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病毒载体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
,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病毒载体及其应用,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病毒载体、慢病毒、药物组合物及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慢病毒作为一种基因递送载体,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疾病的基因治疗,且主要集中在ex vivo领域,如CAR
‑
T制备、造血干细胞基因修饰等。慢病毒载体在in vivo领域的应用无法广泛开展,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慢病毒转染缺乏靶向性。
[0003]科研工作者们一直都在致力于实现慢病毒的靶向转染。从已发表的工作来看,决定慢病毒转染宿主细胞类型的是包膜蛋白,科研工作者通过改变包膜蛋白的类型或结构,使慢病毒获得了对某类细胞的转染倾向性,但均存在一些缺陷。为使慢病毒获得转染倾向性或靶向性,科研工作者们主要在以下三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将包膜蛋白替换为其他具有转染组织特异性的病毒的包膜蛋白,使慢病毒获得新的转染特性;但此类功能背景清晰、安全性有保障的包膜蛋白数量有限,且获得的重组慢病毒的滴度和稳定性下降。二是,将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组病毒载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病毒载体,所述第一病毒载体携带第一核酸分子,所述第一核酸分子编码包膜蛋白;至少一个第二病毒载体,所述第二病毒载体携带第二核酸分子,所述第二核酸分子编码至少一个融合蛋白,所述融合蛋白包括至少一个单链抗体和所述包膜蛋白的C端结构域,所述包膜蛋白的C端结构域包括包膜蛋白的跨膜区和胞内区,所述至少一个单链抗体的C端与所述包膜蛋白的C端结构域的N端相连,所述单链抗体靶向特异性抗原;所述第一核酸分子与所述第二核酸分子被设置为表达所述包膜蛋白与所述融合蛋白,并且所述包膜蛋白与所述融合蛋白呈非融合形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毒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病毒载体为反转录病毒、慢病毒和其他包膜病毒载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毒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膜病毒包括选自玻那病毒科(Bornaviridae)、尼亚马病毒科(Nyamaviridae)、沙粒病毒科(Arenaviridae)、丝状病毒科(Filoviridae)、汉坦病毒科(Hantaviridae)、内罗病毒科(Nairoviridae)、正粘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副黏病毒科(Paramyxoviridae)、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白纤病毒科(Phenuiviridae)、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动脉炎病毒科(Arteriviridae)、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黄病毒科(Flaviviridae)、披膜病毒科(Togaviridae)、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ridae)、泡沫病毒(Spumavirus)、虹彩病毒科(Iridoviridae)、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痘病毒科(Poxviridae)、丁型肝炎病毒科(Deltavirus)病毒的至少之一;任选地,所述包膜蛋白为弹状病毒科水泡性口炎病毒的包膜G糖蛋白或包膜G糖蛋白的突变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病毒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膜G糖蛋白的突变体具有K47Q和R354Q突变;任选地,所述包膜G糖蛋白的突变体具有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毒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单链抗体靶向细胞特异性抗原。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病毒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蛋白进一步包括第一连接肽;任选地,所述第一连接肽具有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任选地,所述包膜蛋白的C端结构域具有SEQ ID NO: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任选地,所述融合蛋白具有SEQ ID NO:4或SEQ ID NO:1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毒载体,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一启动子,所述第一启动子与所述第一核酸分子可操作地连接;以及第二启动子,所述第二启动子与所述第二核酸分子可操作地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病毒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启动子和所述第二启动子分别独立地选自CMV、EF
‑
1或RSV启动子。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毒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核酸分子具有SEQ ID NO:5所示的核苷酸序列;任选地,所述第二核酸分子具有SEQ ID NO:6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丹,陈世优,朱秀琴,董军纪,陈小锋,李文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