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电力新能源轻货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6729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货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合电力新能源轻货车。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货车头和货车主支架,所述的货车主支架上设有主货厢,所述的货车主支架尾部设有连接板架,所述的连接板架上设有货物后挂车厢。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在运行过程中通过燃油发电给电池,极大程度上较少能源传输上的损耗,并降低车身自重,实现真正的节能减排,可拆式电池部采用可拆卸结构,便于进行维修更换,降低了使用成本,内部轻量件对连接板架起到减轻重量的作用,在货车行驶过程中,可拆式多点缓冲吸能组件可对主货厢和货物后挂车厢之间起到支撑连接的作用,同时将前后晃动的动能进行吸收缓冲,避免主货厢和货物后挂车厢发生碰撞,提高了安全性。提高了安全性。提高了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合电力新能源轻货车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货车
,涉及一种混合电力新能源轻货车。

技术介绍

[0002]市场上主流的新能源车型几乎只有纯电商用车一种。市面上也偶尔出现一下氢燃料商用车的消息,受制于技术与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多方面原因,这两种新能源商用车目前市场状况并不乐观,即便是卖的比较不错的纯电商用车,和全国燃油商用车相比之下,也只是九牛一毛。其实目前纯电商用车由于电池技术的限制,处于发展瓶颈期,想要获得更多的续航就要付出安全性下降、价格提高、车重增加的代价,这些看的见的劣势在影响着用户的使用与车企的发展,因此混合动力新能源是一种不错的前进方向,现有的混合电力新能源货车在使用过程中,整体结构大多采用一体式结构,车身自重较大,且难以进行拆装,维修和使用成本较高,且在行驶过程中,货厢之间缺少支撑连接件,难以对动能进行吸收缓冲,容易发生碰撞,安全性较为一般。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人们经过不断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能源货车[申请号:201510614516.X],包括货车本体和太阳能发电装置,所述货车本体包括底盘架和货车箱体,在底盘架的前部两侧对称安装有前行驶轮,在底盘架的后部两侧对称安装有后行驶轮,两个后行驶轮之间通过后桥相接,两个前行驶轮之间通过前桥相接,前行驶轮的轮轴通过转向销轴与前桥铰接,在两个前行驶轮的轮轴上均设有向前伸出的联动杆,两个联动杆通过横向设置的拉杆铰接,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安装在底盘架上的储电容器、与储电容器并联的蓄电池组和采集太阳能的太阳能光伏板。本专利技术可控制调节太阳能光伏板始终朝向太阳面,利用高透光率玻璃板,使得太阳光透过率高,不至于因玻璃板的存在大幅减少光能的吸收,进而提高光电转换效率。但是该方案中的车身自重仍然较大,且难以进行拆装,维修和使用成本较高,且在行驶过程中,货厢之间缺少支撑连接件,难以对动能进行吸收缓冲,容易发生碰撞,存在安全性较为一般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混合电力新能源轻货车。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0006]一种混合电力新能源轻货车,包括货车头和货车主支架,所述的货车主支架上设有主货厢,所述的货车主支架尾部设有连接板架,所述的连接板架上设有货物后挂车厢,所述的货车主支架与连接板架之间通过定位连接件相连,所述的货车主支架上设有可拆式多点缓冲吸能组件,所述的可拆式多点缓冲吸能组件一端与主货厢相抵接,另一端与货物后挂车厢相抵接,所述的货车主支架底部设有可拆式电池部,所述的连接板架内设有内部轻量件。
[0007]在上述的混合电力新能源轻货车中,所述的可拆式多点缓冲吸能组件包括设置于货车主支架上的固定底座,所述的固定底座上设有中部固定板,所述的中部固定板上设有
弹性缓冲吸能抵接件,所述的弹性缓冲吸能抵接件一端与主货厢相抵接,另一端与货物后挂车厢相抵接。
[0008]在上述的混合电力新能源轻货车中,所述的弹性缓冲吸能抵接件包括设置于中部固定板上的若干弹簧固定块,所述的弹簧固定块上设有可沿靠近或远离弹簧固定块一端做往复直线运动的抵接杆,所述的抵接杆与弹簧固定块之间通过弹簧相连,所述的抵接杆远离弹簧固定块一端设有橡胶垫板,所述的橡胶垫板的横截面大于抵接杆的横截面。
[0009]在上述的混合电力新能源轻货车中,所述的中部固定板底部设有底部插板,所述的底部插板与固定底座相卡接配合,所述的底部插板上设有侧部螺接板,所述的侧部螺接板与固定底座之间通过若干螺栓相连。
[0010]在上述的混合电力新能源轻货车中,所述的定位连接件包括设置于货车主支架上的定位连接挂架,所述的定位连接挂架顶部设有卡接连接挂台,所述的卡接连接挂台与连接板架相卡接配合。
[0011]在上述的混合电力新能源轻货车中,所述的内部轻量件包括设置于连接板架内的中部轻量腔,所述的中部轻量腔内设有若干相互平行设置的强化支撑杆,所述的强化支撑杆。
[0012]在上述的混合电力新能源轻货车中,所述的可拆式电池部包括设置于货车主支架底部的电池螺接固定架,所述的电池螺接固定架上设有电池组,所述的电池螺接固定架底部设有防护保护壳体,所述的防护保护壳体内设有若干沿防护保护壳体中心线对称的轻量孔。
[0013]在上述的混合电力新能源轻货车中,所述的货车主支架上设有若干沿货车主支架中心线的侧部连接板,所述的侧部连接板上设有多方位电池防护件,所述的多方位电池防护件与电池组的位置相对应。
[0014]在上述的混合电力新能源轻货车中,所述的多方位电池防护件包括设置于侧部连接板上的侧部螺接架,所述的侧部螺接架上设有多方位电池防护板,所述的多方位电池防护板与侧部螺接架的位置相对应。
[0015]在上述的混合电力新能源轻货车中,所述的货车头上设有电弓连接座,所述的电弓连接座上设有接电电弓。
[0016]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7]1、本专利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将连接板架与定位连接件进行固定,通过定位连接件将连接板架和货物后挂车厢进行连接,拆装简单方便,货车头内设有燃油结构,燃油结构与可拆式电池部相连,在运行过程中通过燃油发电给电池,极大程度上较少能源传输上的损耗,并降低车身自重,实现真正的节能减排,可拆式电池部采用可拆卸结构,便于进行维修更换,降低了使用成本,内部轻量件对连接板架起到减轻重量的作用,在货车行驶过程中,可拆式多点缓冲吸能组件可对主货厢和货物后挂车厢之间起到支撑连接的作用,同时将前后晃动的动能进行吸收缓冲,避免主货厢和货物后挂车厢发生碰撞,提高了安全性,同时采用可拆卸结构,便于进行维修更换,具有弹性,可适用于多种间距。
[0018]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侧部螺接架,用以连接固定多方位电池防护板,多方位电池防护板配合防护保护壳体,可对电池组形成多方位防护,具有较好的防护效果。
[0019]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电弓连接座,用以连接固定接电电弓3,接电电弓与外设的充电
线路相连,将充电线路的电通入至接电电弓内对货车提供能源,同时可进行燃油电力切换,可以节约大量燃料,显著减少碳排放
[0020]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4]图4是图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5]图5是图2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6]图中:货车头1、货车主支架2、主货厢3、连接板架4、货物后挂车厢5、定位连接件6、可拆式多点缓冲吸能组件7、可拆式电池部8、内部轻量件9、固定底座10、中部固定板11、弹性缓冲吸能抵接件12、弹簧固定块13、抵接杆14、橡胶垫板15、弹簧151、底部插板16、侧部螺接板17、定位连接挂架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电力新能源轻货车,包括货车头(1)和货车主支架(2),所述的货车主支架(2)上设有主货厢(3),所述的货车主支架(2)尾部设有连接板架(4),所述的连接板架(4)上设有货物后挂车厢(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货车主支架(2)与连接板架(4)之间通过定位连接件(6)相连,所述的货车主支架(2)上设有可拆式多点缓冲吸能组件(7),所述的可拆式多点缓冲吸能组件(7)一端与主货厢(3)相抵接,另一端与货物后挂车厢(5)相抵接,所述的货车主支架(2)底部设有可拆式电池部(8),所述的连接板架(4)内设有内部轻量件(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电力新能源轻货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拆式多点缓冲吸能组件(7)包括设置于货车主支架(2)上的固定底座(10),所述的固定底座(10)上设有中部固定板(11),所述的中部固定板(11)上设有弹性缓冲吸能抵接件(12),所述的弹性缓冲吸能抵接件(12)一端与主货厢(3)相抵接,另一端与货物后挂车厢(5)相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电力新能源轻货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缓冲吸能抵接件(12)包括设置于中部固定板(11)上的若干弹簧固定块(13),所述的弹簧固定块(13)上设有可沿靠近或远离弹簧固定块(13)一端做往复直线运动的抵接杆(14),所述的抵接杆(14)与弹簧固定块(13)之间通过弹簧(151)相连,所述的抵接杆(14)远离弹簧固定块(13)一端设有橡胶垫板(15),所述的橡胶垫板(15)的横截面大于抵接杆(14)的横截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电力新能源轻货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部固定板(11)底部设有底部插板(16),所述的底部插板(16)与固定底座(10)相卡接配合,所述的底部插板(16)上设有侧部螺接板(17),所述的侧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炜曹磊陈红颖陈昱兆陈昱羽
申请(专利权)人:新加坡国际多式联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