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0100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缓冲构造,其能够同时实现移动体与行人碰撞时的在移动体侧刚性部件的前方的行人保护性能、和在移动体侧刚性部件的下方的轻碰撞应对。缓冲构造(1)具备移动体侧刚性部件(3)、和安装于移动体侧刚性部件(3)上的缓冲部件(4)。缓冲部件(4)经由弯折部(4c)而一体形成有配置于移动体侧刚性部件(3)的前方的前方部(4a)、和配置于移动体侧刚性部件(3)的下方的下方部(4b)。下方部(4b)在移动体侧刚性部件(3)的下方成为袋形。性部件(3)的下方成为袋形。性部件(3)的下方成为袋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缓冲构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设于汽车等移动体上的缓冲构造。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在汽车、作业车辆、运输车辆等能够行驶的移动体上,设有用于保护移动体或保护行人的缓冲装置。缓冲装置设置于移动体的前端部或后端部。
[0003]作为设于移动体即汽车上的缓冲构造,例如,已知一种在保险杠横梁(2)的前方设有由合成树脂弹性发泡体(3)形成的缓冲部件的保险杠构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4]专利文献1记载的保险杠构造在凹陷设置于保险杠横梁(2)的前表面的凹部(4)安装有发泡体突出部(5),当碰撞时,发泡体突出部(5)变形并被容纳到凹部(4)内,由此吸收碰撞能量。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

322861号公报(参照图1至图3)
[0008]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保险杠构造体在保险杠横梁(2)的前表面中央部设有吸收碰撞能量的合成树脂弹性发泡体(3)。因此,在被碰撞物碰撞至与保险杠横梁(2)相比配置于下方的下部的情况下,无法缓冲碰撞载荷。
[0009]例如,SUV(Sport Utility Vehicle:运动型多用途汽车)车等车高较高的车辆与轿车等车辆相比,保险杠横梁配置于较高位置。因此,在车高较高的车辆中,需要在保险杠横梁的下方另行设置缓冲部件来作为应对与保险杠横梁的下方碰撞的被碰撞物的缓冲构造。

技术实现思路

[0010]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缓冲构造,其能够同时实现移动体与行人碰撞时的在移动体侧刚性部件的前方的行人保护性能、和在移动体侧刚性部件的下方的轻碰撞应对。
[0011]作为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缓冲构造具备移动体侧刚性部件、和安装于所述移动体侧刚性部件上的缓冲部件,所述缓冲构造的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件经由弯折部而一体形成有配置于所述移动体侧刚性部件的前方的前方部、和配置于所述移动体侧刚性部件的下方的下方部。
[0012]专利技术效果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缓冲构造,能够同时实现移动体与行人碰撞时的在移动体侧刚性部件的前方的行人保护性能、和在移动体侧刚性部件的下方的轻碰撞应对。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缓冲构造的一个例子的主要部分概要立体图。
[0015]图2是表示缓冲构造的主要部分放大概要立体图。
[0016]图3是表示缓冲构造的主要部分放大概要纵剖视图。
[0017]图4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缓冲构造的第一变形例的主要部分放大概要纵剖视图。
[0018]图4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缓冲构造的第一变形例的图,且是表示加强筋的设置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概要立体图。
[0019]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缓冲构造的第二变形例的主要部分放大概要纵剖视图。
[0020]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缓冲构造的第三变形例的主要部分放大概要纵剖视图。
[0021]图7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缓冲构造的第四变形例的图,且是表示加强筋的设置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概要立体图。
[0022]图7B是表示加强筋的其它变形例的主要部分放大概要立体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1A、1B、1C、1D、1E缓冲构造
[0025]2车身
[0026]3移动体侧刚性部件
[0027]3a前表面部
[0028]3c下表面部
[0029]3f前方的下端部
[0030]4、4A、4B、4C、4D、4E缓冲部件
[0031]4a、4Aa、4Ba前方部
[0032]4b、4Ab、4Bb下方部
[0033]4c、4Ac、4Bc弯折部
[0034]4d、4Ad、4Bd前方部的后端
[0035]4g、4Ag、4Bg板部
[0036]4k、4Ak、4Bk、4Dk、4Ek加强筋
[0037]4m、4Am、4Bm加强筋
[0038]4n、4An、4Bn闭合截面部
[0039]4p、4Bo闭合截面
[0040]5外饰材料
[0041]7加强部件
[0042]31保险杠横梁
[0043]V移动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44]接着,基于图1至图3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缓冲构造1的一个例子。
[0045]需要说明的是,将车辆的行进方向作为“前”、将后退方向作为“后”、将垂直上方侧作为“上”、将垂直下方侧作为“下”、将车宽方向作为“左”和“右”来适当进行说明。
[0046]《移动体》
[0047]若列举具体例子的话,则图1所示的移动体V是指以自己的驱动力行驶的车辆,即汽车、作业车辆、公共汽车、搬运车、手推车等车辆。如图1或图3所示,移动体V只要具有在外饰材料5与移动体侧刚性部件3之间配置有缓冲部件4的缓冲构造1即可,其形式及类型并不特别限定。
[0048]以下,作为移动体V的一个例子,列举在车身2的前部具备移动体侧刚性部件3及缓冲部件4的汽车的车身前部为例进行说明。
[0049]《车身》
[0050]如图3所示,车身2是形成移动体V的骨架的金属制车架部件。图3所示的车身2例如是前侧车架21。在车身2的前部配置有:设于前侧车架21的前侧的移动体侧刚性部件3(保险杠横梁31);设于移动体侧刚性部件3的前侧的缓冲部件4;和配置于缓冲部件4的前方的外饰材料5(保险杠外观件51)。
[0051]前侧车架21是从保险杠横梁31的左右两端部朝向后方延伸设置的左右一对骨架部件。前侧车架21既可以直接安装于保险杠横梁31上,也可以经由保险杠横梁伸出部、保险杠横梁安装板等而安装于保险杠横梁31上。
[0052]《缓冲构造》
[0053]缓冲构造1是用于在移动体V与行人等被碰撞物碰撞时保护被碰撞物或保护移动体V的缓冲装置。如上所述,缓冲构造1的构成具备外饰材料5、移动体侧刚性部件3、和安装于移动体侧刚性部件3上的缓冲部件4。
[0054]《移动体侧刚性部件》
[0055]如图1所示,移动体侧刚性部件3是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的保险杠横梁31。移动体侧刚性部件3的构成例如具有前表面部3a、上表面部3b、下表面部3c、上凸缘部3d和下凸缘部3e。如图2及图3所示,移动体侧刚性部件3由纵剖视时呈帽子形状的钢材形成。因此,移动体侧刚性部件3的后侧(背侧)在侧视时形成为向后方开口的开放截面形状。
[0056]此外,移动体侧刚性部件3的后方也可以是未开口的闭合截面。另外,移动体侧刚性部件3的后方还可以具有闭合截面和开放截面这两者,在该情况下,开放截面也可以由如图5所示的缓冲部件4覆盖而形成。
[0057]如图1或图3所示,保险杠横梁31是形成保险杠主体的横长的金属制板部件。关于保险杠横梁31,由该保险杠横梁31、左右一对缓冲部件4、和覆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冲构造,其具备移动体侧刚性部件、和安装于所述移动体侧刚性部件上的缓冲部件,所述缓冲构造的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件经由弯折部而一体形成有配置于所述移动体侧刚性部件的前方的前方部、和配置于所述移动体侧刚性部件的下方的下方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方部在所述移动体侧刚性部件的下方成为袋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方部以绕到所述移动体侧刚性部件的后方的方式形成,并固定于所述移动体侧刚性部件的背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冲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体侧刚性部件在侧视时成为向后方开口的形状,所述下方部的以绕到所述移动体侧刚性部件的后方的方式形成的部分跨过所述开口而固定于所述移动体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柏木正和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