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连结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6342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缆连结器,设有上盖体、下盖体、连接器及外套壳体;上、下盖体相对配置,并形成容置空间;连接器容置于上、下盖体内,一端连接导线另端露出盖体外侧;固定装置设于盖体两侧,一体设有弹片,弹片后端与盖体连结形成支撑点,前端呈悬空状,支撑点至前端部间设有扣合部及弧面压掣部,按压压掣部使弧面弧度变大,使前端扣合部向上及向内动作。按压弧面压掣部可将电缆连结器平顺插入或拔出各装置的卡槽。其结合性佳、不易变形、成本降低,且使组装、插拔时更为容易。(*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学基本电气元件领域线路连结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结合性佳,使用时插、拔容易,且不易变形的电缆连结器。请参阅附图说明图1、图2所示,目前现有的市场上较为常见的电缆连结器,其中该电缆连结器10,其主要是供插置于一般PC卡20或其他的界面卡的卡槽上(如图3所示),借以将PC卡20或界面卡的功能连接于电脑的相关产品上使用。该电缆连结器10如为连接于一般桌上型电脑上时,因该电脑不会被任意移动,因此当电缆连结器10结合于其上时,不会轻易发生脱落的现象;但是如果该电缆连结器10需使用于手提式电脑、掌上型电脑或是其他需要经常移动场合的设备等时,例如使用于超级市场常见的用以读取物品包装上的条码的装置时,则该电缆连结器10与PC卡20或界面卡的结合度即需要十分地牢固,以避免在使用时,因电源线的拉扯或其他不可预期的外力,而造成脱落、断讯等窘况。该现有的电缆连结器10,其包括有上盖体11、下盖体12、连接器14及外套壳体15,其中,该上盖体11、下盖体12是直接冲压弯折而成,两者为相互配合的构件,借以包覆连接器14于其内,包覆完成后即同时套置入外套壳体15内,该外套壳体15的两侧亦分别设有一延伸槽151,以提供该下盖体12的固定装置13容纳于其内,借以形成一完整的电缆连结器10。请结合参阅图2、图3所示,其中在该下盖体12的两侧端部各形成有一固定装置13,该固定装置13由下盖体12主体端部向上外侧弯折形成一弹片131,该弹片131的前端为一体弯折连接于该下盖体12的端部,在其外侧面的适当处设有一扣合部132,该扣合部132是由主体前端渐向后端斜向外扩而形成的凸块所构成,而其末端则形成为一不规则角度的连续弯折状,在该连续弯折状部的外侧部则形成一压掣部133,借由压迫该压掣部133,可使该弹片131略向下盖体12的内侧贴近,以使外套壳体15能顺利地套入;该连接器14是容纳在上、下盖体11、12内,且其前端为略凸伸出该上、下盖体11、12的外侧,而末端则与导线141相连接,其前端的凸伸部与一般的PC卡20或界面卡的卡槽相连接。请参阅图3所示,是现有的电缆连结器欲插置入PC卡20或界面卡时的状态,其中,当电缆连结器10插置入PC卡20或界面卡时,因其两侧的固定装置13外侧的扣合部132是呈为斜面,所以会顺势滑入该PC卡20或界面卡内,并被该PC卡20或界面卡内部两侧适当位置所设置的凹槽201所卡合固定,进而使电缆连结器10可呈稳定状态地与PC卡20或界面卡相结合,不会轻易脱离;而当欲将电缆连结器10拔出时,即需先压掣该固定装置13的外部两侧,使其以其前端的弯折部为支点,末端朝主体内侧贴近而呈一朝内的倾斜状态,借以使其两外侧的扣合部132略退出该PC卡20或界面卡内部两侧的凹槽201,进而可以将该电缆连结器10退出,而与PC卡20或界面卡相脱离。然而,上述的电缆连结器10在组装时,将上盖体11、下盖体12与连接器14组合后套入外套壳体15时,由于固定装置13的开口端在后端,因此与外套壳体15的前端在套合时,极易造成固定装置13的开口端变形而向外扩张;又因该固定装置的支点在前端,常由于使用者操作或使用的不当,在实际应用时,经常会有无法顺利脱离的情况,使得该固定装置13常有变形的窘况发生而无法使用,因此造成使用者的种种不便与困扰。有鉴于上述现有的电缆连结器存在的弊端,本设计人基于丰富的制作电缆连结器产品及使用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一种插、拔顺利方便,且不会轻易变形的本技术电缆连结器。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电缆连结器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电缆连结器,使其具有构造简单,且插、拔非常容易的功效,其是在盖体两外侧设有一固定装置,且其末端与盖体相连结,而其上的压掣部是形成一弧面形状,该弧面压掣部的前端向前呈平面延伸,且该平面的外侧面设有一扣合部,借由压掣该弧面压掣部,使其可略向前及主体内侧方向位移,进而使该扣合部可在PC卡或界面卡的凹槽内作上下及向内方向的滑移动作,借此使该扣合部得以顺利退出该PC卡或界面卡内侧的凹槽,而使电缆连结器可以平顺地被拔出,不致发生有卡死不易拔除的情形。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连结器,使其设计有可降低变形率的改良结构的插头,使电缆连结器中的固定装置的弹片压掣部为呈弧面设计,当其受压迫时,该弧面是被压迫成近一平面,使得由支点至扣合部位置的力臂加长,借此即可有效地降低弹片发生变形状况,且因固定装置的末端与盖体本体连为一体,开口处在前端,当其与外套壳体相组装时,可依固定装置的弧面顺利地导入,而不致有变形或外张的情况发生。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连结器,使其直接在盖体两侧面设置一固定装置,而其弹片的末端与盖体端部相连接当作支点,无需由前端裁剪后再弯折回主体方向,而具有可有效地节省材料的功效。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缆连结器,设有上盖体、下盖体、连接器及外套壳体,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盖体、下盖体,二者为相对配合而设置,并形成有一容置空间;一连接器,容置于上盖体、下盖体内,其一端连接有导线,另一端为略显露出该上盖体、下盖体的外侧;一固定装置,设置于盖体的两侧,并直接一体冲压设有一弹片,该弹片的后端与盖体相连结而形成支撑点,其前端为呈悬空状的结构,由该支撑点至其前端部间设有扣合部及弧面压掣部,借由按压该弧面压掣部,使该弧面的弧度变大而加长力臂,进而使其前端的扣合部作向上及向内的位移动作;借由上述结构相组合,当将电缆连结器插置入各装置的卡槽时,可很平顺地予以导入;当欲将电缆连结器拔取退出时,借由按压该弧面压掣部,可使其弧度变大而使前端的扣合部向上及向内移动,进而使其可以方便地插入、拔取于装置的卡槽上。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电缆连结器,其中所述的固定装置其是在下盖体两外侧直接冲压有一弹片,并向上呈垂直折弯状,该弹片的末端与下盖体连接,前端为呈悬空结构,该弹片的前端外侧设有一扣合部,该扣合部是呈一由前端渐向后端外扩倾斜的凸块;该扣合部末端的弧面压掣部为呈一略向外拱起的弧面结构,该弧面压掣部的末端与下盖体相连结,且该连结处形成为施力时的支撑点。前述的电缆连结器,其中所述的固定装置设置于上盖体或下盖体中的两侧适当部位处。前述的电缆连结器,其中所述的固定装置的弹片其前端可设置为向内侧稍弯的结构,可以防止其因为外张过大而变形,使弹片其他部位处于悬空状态,而可增加其弹性。前述的电缆连结器,其中所述的上盖体及下盖体为分别冲压成型为一体,并呈相互配合结构。前述的电缆连结器,其中所述的固定装置的弧面压掣部其在弧面上设有加强弧面压掣部强度及防止其变形的加强凸肋结构。前述的电缆连结器,其中所述的上盖体、下盖体、连接器及固定装置为相互组合连结成一体,组合后同时容纳套置设于一外套壳体内,以增加其强度及易于插拔。前述的电缆连结器,其中所述的上盖体及下盖体亦可为冲压成型为一整体,再呈相对弯折状而组合成一壳体,以利于组设电缆连结器。前述的电缆连结器,其中所述的固定装置的弧面压掣部其在弧面上设有加强弧面压掣部强度及防止其变形的加强凸肋结构。前述的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缆连结器,设有上盖体、下盖体、连接器及外套壳体,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盖体、下盖体,二者为相对配合而设置,并形成有一容置空间;一连接器,容置于上盖体、下盖体内,其一端连接有导线,另一端为略显露出该上盖体、下盖体的外侧;一固定 装置,设置于盖体的两侧,并直接一体冲压设有一弹片,该弹片的后端与盖体相连结而形成支撑点,其前端为呈悬空状的结构,由该支撑点至其前端部间设有扣合部及弧面压掣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奕智
申请(专利权)人:元次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