进一步地,所述气封组件包括气封盘、第一气封组立和第二气封组立,所述第一气封组立和所述第二气封组立分别位于所述气封盘的两侧,所述第一气封组立压设于所述气封盘与所述凸起部之间,所述第二气封组立压设于所述一体式油封部件与所述气封盘之间。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封组立包括第一气封环和第一波形弹簧,所述第一气封环贴合抵靠于所述气封盘的侧面,所述第一波形弹簧的两端抵靠于所述第一气封环和所述凸起部。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封环的外周面上具有向外延伸凸起的第一抵靠部,所述第一波形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一气封环并抵靠于所述第一抵靠部。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气封组立均包括第二气封环和第二波形弹簧,所述第二气封环贴合抵靠于所述一体式油封部件,所述第二波形弹簧的两端抵靠于所述第二气封环和所述气封盘。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气封环的外周面上具有向外延伸凸起的第二抵靠部,所述第二波形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二气封环并抵靠于所述第二抵靠部。
[0012]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中朝向所述一体式油封部件的一侧具有向外凸起的台阶面,所述气封盘压设于所述台阶面和所述一体式油封部件之间。
[0013]进一步地,所述气封盘中朝向所述一体式油封部件的一侧具有向内凹陷的第一盲孔,所述第二气封组立伸入至所述第一盲孔内;
[0014]和/或,所述一体式油封部件中朝向所述气封盘的一侧具有向内凹陷的第二盲孔,所述第二气封组立伸入至所述第二盲孔内。
[0015]进一步地,所述气封盘与所述转子轴之间具有间隙;
[0016]和/或,所述壳体与所述转子轴之间具有间隙。
[0017]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干式无油非接触式密封装置。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9]本技术的干式无油非接触式密封装置及包含其的旋转式压缩机,取消原有的开槽波形弹簧和密封圈以及将油封座及螺旋油封环合并成一个一体式油封部件,组装时只需将一体式油封部件装入壳体内并压紧抵靠于气封组件就可达到密封作用,从而有效避免因物料品质、组装累计误差增大及组装疏忽等原因造成的漏油及卡死主机现象,大大提高旋转式压缩机的压缩空气质量,同时,减少组装模具及节省成本,达到双重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现有技术的非接触密封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现有技术的螺旋油封组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干式无油非接触式密封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体式油封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
技术介绍
的附图标记说明:
[0025]转子轴1
’
[0026]壳体2
’
[0027]油封座3
’
[0028]卡槽31
’
[0029]螺旋油封环4
’
[0030]密封圈5
’
[0031]开槽波形弹簧6
’
[0032]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记说明:
[0033]一体式油封部件1
[0034]螺旋凹槽11
[0035]第二盲孔12
[0036]壳体2
[0037]凸起部21
[0038]台阶面211
[0039]气封组件3
[0040]第一气封组立31
[0041]第一气封环311
[0042]第一抵靠部3111
[0043]第一波形弹簧312
[0044]第二气封组立32
[0045]第二气封环321
[0046]第二抵靠部3211
[0047]第二波形弹簧322
[0048]气封盘33
[0049]第一盲孔331
[0050]转子轴10
[0051]压缩室20
具体实施方式
[0052]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图,用以示例本技术可以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
[0053]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旋转式压缩机,该旋转式压缩机包括干式无油非接触式密封装置。如图3和图4所示,该干式无油非接触式密封装置包括壳体2、一体式油封部件1和气封组件3,壳体2的内壁面具有向内延伸的凸起部21,一体式油封部件1和气封组件3均设置于壳体2内并用于套设在转子轴10上,且一体式油封部件1的外表面与壳体2的内壁面紧密装配,气封组件3压设于一体式油封部件1和凸起部21之间,一体式油封部件1中朝向转子轴10的内壁面具有螺旋凹槽11,螺旋凹槽11的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式无油非接触式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壳体、一体式油封部件和气封组件,所述壳体的内壁面具有向内延伸的凸起部,所述一体式油封部件和所述气封组件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用于套设在转子轴上,且所述一体式油封部件的外表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紧密装配,所述气封组件压设于所述一体式油封部件和所述凸起部之间,所述一体式油封部件中朝向所述转子轴的内壁面具有螺旋凹槽,所述螺旋凹槽的旋向与所述转子轴的转向相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式无油非接触式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封组件包括气封盘、第一气封组立和第二气封组立,所述第一气封组立和所述第二气封组立分别位于所述气封盘的两侧,所述第一气封组立压设于所述气封盘与所述凸起部之间,所述第二气封组立压设于所述一体式油封部件与所述气封盘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式无油非接触式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封组立包括第一气封环和第一波形弹簧,所述第一气封环贴合抵靠于所述气封盘的侧面,所述第一波形弹簧的两端抵靠于所述第一气封环和所述凸起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式无油非接触式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封环的外周面上具有向外延伸凸起的第一抵靠部,所述第一波形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一气封环并抵靠于所述第一抵靠部。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英铧,沈杰,孙佳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汉钟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