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明华专利>正文

同轴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1505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同轴连接器由连接器本体、连接件和扣件构成,连接器本体形成前端延伸部和后端延伸部以及贯通前端延伸部位和后端延伸部位的通孔;通孔中同轴设有带有介面部的柱形件和管状套管以及环形套筒,环形套筒具有一小直径部和位于小直径部两端的大直径部,小直径部与连接器本体后端延伸部位及柱形件成同心环绕,之间形成环形空间。当同轴电缆完全插入连接器本体后端部位并施加挤压力时,后端部位内缩,迫使环形套筒的小直径部与同轴电缆铝质遮蔽体接触而形成良好接地并与柱形件介面部迫紧夹持,从而保证长期可靠电气连接。(*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连接同轴电缆的同轴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可长期保证可靠的电气连接的同轴连接器。套筒102的内部形成有一孔110,孔110的内部同轴配置有一弹簧圈111,如附图说明图1C所示,弹簧圈111的内部形成有多条咬合沟112及一贯通于弹簧圈111的开槽113。孔110的终端形成有一内螺纹114以与连接器本体101上的外螺纹108相互螺合,而使连接器本体101与套筒102结合为一体。同轴连接器100与同轴电缆200在进行组装时,首先,将同轴电缆200的自由端剥成裸露,使铝质遮蔽体201及芯线202露出外皮203;然后,将套筒102滑入同轴电缆200;然后,再将连接器本体101与套筒102相互螺合,此时接合端部107位于弹簧圈111的外部,而环形轴圈104是位于铝质遮蔽体201的内部,所以,接合端部107向内移动时将使弹簧圈111受到斜坡109的径向挤压而直径缩小,直到将同轴电缆200的铝质遮蔽体201迫紧为止;而同轴电缆200的芯线202则被迫与接触导体106结合,以形成电气连接。经由上述的组合程序可知,现有的同轴连接器其组合过程相当繁琐,因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另,该弹簧圈111是紧紧地将铝质遮蔽体201的外部包覆(即刚性对刚性的接触),则会因环境因素或其他因素,如空气的热胀冷缩、风吹产生的震动、或材料本身刚性的疲劳,因而造成弹簧圈111与铝质遮蔽体201间的夹持产生松脱,使同轴遮蔽体与连接器本体间无法良好的结合,这将造成电气信号传输性能的降低,尤其以数码传输更为严重。为防止此种状况发生,工作人员需每年再对连接器本体101与套筒102重新迫紧,但此解决方法将会增加附带的成本与时间。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将连接器本体形成一前端延伸部位和一后端延伸部位并在其中形成可接纳同轴电缆自由端的通孔;连接器本体同轴设有一柱形件和一环形套筒,环形套筒由薄金属材料制成并具有一小直径部和位于小直径部两端的大直径部,小直径部与连接器本体后端延伸部和柱形件形成同心环绕关系,之间为环状空间。基于以上的结构,当同轴电缆完全插入连接器本体的后端延伸部位并在后端延伸部位施加挤压力时,后端延伸部位向内压缩,迫使环形套筒的小直径部与同轴电缆的铝质遮蔽体接触而形成良好接地,环状空间为小直径部提供弹性变形空间,可使铝质遮蔽体与柱形件介面部迫紧夹持,从而可保证长期可靠的电气连接。图1A和图1B是现有同轴连接器的剖视图。图1C是现有同轴连接器中弹簧圈的立体视图。图2是本技术同轴连接器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同轴连接器本体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环形套筒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柱形件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连接件的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扣件的剖视图。图8A、图8B是本技术迫紧环的平面图和断面图。图9是本技术插入同轴电缆后的最终位置剖视图。图10是本技术插入同轴电缆后并经挤压后的剖视图。图11是连接件与扣件间产生松脱时的剖视图。图12-图14是连接器本体与环形套筒间的环状空间内设有环形垫圈的剖视图。图2所示本技术同轴连接器1的断面图。该同轴连接器1包括有一连接器本体10、一连接件20及一扣件30,以使连接器本体10与扣件30形成连结。该连接器本体10包括有一环形套筒40、一环形柱形件50、一支持座60、及一管状套管70。图3的立体断面图表示连接器本体10的一例。连接器本体10可由金属材质制成,并具有前端延伸部位11、后端延伸部位12、及内部贯通的第一通孔13、第二通孔14、及第三通孔15。第三通孔15的末端形成有多个圆形环绕的肋环17,且其直径的尺寸可接纳同轴电缆80的自由端。外突缘18形成在连接器本体10的外部表面,且位于前端延伸部位11与后端延伸部位12间。连接器本体10还包括有一拱形肩19,其尺寸可接纳一密封件62,密封件62由合成橡胶或弹性材料所形成的O形环。图4的立体断面图表示环形套筒40的一例。该套筒40可由薄形金属材料制成并具有小直径部41和大直径部42。小直径部41的内部表面形成有数个锯齿43,其直径的尺寸可接纳同轴电缆80的自由端。大直径部42形成在小直径部41的两侧端部,且同轴配置于连接器本体10的第三通孔15内,如图2所示,套筒40的小直径部41与连接器本体10的后端延伸部位12间形成同心环绕关系,中间则是环状空间44,该环状空间44则成为小直径部41挤压变形的空间。图5的断面图表示柱形件50的一例。柱形件50可由金属材料制成,其制成具有一凸缘端部52、一管状介面部53、以及贯通的钻孔51。凸缘端部52的尺寸使其可套合于连接器本体10的第二通孔14内。介面部53的外径和壁厚比凸缘端部52小,并与套筒40的小直径部41形成同心环绕关系,中间则是环状空间54。如图2所示,环形支持座60是套合于连接器本体10的第二通孔14内,支持座60具有一钻孔61,钻孔61的直径尺寸使其可接纳一管状套管70,管状套管70是由金属材料制成,其一端为接触芯部72,另一端为一插销71,插销71具有一插销孔座73,插销孔座73则用以接纳同轴电缆80的中心导体81,使其成为机械与电气上的结合(如图9所示)。图6的断面图表示连接件20的一例。连接件20结合在连接本体10的后端延伸部位12,它的末端是向内嵌入的凸缘21,此凸缘21与外突缘18相互卡合。连接件20的内部具有螺纹22。图7的断面图表示扣件30的一例。扣件30结合在连接器本体10的前端延伸部位11并具有一内部钻孔31,钻孔31的直径尺寸使其能接纳连接器本体10的前端延伸部位11。扣件30制成具有两环形端部32、33,及一六角体部34。环形端部32、33的外部具有螺纹35、36,螺纹35用以与连接件20的螺纹22锁合,此时密封件62以密封方式被压缩于扣件30的钻孔31与连接器本体10的拱形肩19之间,并在其间提供一360度的防湿密封(如图2所示)。螺纹36用以接纳在电子器件上以使同轴连接器1对同轴电缆80的组合与电子器件电气上成为一体。六角体部34可以使用扳手或其他工具将扣件30锁在电子器件上(如图9所示)。如图8A、B所示,扣件30还包括有一迫紧环311,为一环形片状体,其前后平面部312上向外冲制有数个突刺313。所以,连接件20与扣件30在锁合的最终位置时,前后平面部312上的突刺313受到挤压而向平面部312接近(如图9所示)。如连接件20与扣件30间因环境因素或外在因素而产生松脱,此时突刺313则因自身的弹力而会自然地向外张开,并在其间形成良好的接地(如图11所示)。图9、图10的断面图表示本技术同轴连接器1结合有同轴电缆80的一例。首先,将同轴电缆80的自由端准备好,再将连接件20与扣件30进行结合,而使迫紧环311受到径向挤压,促使突刺313向平面部312接近。第二步插入电缆80的自由端于连接器本体10的后端延伸部位12内,直到铝质遮蔽体83的终端与柱形件50的凸缘端部52齐头为止。此时电缆80的中心导体81插入插销71的插销孔座73中,以形成机械与电气上的结合。在插入期间,柱形件50的管状介面部53是被迫入电缆80的铝质遮蔽体83内,如图9所示。第三步使用一挤压工具使连接器本体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同轴连接器,由连接器本体、连接件和扣件构成,连接器本体内同轴设有一带有介面部的柱形件和一管状套管;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本体形成有前端延伸部位和后端延长部位以及贯通于前端延伸部位和后端延伸部位的通孔;连接器本体通孔内同轴设有一环形套筒,环形套筒具有一小直径部和位于小直径部两端的大直径部,小直径部与连接器本体后端延伸部位及柱形件成同心环绕,之间形成环形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明华
申请(专利权)人:叶明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