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卫国专利>正文

一充熟化制式组合脉冲充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5707 阅读:2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一充熟化制式组合脉冲充电机包含无稳态脉冲触发电路,正脉冲充电电路,负脉冲充电电路,设置有位式开关;该位式开关的三极管BG1集电极通过并联的继电器J1、二极管D6、电容C9后再经串接的电阻R2和二极管D5与充电机的正极输出相连,其基极通过串联的稳压管DW1、电阻R11与可变电阻RW1可变端相连,其发射极通过电阻R10与充电机的负极输出相连,并联的可变电阻RW1与电容C11的一端连接在电阻R12与电容C9间.另一端与电容C10的一端共同与充电机负极输出相连,电容C10的另一端则连接在稳压管DW1与电阻R11间,该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2串接在上述无稳态脉冲触发电路中集成块IC1第8脚和集成块IC3第4脚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按一充熟化制式充电的技术问题。(*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蓄电池的充电设备,特别是利用组合脉冲实现生化的新电池仅充电一次即可达到以往需经六充五放制式充电才能使其熟化出厂的充电机。
技术介绍
蓄电池在生产厂中组装完毕后,尚处于生化阶段,需要按规定的程序、技术条件和参数使用一般常用的充电机对其进行一定次数的正向充、放电,使其熟化达到出厂标准规定的技术状态,这一熟化过程自1882年由化学家格拉斯顿提出后,一直延用至今。国外通常使用是的六充五放制式,由于这种蓄电池的熟化过程需要生产厂投入大量的物力、财力和时间,加大了产品成本,因此常常令有些生产厂人为缩短这种熟化过程,将经典的六充五放制式改为四充三放或三充二放制式。虽然在蓄电池使用初期阶段,它们的电性能差别甚少,但时间一长就显露出后者将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大为缩短,以三充二放制式为例,其寿命比六充五放熟化的蓄电池寿命平均缩短约14%左右。这样一来,使大量蓄电池提前进入报废期。本案专利技术人对此对出一种革新的一次熟化充电方法(已另案申请专利),而目前现有的充电机,无法按照该全新的熟化充电方法对蓄电池充电,为此必须开发相应的熟化专用充电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充熟化制式组合脉冲充电机,用以解决按一充熟化制式充电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一充熟化制式组合脉冲充电机,包含由555型集成块IC1至IC3、电阻R2至R9、电容C4至C8构成的无稳态脉冲触发电路,由二极管D1和D2、可控硅3CT1和电阻R13构成的正脉冲充电电路,由可变电阻RW2、电阻R14至R16、电容C1、二极触发管2CD、可控硅3CT2和3CT3组成的负脉冲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由三极管BG1、稳压管DW1、二极管D5和D6、电阻R10至R12、可变电阻RW1、电容C9至C11和继电器J1组成的位式开关;该位式开关的三极管BG1集电极通过并联的继电器J1、二极管D6、电容C9后再经串接的电阻R12和二极管D5与充电机的正极输出相连,其基极通过串联的稳压管DW1、电阻R11与可变电阻RW1可变端相连,其发射极通过电阻R10与充电机的负极输出相连,并联的可变电阻RW1与电容C11的一端连接在电阻R12与电容C9间,另一端与电容C10的一端共同与充电机负极输出相连,电容C10的另一端则连接在稳压管DW1与电阻R11间,该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2串接在上述无稳态脉冲触发电路中集成块IC1第8脚和集成块IC3第4脚间。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由继电器J1吸合的另一对常开触点J1-1,该常开触点J1-1串接在电阻R1与无稳态脉冲触发电路集成块IC1第7脚间;该电阻R1另一端与直流电源电路正极输出相连。本技术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可以大大缩短生化状态的新蓄电池熟化的过程,通常六充五放制式的熟化充电过程需时120-140小时,本专利技术仅需12小时一次完成电池熟化过程,效率提高10倍以上。2)大量节省了熟化所需的电能消耗和人力消耗。3)大幅度降低蓄电池熟化的成本。4)可提高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使广大使用者得益。5)减少蓄电池报废量,有利于降低废旧蓄电池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压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充电机电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包含有正脉冲充电电路、负脉冲充电电路、直流电源电路、无稳态脉冲触发电路。该正脉冲充电电路由二极管D1和D2、可控硅3CT1和电阻R13构成,该负脉冲充电电路由可变电阻RW2、电阻R14至R16、电容C1、二极触发管2CD、可控硅3CT2和3CT3组成,该无稳态脉冲触发电路由555型集成块IC1至IC3、电阻R2至R9、电容C4至C8组成,直流电源电路由二极管D3和D4、稳压器WD、电容C2和C3组成,上述的这些电路与电源变压器B的次级线圈L2至L5的连接,以及各电路无器件间的连接是已知的技术,申请号为200410017068.7名称为《全自控型大功率组合脉冲电机》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中已对此作了详细阐述,本申请不再赘述,电源变压器B的初级线圈L1通过保险盒BOX、开关SW直接与市交流电源相连。在充电机的正、负极输出端L、K之间设置有位式开关,该位式开关由三极管BG1、稳压管DW1、二极管D5和D6、电阻R10至R12、可变电阻RW1、电容C9至C11和继电器J1组成,其中三极管BG1的集电极通过并联的继电器J1、二极管D6、电容C9后再经串接的电阻R12和二极管D5与充电机的正极输出L相连,三极管BG1的基极通过串联的稳压管DW1、电阻R11与可变电阻RW1可变端相连,其发射极通过电阻R10与充电机的负极输出K相连,并联的可变电阻RW1与电容C11一端连接在电阻R12与电容C9间、另一端与电容C10的一端共同与充电机负极输出K相连,电容C10的另一端则连接在稳压管DW1与电阻R11间,该继电器J1的一对常开触点J1-2串接在上述无稳态脉冲触发电路中集成块IC1第8脚和集成块IC3第4脚间。如此,当合上开关SW后,由于处在充电机正、负极输出L、K之间的待熟化电池无端电压或端电压小,三极管BG1处于截止状态,继电器J1没有电流,常开触点J1-2张开切断了无稳态脉冲触发电路中的集成块IC3负脉冲触发电源,实现了充电第一阶段只有正向脉冲充电。该继电器J1还可以再设置有另一对常开触点J1-1,该常开触点J1-1通过串接的电阻R1连接在集成IC1第7脚与直流电源电路的正极输出间,通过选择电阻R1和R2适当的阻值,可以尽量降低第一阶段正向脉冲的频率,使其≥100赫兹即可。当被充电池电量达到70%左右时,其端电压也随之升高,此时三极管BG1导通,继电器J1得电,常开触点J1-1和J1-2分别吸合,集成块IC3获得负脉冲触发电源,由此无稳态脉冲触发电路以设定的占空比和脉冲频率通过耦合的高频变压器B1和B2的线圈L6至L9开通正、负脉冲充电电路进行第二阶段的熟化充电,直至蓄电池电量充满至额定值为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充熟化制式组合脉冲充电机,包含由555型集成块IC1至IC3、电阻R2至R9、电容C4至C8构成的无稳态脉冲触发电路,由二极管D1和D2、可控硅3CT1和电阻R13构成的正脉冲充电电路,由可变电阻RW2、电阻R14至R16、电容C1、二极触发管2CD、可控硅3CT2和3CT3组成的负脉冲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由三极管BG1、稳压管DW1、二极管D5和D6、电阻R10至R12、可变电阻RW1、电容C9至C11和继电器J1组成的位式开关;该位式开关的三极管BG1集电极通过并联的继电器J1、二极管D6、电容C9后再经串接的电阻R12和二极管D5与充电机的正极输出相连,其基极通过串联的稳压管DW1、电阻R11与可变电阻RW1可变端相连,其发射极通过电阻R10与充电机的负极输出相连,并联的可变电阻RW1与电容C11的一端连接在电阻R12与电容C9间,另一端与电容C10的一端共同与充电机负极输出相连,电容C10的另一端则连接在稳压管DW1与电阻R11间,该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2串接在上述无稳态脉冲触发电路中集成块IC1第8脚和集成块IC3第4脚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充熟化制式组合脉冲充电机,包含由555型集成块IC1至IC3、电阻R2至R9、电容C4至C8构成的无稳态脉冲触发电路,由二极管D1和D2、可控硅3CT1和电阻R13构成的正脉冲充电电路,由可变电阻RW2、电阻R14至R16、电容C1、二极触发管2CD、可控硅3CT2和3CT3组成的负脉冲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由三极管BG1、稳压管DW1、二极管D5和D6、电阻R10至R12、可变电阻RW1、电容C9至C11和继电器J1组成的位式开关;该位式开关的三极管BG1集电极通过并联的继电器J1、二极管D6、电容C9后再经串接的电阻R12和二极管D5与充电机的正极输出相连,其基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永贵
申请(专利权)人:刘卫国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