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车辆交流发电机中激励线圈和导线的连接结构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56125 阅读:5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车辆交流发电机内的激励线圈和导线的连接结构和连接方法。该连接结构包括转子组件,后风扇,以及转子绝缘体。该转子组件包括转子轴、绕线线轴以及转子子片。在该连接结构中,在扭绞部分上执行钎焊或焊接过程,该扭绞部分通过将激励线圈和导线围绕彼此扭绞而形成,该扭绞部分弯入转子绝缘体的衬套内,将环氧树脂施加到扭绞部分的外表面和衬套的内表面,以及将后风扇联接到转子绝缘体的前面,使得后风扇的突出毂的内表面紧密接触转子绝缘体的衬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一般涉及一种车辆交流发电机,尤其涉及一种连接车辆交流发 电机中的激励线圈和导线的连接结构和方法,其中在滑环的导线和转子组 件的激励线圈之间的电连接结构通过在毂和衬套之间的空间内执行环氧 固化而实现,且该毂从后风扇的前表面突出,从而简化了工艺过程,且因 为省略了具有对激励线圈的绝缘体管的组装过程而降低了成本,另外因为 焯接过程、钎焊过程、弯曲过程和环氧树脂涂覆过程在多个扭绞部分上执 行,而归因于工艺过程简易性的故障率减到了最小,该扭绞部分形成在转 子绝缘体的该衬套中的导线和激励线圈上且没有妨碍相邻的突起。
技术介绍
通常,车辆交流发电机是用于车辆发动机的电气部分之一。为了在低 速时增加发电电压和在高速时保持稳定性能,使用一种典型的三相交流发 电机,其被称为交流发电机。这种用于车辆的三相交流发电机,经由带连接到发动机,使得整流器将交流(AC)电流转换为直流(DC)电流,该交流电流由在转子组件处于 激励态时由定子组件产生,并且该三相交流发电机用于对用完的蓄电池重 新充电并为其他电气部分提供运行所必需的电流,此外,同时保障车辆上 的各种电负荷。这里,转子组件设置有设置在轴上的激励线圈和滑环,以形成由激励 电流引起的电磁场,并承受在由于发动机的驱动力而旋转的状态下由于车 辆的行驶而产生的冲击和振动,因而其耐用性是最重要的。图1是示出了传统车辆交流发电机的剖视图,图2示出了传统车辆交 流发电机的后风扇的视图,以及图3是示出了在传统车辆交流发电机中的 后风扇和导线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配置传统车辆交流发电机100以便定子组件114被压在前罩111和后罩110之间并被配合到其中,该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心112和定子线圈113。此外,转子轴116设置在定子组件114的内部,并由压 入配合到前罩111和后罩110中的轴承115支撑。绕线线轴(spool bobbin) 119被压入配合到转子轴116的中间部分 中,转子线圈117缠绕到绕线线轴119上,以及具有布置在轴的方向上的 多个转子磁极120的转子子片(rotor segments) 122,绕线线轴和转子 子片彼此联接以在该绕线线轴119外面容纳绕线线轴119,从而实现转子 组件124。也就是说,转子组件124包括围绕转子轴116布置的转子线圈117、 转子子片122和绕线线轴119,以及设置在后部的后风扇130。此外,用于保持由转子组件124和定子组件114产生的电压恒定的稳 压器,以及用于将交流电流转换为直流电流的整流器126都安装在转子组 件124的滑环(slip ring) 118的外面。此外,转子轴116的滑环端(SRE)定位成穿过后风扇130。用于引 入激励线圈117a的一个或多个线圈引入孔132,形成在后风扇130中的 适当位置,激励线圈117a从转子线圈117延伸出。这里,扭绞部分137的每一个,通过拔出滑环118的导线118a和转 子线圈117的激励线圈117a并穿过后风扇130,然后将导线118a和激励 线圈117a围绕彼此扭绞而形成。通过焊接而形成的结合部分139形成在 扭绞部分137上。同时,后风扇130被称为冷却风扇。用于引入转子线圈117的激励线 圈117a到其中的线圈引入孔132形成在后表面上的各个适当位置,并且 用于引导各个激励线圈U7a的线圈导槽133形成在其前表面的各个适当 位置,以在后风扇130的中心方向上具有预定长度。如上所述,滑环118的导线118a以及转子线圈117的激励线圈117a 分别彼此对应连接,该导线118a在后风扇130的联接孔131的入口处弯 曲并安装在前面,该激励线圈117a通过线圈引入孔132引入到后风扇130 的前面且并位于各个线圈导槽133中。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彼此对应连接滑环118的导线118a和转子线圈 117的激励线圈117a,在扭绞或惰性气体保护钨极焊(tig welding)之后进行超声波焊接。然而,存在的问题是,因为由振动传递到导线118a的冲击,在车辆 交流发电机100中可能发生电短路,该振动是由于超声波悍接而产生,其 使得导线U8a被释放并与115接触;以及当交流发电机IOO在车辆行驶 期间以高速旋转时,可发生例如为在交流发电机100中由于导线118a的 断开而发生的短路的缺陷。此外,存在的问题是,难于在早期管理产品的质量,由于通过超声波 焊接而紧固导线118a和激励线圈117a的结构形成为导线118a是否断开 不能从外部确定。此外,转子线圈117的激励线圈117a的部分暴露于转子组件130的 外面,使得由于侵蚀导致的氧化发生。每个激励线圈U7a具有导线的外 表面由塑料绝缘体管所包围的结构,该导线为导体,该塑料绝缘体管为绝 缘体。在这种情况下,使得具有绝缘体管包覆的导线的组装过程难于自动 化,并且难于在保持精密尺寸的同时将激励线圈117a组装到每个绝缘体 管中。另外,如果在该绝缘体管内的激励线圈117a的运动不完全被阻止, 可能成为高速时的潜在缺陷。在钎焊过程用于将导线118a和激励线圈 117a彼此电连接的情况下,焊料由于绝缘体管中的毛细现象流入到每个 绝缘体管,使得绝缘体管可变硬或劣化,另外绝缘体管可在进行惰性气体 保护钨极焊或超声波焊接时劣化。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产生的上述问题而提出本专利技术,并且本专利技术在 于提供了一种新概念的连接结构和连接车辆交流发电机中的激励线圈和 导线的方法,其解决了传统的问题,即用于紧固滑环的导线和转子线圈的 激励线圈的超声波焊接使得导线释放,从而使得无论导线是否断开都难以 观察。此外,本专利技术还在于提供了一种激励线圈和导线之间的连接结构及其 连接方法,其中,转子线圈的激励线圈的结构并未暴露于组件之外,从而 解决了激励线圈的传统的腐蚀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交流发电机中的激励线圈和导线之间的连接 结构,其包括转子组件,包括转子轴,配置该转子轴使得滑环联接到 其一端的外圆周表面上,且该转子轴设置有两个导槽,该导槽在纵向方向 上形成在转子轴的外圆周表面上,并彼此相对且具有预定深度,从而使与 滑环连接的导线定位并联接到其上;绕线线轴,其由转子线圈缠绕并被压 入配合到转子轴的中间部分中;以及多个转子子片,每个转子子片具有在 轴向方向上布置的多个转子磁极,其在绕线线轴的外面彼此联接从而容纳 该绕线线轴;后风扇,该后风扇设置有用于连接转子轴的通孔、矩形形状的两个突 出毂,该突出毂形成有预定长度,以便在通孔周围彼此相对,其中在每个 突出毂内形成中空部;以及转子绝缘体,配置该转子绝缘体使得环形物形状的后风扇支架形成 在其中心部,以便联接到后风扇下游的突出毂,用于连接转子轴的通孔形 成在后风扇支架的中心部,联接部分一体形成为从后风扇支架的各个侧面 部分延伸预定长度,用于联接激励线圈的多个第二狭槽形成在联接部分的 各个第一端内,突出预定高度的多个〃c〃形衬套一体形成在联接部分上,并且用于联接与第二狭槽联接的激励线圈的多个第一狭槽形成在衬套的 各个第一边缘部分内;其中,在多个扭绞部分上进行钎焊或焊接过程,该扭绞部分通过将^敫 励线圈和导线围绕彼此扭绞而形成,该扭绞部分弯入转子绝缘体的衬套 内,将环氧树脂施加到扭绞部分的外表面和衬套的内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交流发电机中的激励线圈和导线之间的连接结构,包括: 转子组件,包括:转子轴,配置该转子轴使得滑环联接到其一端的外圆周表面上,且该转子轴设置有两个导槽,该导槽在纵向方向上形成在转子轴的外圆周表面上,并彼此相对且具有预定深度,从而使与滑环连接的导线定位并联接到其上;绕线线轴,其由转子线圈缠绕并被压入配合到转子轴的中间部分中;以及多个转子子片,每个转子子片具有在轴向方向上布置的多个转子磁极,其在绕线线轴的外面彼此联接从而容纳该绕线线轴; 后风扇,该后风扇设置有用于连接转子轴的通孔、矩形形状的两个突出毂,该突出毂形成有预定长度,以便在通孔周围彼此相对,其中在每个突出毂内形成中空部;以及 转子绝缘体,配置该转子绝缘体使得:环形物形状的后风扇支架形成在其中心部,以便联接到后风扇下游的突出毂,用于连接转子轴的通孔形成在后风扇支架的中心部,联接部分一体形成为从后风扇支架的各个侧面部分延伸预定长度,用于联接激励线圈的多个第二狭槽形成在联接部分的各个第一端内,突出预定高度的多个“匚”形衬套一体形成在联接部分上,并且用于联接与第二狭槽联接的激励线圈的多个第一狭槽形成在衬套的各个第一边缘部分内; 其中,在多个扭绞部分上进行钎焊或焊接过程,该扭绞部分通过将激励线圈和导线围绕彼此扭绞而形成,该扭绞部分弯入转子绝缘体的衬套内,将环氧树脂施加到扭绞部分的外表面和衬套的内表面,以及后风扇联接到转子绝缘体的前面,使得后风扇的突出毂的内表面紧密接触转子绝缘体的衬套。...

【技术特征摘要】
KR 2007-7-27 10-2007-00755101.一种车辆交流发电机中的激励线圈和导线之间的连接结构,包括转子组件,包括转子轴,配置该转子轴使得滑环联接到其一端的外圆周表面上,且该转子轴设置有两个导槽,该导槽在纵向方向上形成在转子轴的外圆周表面上,并彼此相对且具有预定深度,从而使与滑环连接的导线定位并联接到其上;绕线线轴,其由转子线圈缠绕并被压入配合到转子轴的中间部分中;以及多个转子子片,每个转子子片具有在轴向方向上布置的多个转子磁极,其在绕线线轴的外面彼此联接从而容纳该绕线线轴;后风扇,该后风扇设置有用于连接转子轴的通孔、矩形形状的两个突出毂,该突出毂形成有预定长度,以便在通孔周围彼此相对,其中在每个突出毂内形成中空部;以及转子绝缘体,配置该转子绝缘体使得环形物形状的后风扇支架形成在其中心部,以便联接到后风扇下游的突出毂,用于连接转子轴的通孔形成在后风扇支架的中心部,联接部分一体形成为从后风扇支架的各个侧面部分延伸预定长度,用于联接激励线圈的多个第二狭槽形成在联接部分的各个第一端内,突出预定高度的多个″ id=icf0001 file=A2008101443040002C1.tif wi=3 he=2 top= 153 left = 105 img-content=drawing img-format=tif orientation=portrait inline=yes/>″形衬套一体形成在联接部分上,并且用于联接与第二狭槽联接的激励线圈的多个第一狭槽形成在衬套的各个第一边缘部分内;其中,在多个扭绞部分上进行钎焊或焊接过程,该扭绞部分通过将激励线圈和导线围绕彼此扭绞而形成,该扭绞部分弯入转子绝缘体的衬套内,将环氧树脂施加到扭绞部分的外表面和衬套的内表面,以及后风扇联接到转子绝缘体的前面,使得后风扇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相喆河溢祐俞在豹
申请(专利权)人:韩国德尔福汽车系统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