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蚝发酵全汁蚝油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15023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蚝发酵全汁蚝油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以生蚝肉为原料,加入植物基原料制备的发酵剂,控温发酵5~15d;并通过对BA生物胺和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蚝发酵全汁蚝油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发酵
,具体涉及一种生蚝发酵全汁蚝油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生蚝是我国沿海地区一种常见的贝类,它富含人体所需的蛋白质、维生素、牛磺酸、糖原以及Ca、Fe、Zn、Se等微量元素,它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有“海洋牛奶”的美称。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具有蚝风味的蚝油调味品越来越受到的人们的青睐。
[0003]目前蚝油生产,基本上是以蚝汁作为主要原料,而蚝汁是以传统制作蚝干时煮生蚝余下的废水,通过加热浓缩的方式制成蚝汁。此方式生产的蚝汁耗能大、产能低、含盐量高,蚝汁的产量与质量得不到保证。为了解决传统工艺的不足,近年来有人研究应用酶工程新技术制备蚝汁,如CN 105410841 B专利技术了一种利用酶解鲜蚝制备蚝油的方法 ,此方式生产的蚝汁其蚝肉利用率高、生产周期短,但成品蚝汁腥味重、颜色浅,需进行去腥处理改善口感,而且还需添加焦糖色调整其色泽。另外CN113317482A专利技术的豉香风味蚝浆、蚝油基料蚝油及其生产方法,是通过制成豉香浓郁的豉香大曲,再经过去腥预处理、酶解

发酵协同作用,此方式生产可获得豉香风味蚝浆,豉香风味蚝油基料和豉香风味蚝油,去除蚝的海腥味,但该方法在生蚝的酶解发酵过程中容易产生的BA生物胺类物质,与传统制作蚝干副产的蚝汁一样,控制不当T

VBN挥发性盐基氮非常容易超标(超过GB/T21999规定的 ≤50mg/100g限量标准)。为了降低蚝油中T

VBN挥发性盐基氮含量,现有的技术一般通过减少蚝汁用量,来促成蚝油中T

VBN挥发性盐基氮含量达标,因此一般蚝汁用量为5%~30%。由于蚝汁用量减少导致了蚝油中氨基酸态氮含量偏低,为了保证蚝油中氨基酸态氮含量,一般使用大量的谷氨酸钠(味精)来提高蚝油氨基酸态氮含量,一是能够降低成本,二是可达成蚝油产品降低T

VBN挥发性盐基氮含量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生蚝发酵全汁蚝油的制备方法,通过BA生物胺和T

VBN挥发性盐基氮脱除技术,为传统蚝汁生产提供一种能有效降低BA生物胺与T

VBN挥发性盐基氮的制备方法,蚝油加工过程用发酵蚝汁溶解辅料,不添加饮用水、谷氨酸钠和焦糖色。为工业化、规模化加工调味品提供了一种新的加工方法。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生蚝发酵全汁蚝油的制备方法,方法包括步骤如下:S1:生蚝肉处理:鲜生蚝肉加热处理,杀灭生蚝肉携带的微生物,同时使生蚝肉蛋白质适度变性;然后将加热变性后的蚝肉与纯净水、食盐混合粉碎研磨制成咸蚝浆;S2:发酵剂制备:将原料谷朊粉与精制玉米粉、大米粉或小米粉中的一种,加入5~30%纯净水混匀后高温膨化,制备成膨化颗粒;然后计量加入无菌水混合浸润,再接入米曲霉,黑曲酶,红曲霉和耐高温鲁氏酵母菌种进行多菌种控温培养;
S3:发酵蚝汁:在步骤S1制备的咸蚝浆中按比例加入步骤S2制备的发酵剂,搅拌混合后进行发酵;控制PH值在6.5~7.0,并控制发酵温度30~45℃,发酵时间5~15d;发酵结束后压滤,经离心分离获得发酵蚝汁中间产品;再将发酵蚝汁中间产品升温至85℃~105℃;然后按重量比加入食用碱进行BA生物胺和T

VBN挥发性盐基氮脱除处理,反应结束后降温至20℃~35℃,用有机酸调整pH至5.2~5.8,通过UHT灭菌获得一种发酵蚝汁;S4:制备全汁蚝油:将S3获得的发酵蚝汁,采用蚝油制作工艺精制加工成全汁蚝油。
[0006]优选地,所述S1中鲜生蚝肉经100~135℃加热处理2~10min。
[0007]优选地,所述S1中蚝肉与纯净水混合,蚝肉添加量为5%~50%,纯净水添加量为50%~90%,食盐添加量按蚝浆总量的5%~15%。
[0008]优选地,所述S2中发酵剂,原料以谷朊粉与精制玉米粉、大米粉或小米粉进行配比,即谷朊粉与精制玉米粉、大米粉或小米粉之比为2:3~6;过程添加5%~30%饮用水混匀,然后通过双螺杆膨化机在130~175℃条件下膨化成颗粒;将膨化颗粒加入30%~55%温度为90℃~95℃无菌水润料;冷却后接入混合菌种米曲霉,红曲霉,黑曲霉和耐高温S3鲁氏酵母进行培养;在25℃~36℃条件下培养42h~56hr;制备获得含有1800~3800u/g中性蛋白酶,12000~2100cfu/g碱性蛋白酶;800~1200u/g酸性蛋白酶;600~1000u/g氨肽酶的多种酵素的发酵剂。
[0009]优选地,所述S3中,依据S1所制成的咸蚝浆,按其总量的5%~50%添加S2制备的发酵剂,搅拌混合均匀,控制发酵温度30~45℃,发酵5~15d,然后压滤获得粗蚝汁并经4000~5500r.p.m高速离心机离心分离成澄清的发酵全蚝汁;将澄清的发酵全蚝汁升温加热至85℃~105℃,加入1%~10%的食品级碳酸钠或氢氧化钠,搅拌反应60min~100min进行脱氨,然后再降温冷却至常温,并用柠檬酸、乳酸、醋酸、苹果酸中的任一种有机酸,调pH至5.2~5.8,通过UHT灭菌制备获得一种发酵蚝汁。
[0010]优选地,所述S4中使用S3获得的发酵蚝汁,再采用常规的蚝油制作工艺精制加工成全汁蚝油,过程用蚝汁溶解辅料,不添加饮用水、谷氨酸钠和焦糖色。
[0011]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得到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以谷朊粉与精制玉米粉、大米粉或小米粉膨化制备成培养基,然后采用多菌种耦合培养技术制备成高品质发酵剂,提高了生蚝的发酵利用率;然后再通过BA生物胺和T

VBN挥发性盐基氮脱除技术,将发酵蚝汁中多余的BA生物胺与T

VBN挥发性盐基氮去除,降低了食品安全风险,保障了蚝油产品质量;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加工方法所生产的蚝油,不需要添加加饮用水、谷氨酸钠和焦糖色即可达到色泽红棕,鲜亮有光泽;氨基酸态氮含量:≧0.50g/100g,产品不仅具有生蚝的蚝香而且还有独特发酵酯香,滋味鲜美,鲜咸甜适口,无腥味;水分活度低,货架期品质稳定。
附图说明
[0012]图1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展示是本专利技术工艺流程图:实施例1:S1生蚝处理:将鲜生蚝肉经高温蒸汽在128℃加热2min后,使生蚝肉达到灭菌蛋白质变性后,将高温灭菌生蚝肉与纯净水混合,蚝肉添加量为10 %,纯净水添加90 %,食盐添加量按蚝浆总量的7% 进行研磨成A咸蚝浆。
[0014]S2发酵剂制备:原料配比以谷朊粉2份与小米粉3份,在添加16%水混合均匀后进入双螺杆膨化机,膨化温度为150℃,螺杆转速为200rpm 。制备膨化物料进行润料,无菌水加热温度为95℃,润水量为45%,降温25℃后接入混合多菌种,混合多菌种为米曲霉0.35%,红曲霉0.15%,黑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蚝发酵全汁蚝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包括步骤如下:S1:生蚝肉处理:鲜生蚝肉加热处理,杀灭生蚝肉携带的微生物,同时使生蚝肉蛋白质适度变性;然后将加热变性后的蚝肉与纯净水、食盐混合粉碎研磨制成咸蚝浆;S2:发酵剂制备:将原料谷朊粉与精制玉米粉、大米粉或小米粉中的一种,加入5~30%纯净水混匀后高温膨化,制备成膨化颗粒;然后计量加入无菌水混合浸润,再接入米曲霉,黑曲酶,红曲霉和耐高温鲁氏酵母菌种进行多菌种控温培养42h~56hr,制成发酵剂;S3:发酵蚝汁:在步骤S1制备的咸蚝浆中按比例加入步骤S2制备的发酵剂,搅拌混合后进行发酵;控制PH值在6.5~7.0,并控制发酵温度30~45℃,发酵时间5~15d;发酵结束后压滤,经离心分离获得发酵蚝汁中间产品;再将发酵蚝汁中间产品升温至85℃~105℃;然后按重量比加入食用碱进行BA生物胺和T

VBN挥发性盐基氮脱除处理,反应结束后降温至20℃~35℃,用有机酸调整pH至5.2~5.8,通过UHT灭菌获得一种发酵蚝汁;S4:制备全汁蚝油:将S3获得的发酵蚝汁,采用蚝油制作工艺精制加工成全汁蚝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蚝发酵全汁蚝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蚝肉与纯净水混合,蚝肉添加量为5%~50%,纯净水添加量为50%~90%,食盐添加量按蚝浆总量的5%~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蚝发酵全汁蚝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发酵剂,原料以谷朊粉与精制玉米粉、大米粉或小米粉进行配比,即谷朊粉与精制玉米粉、大米粉或小米粉之比为2:3~6;过程添加5%~30%饮用水混匀,然后通过双螺杆膨化机在130~175℃条件下膨化成颗粒;将膨化颗粒加入30%~55%温度为90℃~95℃无菌水润料;冷却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明翰惠馨李川曹东旭周明印顾楠
申请(专利权)人:好记食品酿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