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9090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其包括有绝缘座、内设有中心端子、第一、二端子、防水环及一金属外壳组成,中心端子设于绝缘座中心通孔内以提供讯号传输,第一、二端子设有组装在绝缘座深槽的主体固定部,主体固定部分别连设有侧式固定翼以加强与绝缘座牢固固定,所述侧式固定翼分别向绝缘座外侧突设有经多次折弯形成的波浪形接触部,该波浪形接触部与安装的移动通信装置切换按钮相抵压置或断开以实现通话接通和断开,波浪形接触部具有高强的弹性作用,提高端子长期受力时仍可保证紧密接触和恢复原有位置,以保证移动通信装置相互间的稳定讯号传输。(*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公开一种同轴连接器,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移动通信装置上的同 轴连接器。
技术介绍
移动通信装置已在现实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如对讲机,对讲机其在治安联防、 交通站岗中起着重要的通讯工具,对讲机具有机身及一外接天线,外接天线是接收 外部讯号传输,而实现外部讯号接收之外接天线必定与机身内的具有转换信号电路 的表面安装式同轴连接器相连接,该同轴连接器另还需设有端子须与机身内的切换 按钮接合实现对讲机相互间通话作业,设于同轴连接器中各端子实现外接信号及通 话作业的重要保证,因此,先前该类同轴连接器各端子与绝缘座之间配合不够牢固, 容易发生窜移、端子松动等不良现象,影响产品实际使用效果;又因对讲机使用频 率较高,切换按钮与同轴连接器相互接触次数明显增加,端子长期受力捆扰恢复性 能较差,同轴连接器端子与对讲机切换按钮间相互接触必定受到影响,造成接触不 良,可能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如执行治安联防却因接触不良通话受阻,疑嫌人 员乘机逃脱,造成严重后果,连接器使用率低下,若更换新的同轴连接器必定产生 一系列繁琐后制程作业;同时,该现行所应用的同轴连接器生产组装作业过程较为 复杂,效率较低;因此上所述的应用于对讲机的同轴连接器不能满足所需要求,亦 然,势有必要针对现行产品不足需加以改善,以达到所需之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该同轴连接器其可实现提供 更为稳定的讯号传输,延长产品使用期限。本技术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该等同轴连接器结构简易组装效率之高,达到降低产品不良率。为实现上述之目的,本技术其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加以实现 一种同轴连接器,该等同轴连接器包括有绝缘座、绝缘座内设有中心端子、第 一、二端子、防水环及一金属外壳组成,绝缘座则系由上座体及下盖体构成,上座 体具有一中心座,中心座上设有中心端子穿设的通孔,以中心座的背面衔接有一横 壁,于横壁二端以与中心座侧面等距离延伸设有侧壁,其中一侧壁设有深槽并沿横 壁贯穿设置,所述深槽内具有第一槽和第二槽,用来分别收容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 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分别设有贴合第一槽壁面和第二槽壁面的主体固定部,所 述主体固定部分别连设有侧式固定翼,侧式固定翼设有经多次折弯向外凸设有波浪 形接触部,该等波浪形接触部具有高强弹性和恢复作用,以致与通信装置内切换按 钮接触时在长期受力仍可保证紧密接触,提高通信装置相互间通话稳定性,下盖体 与上座体结合将中心端子和第一、二端子稳固压置在绝缘座内,防止各端子产生位 移而影响连接器使用效果;该同轴连接器中心端子与移动通信装置外接天线接触以 形成信号接收和输送,第一、二端子外露波浪形接触部与移动通信装置切换按钮压 置与断开以实现通话接通和断开,该波浪形接触部可保持在长期受力进时紧密接触 和恢复原有位置,以保证移动通信装置相互间的稳定讯号传输。由上所述,本技术同轴连接器各端子与绝缘座牢固稳定组合,以提高连接 器使用效果;该同轴连接器设有高强弹性的波浪形接触部可与移通信装置切换按钮 间保持更为稳定的紧密接触,实现通话信号稳定可靠的传输,可助提高产品延长使 用周期;另外该连接器结模块装较为便捷、效率之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之同轴连接器结构透视图2为本技术上座体平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上座体另一角度立体图4为本技术中心端子、第一、二端子与上座体组装后结构立体图5为图4时下盖体组装在上座体后立体图6为本技术防水环和金属外壳组装时立体图7为本技术之同轴连接器组合立体图。技术100—同轴连接器,l一绝缘座,ll一上座体,lll一中心座,112—圆形凹槽,113— 中心柱体,114—圆柱凸台,115—挟持块,116—缺口, 117—"U"形槽,118—通 孔,131—横壁,141、 151—侧壁,142—深槽,143—第一槽,144—第二槽,152— 固持槽,12—下盖体,121—基板,122—中心凸块,123—压板,124—支承座,125— 卡制槽,2—中心端子,21—主体接触部,22—加强筋,23—插接部,3—第一端子 4一第二端子,31、 41—主体固定部,311、 411—纵向端,312、 412—横向端,32、 44—插接部,33—短侧式固定翼,42—过渡段,43—固定部,45—长侧式固定翼, 46—直体部,34、 47—弹性接触部,5—防水环,51—圆柱体,52—中空, 口, 6—金属外壳,61—中空圆筒部,62—侧壁,621—固持脚,622—压块.具体实施方式为达成上述目的及构造,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现兹结合较佳实施例 附图加以详细说明。请参照图l所示,为本技术同轴连接器结构一具体实施例,该同轴连接器 100包括有绝缘座1、设置于绝缘座l内的中心端子2、第一端子3、第二端子4、 防水环5以及一金属外壳6组成;绝缘座1则由上座体11和下盖体12组合而成。现结合图l、 2、 3所示,上座体ll具有一中心座lll,该中心座lll顶面凹 设有半开式圆形凹槽112,所述凹槽112内凸设有具有中心柱体113的圆柱凸台114,圆柱凸台114外周壁面与圆形凹槽112壁面间沿圆周等距离设有多个挟持块 115,中心座lll底表面设有缺口 116,于缺口 116表面上设有一 "U"形槽117, 该"U"形槽117前端连设有贯穿中心座111的通孔118;于中心座111背面横设 有一横壁131,该横壁131于二侧端距其中心座111侧面等间距向外延伸凸设有侧 壁141、 151,其中侧壁141底面设有深槽142并沿横壁131贯穿设置,所述深槽 142内具有第一槽143和第二槽144;另一相对侧壁151设有与深槽142相通的固 持槽152,形构成固持槽152远离横壁131的壁面上具有承接槽154的托块153。下盖体12与上座体11组合构成绝缘座1,该等下盖体12具有一基体121,于 基体121上突设有与缺口 116相配合的中心凸块122,在基体121侧边缘上设有与 上座体11之深槽142结合的压板123,该压板123呈阶梯结构,衔接上座体11侧 壁141压板123外侧具有支承座124,支承座124设有端子固定卡制槽125。中心端子2具有一主体接触部21,主体接触部21上具有加强筋22以增强与 上座体11固定效果,主体接触部21下端向外水平延伸设有连接电路板的插接部 23。第一端子3和第二端子4各具有一主体固定部31和41,所述主体固定部呈平 置倒置"7"字形式结构,主体固定部31纵向端311直接向外延设有插接部32, 主体固定部31横向端312尾部弯折有与纵向端311相平行的短侧式固定翼33,该 等短侧式固定翼33与固持槽152 K合,短侧式固定翼33顶侧经多次向外弯折形成 有等宽的波浪形接触部34;第二端子4主体固定部41纵向端411头部弯折设有与 横向端412平行的过渡段42,过渡段42弯折具有与纵向端411平行的固定部43, 该固定部43前端延设有插接部44,于主体固定部"横向端412尾部弯折设有与 纵向端411相平行的长侧式固定翼45,其在前端顶缘向上延伸突设有直体部46, 直体部46顶侧经多次向外弯折形成有等宽的波浪形接触部47;上所述波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同轴连接器,包括有绝缘座、中心端子、第一、二端子、防水环及金属外壳组成,绝缘座进一步包括有上座体和下盖体,上座体具有一中心座,中心座背面横设有一横壁,于横壁二侧端距其中心座侧面等间距分别向外延伸凸设有宽侧壁和窄侧壁,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侧壁底面设有深槽并沿横壁贯穿设置,另一相对侧壁设有与深槽相通固定槽,所述深槽具有第一槽和第二槽;第一、第二端子分别设有与第一槽和第二槽相贴合固定的主体固定部,主体固定部连设有侧式固定翼,侧式固定翼设有向外经多次折弯的波浪形接触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志鸿欧庆海
申请(专利权)人: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