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67461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5 19:18
一种线缆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持该绝缘本体的中心端子、连接所述中心端子的线缆,所述线缆包括用于传输讯号且与中心端子相连的芯线及与芯线相隔离的接地层,所述线缆连接器还具有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外持端子,绝缘本体具有相对的前端面及后端面,外持端子包括突伸于前端面的卡持部及突伸于后端面的连接部,该连接部与线缆的接地部相连。利用外持端子与线缆的接地层接触,未采用金属壳体,利于降低成本,且能实现线缆连接器的小型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缆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有关一种线缆连接器,尤指涉及一种用于传输音频、视频信号的线缆连接器。【
技术介绍
】 在电子设备间传输音频、视频信号的连接器,RCA接口连接器为常见的一种连接,通常会使用多根来分别实现音频和视频信号的传输,当使用的数量较多时,占据较大的空间。另外,现有的RCA接口连接器通常包括导电端子、收容导电端子的绝缘体及收容绝缘体的外壳,该外壳为金属材料,线缆的讯号线与导电端子相连,接地线与金属外壳相连。这种类型的连接器结构较复杂,且采用金属外壳导致成本较高。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来实现线缆连接器小型化,同时又能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其能实现小型化,同时又能降低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持该绝缘本体的中心端子、连接所述中心端子的线缆,所述线缆包括用于传输讯号且与中心端子相连的芯线及与芯线相隔离的接地层,所述线缆连接器还具有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外持端子,绝缘本体具有相对的前端面及后端面,外持端子包括突伸于前端面的卡持部及突伸于后端面的连接部,该连接部与线缆的接地部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线缆连接器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外持端子与线缆的接地层接触,未采用金属壳体,利于降低成本,且能实现线缆连接器的小型化。`【【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线缆连接器的立体组装图。图2为图1线缆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图2所示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图2线缆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5为图4线缆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6为图1的A-A剖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线缆连接器100 绝缘本体2 本体部21 延伸部22 内表面221 凹槽23 前端面24 后端面25 中心端子3 对接端31连接端32 凸台33 线缆4 芯线41 接地层42 外持端子5 卡持部51 连接部52 固持部53 弯折部54 应力释放元件6 扁状体61 圆柱体62 绝缘壳体7 对接空间71 圆孔72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6,本专利技术线缆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2、固持于该绝缘本体2的中心端子3、位于中心端子3 —侧的外持端子5、连接所述中心端子3的线缆4及成型于线缆4上的应力释放元件6及包覆绝缘本体2、应力释放元件6的绝缘壳体7。绝缘本体2包括本体部21及自该本体部21 —侧向前延伸的延伸部22,该延伸部22具有内表面221。绝缘本体2具有相对的前端面24、后端面25及凹槽23,该凹槽23贯穿绝缘本体2的后端面25及延伸部22的内表面221,外持端子5固持于该凹槽23中。绝缘本体2与中心端子3 —体成型,外持端子5自绝缘本体2的后端面25组装入绝缘本体2中。中心端子3包括呈圆柱状的对接端31及自对接端31后端向后延伸形成的连接端32,且对接端31的截面直径大于连接端32的截面直径,连接端32外表面设置有凸台33。这种结构使得中心端子3与绝缘本体2配合更为牢固。绝缘本体2的本体部21呈扁平状,中心端子3固持于本体部21 —侧,延伸部22自本体部21相对另一侧向前延伸形成。请参阅图2及3,外持端子5由一金属片冲压而成,其包括突伸于绝缘本体2的前端面24的卡持部51及突伸于相对后端面25的连接部52,该连接部52与线缆4的接地层42相连。外持端子5还包括干涉固持于绝缘本体2中的固持部53,卡持部51与固持部53一端相连,连接部52通过一弯折部54与固持部53另一端相连,所述弯折部54朝向中心端子3 —侧弯折,该弯折部54的设置方便将外持端子压入绝缘本体的凹槽23中,同时也更易于将外持端子5的连接部52与线缆4的接地层42相连。外持端子5的卡持部51突出于延伸部22的内表面,当对接连接器(未图示)与该连接器100对接时,卡持部51具有弹性,抵持对接连接器的对接部令两连接器连接更加稳固,不容易脱落。外持端子5先与线缆4相连,即将连接部52包覆并连接于线缆4的接地层42,然后再将连有线缆4的外持端子自后向前组装于绝缘本体2的凹槽23中。请参阅图2,线缆4包括用于传输讯号且与中心端子3相连的芯线41及与芯线41相隔离的接地层42,该接地层42围设于芯线41外围。应力释放元件6成型于线缆4的前端,应力释放元件6包括位于其前端的扁状体61及位于其后端的圆柱体62。绝缘壳体7呈盒状,绝缘壳体7具有自其前表面向后凹陷且收容绝缘本体2、应力释放元件6的对接空间71及自其后表面向前贯穿至对接空间71的圆孔72。组装时,绝缘本体2与中心端子3 —体成型,将外持端子5的连接部52包覆于线缆4的接地层42,再将外持端子5自后向前组装于绝缘本体2,然后将线缆4的芯线41与中心端子3的连接端32相连以传输信号,接着在线缆4前端成型应力释放元件6,最后将绝缘壳体7组装于绝缘本体2、应力释放元件6的外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缆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持该绝缘本体的中心端子、连接所述中心端子的线缆,所述线缆包括用于传输讯号且与中心端子相连的芯线及与芯线相隔离的接地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还具有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外持端子,绝缘本体具有相对的前端面及后端面,外持端子包括突伸于前端面的卡持部及突伸于后端面的连接部,该连接部与线缆的接地层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持该绝缘本体的中心端子、连接所述中心端子的线缆,所述线缆包括用于传输讯号且与中心端子相连的芯线及与芯线相隔离的接地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还具有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外持端子,绝缘本体具有相对的前端面及后端面,外持端子包括突伸于前端面的卡持部及突伸于后端面的连接部,该连接部与线缆的接地层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与中心端子一体成型,外持端子自绝缘本体的后端面组装入绝缘本体中。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具有本体部、自该本体部向前延伸的延伸部,该延伸部具有内表面,所述绝缘本体还具有凹槽,该凹槽贯穿绝缘本体的后端面及延伸部的内表面,外持端子固持于该凹槽中。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持端子的卡持部弹性突出于延伸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壮志王学超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