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弹簧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6941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气弹簧及车辆,所述空气弹簧包括:弹簧体、第一止挡部、第二止挡部、空气压缩机及控制器;第一止挡部连接于弹簧体的第一端,第二止挡部连接于弹簧体的第二端;第一止挡部和第二止挡部中至少有一个设有气室,气室与第一止挡部和第二止挡部之间的间隙连通;控制器与空气压缩机连接,空气压缩机与气室连接,在所述间隙宽度小于预设值的情况下,控制器控制空气压缩机通过气室向间隙内输入气体,直至第一止挡部和第二止挡部之间的间隙宽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值。避免第一止挡部和所述第二止挡部相互接触车辆高度变化,让车辆正常运行,为乘客提供便利,并且避免第一止挡部和第二止挡部接触发出异响,提高乘客驾乘体验。验。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弹簧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空气弹簧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空气弹簧安装在车体和车桥之间,传递车辆的载荷以及扭矩等,并吸收车辆运动产生的振动,在空气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为车辆提供复原力,使得车辆高度不随载荷在可承受范围内的增减而变化,对车辆运行的平稳性和舒适度具有重要影响。
[0003]现有技术中,空气弹簧的顶部与车体连接,空气弹簧的底部与车桥连接,为了避免当车辆出现超载或者在空气弹簧失气的情况,在空气弹簧的顶部与车体之间设置上止挡部,在空气弹簧的底部与车桥之间设置下止挡部,通过上止挡部和下止挡部对车体与车桥进行限位,避免车桥与车体接触而造成车辆行驶的振动。
[0004]然而,专利技术人在研究现有技术中发现,当车辆出现超载情况或者在空气弹簧失气的状态下,上止挡部与下止挡部会相互接触,导致车辆高度变化,为乘客造成不便,并且上止挡部与下止挡部接触摩擦损耗,发出异响噪声,影响乘客的驾乘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技术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弹簧包括:弹簧体、第一止挡部、第二止挡部、空气压缩机及控制器;所述弹簧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止挡部连接于所述弹簧体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止挡部连接于所述弹簧体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止挡部与所述第二止挡部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第一止挡部和所述第二止挡部中至少有一个设有气室,所述气室与所述间隙连通;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空气压缩机连接,所述空气压缩机与所述气室连接,在所述第一止挡部和所述第二止挡部之间的间隙宽度小于预设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空气压缩机通过所述气室向所述间隙内输入气体,直至所述第一止挡部和所述第二止挡部之间的间隙宽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室包括至少一个进气孔和多个出气孔;所述多个出气孔设在所述气室靠近所述间隙的一侧,所述进气孔连接于所述空气压缩机;在所述第一止挡部和所述第二止挡部之间的间隙宽度小于预设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空气压缩机通过所述进气孔由所述出气孔向所述间隙内输入气体,直至所述第一止挡部和所述第二止挡部之间的间隙宽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值。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挡部靠近所述弹簧体的一侧设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二止挡部靠近所述弹簧体的一侧设有第二腔体;所述弹簧体的第一端嵌设于所述第一腔体,所述弹簧体的第二端嵌设于所述第二腔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弹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室设置在所述第一止挡部的情况下,所述气室为中空结构,所述气室环绕于所述第一腔体,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岩柴盈盈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