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冷器导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4557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冷器导流结构,属于汽车前端冷却系统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中冷器本体和导流组件,导流组件包括导风板,导风板的上端面左侧固定连接有导风U型框,导风U型框的前后两侧呈喇叭口状。安装框的右侧以及内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用于过滤进入中冷器本体内空气中的灰尘以及落叶等杂质的第一过滤板以及第二过滤板,安装框的左侧安装有拆卸开孔板,安装框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开孔板,拆卸开孔板与第一开孔板之间填充有干燥剂,从而达到了方便对导流进入到中冷器本体内空气中的落叶和灰尘等杂质过滤并对空气中的水分干燥处理的效果,避免灰尘与落叶等杂质以及水分容易进入到中冷器本体内的问题。及水分容易进入到中冷器本体内的问题。及水分容易进入到中冷器本体内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冷器导流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前端冷却系统
,特别涉及一种中冷器导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家排放标准的逐年加严和用户对汽车动力性的要求逐年提升,涡轮增压车型逐渐成为了各大汽车行业的首选,中冷器是增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降低增压后高温空气温度,以降低发动机热负荷、提高进气量,进而提高发动机的功率,目前市场上乘用车中冷器多放在前保格栅后面、散热器等冷却系统前端。
[0003]现有的中冷器导流结构,不便对导流进入到中冷器内空气中的落叶和灰尘等杂质过滤并对空气中的水分干燥处理,灰尘与落叶等杂质以及水分容易进入到中冷器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中冷器导流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中冷器导流结构,包括中冷器本体和导流组件,导流组件包括导风板,导风板的上端面左侧固定连接有导风U型框,导风U型框的前后两侧呈喇叭口状。
[0006]导风板与导风U型框之间紧密贴合有安装框,安装框的右侧以及内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用于过滤进入中冷器本体内空气中的灰尘以及落叶等杂质的第一过滤板以及第二过滤板。
[0007]安装框的左侧安装有拆卸开孔板,安装框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开孔板,第一开孔板位于第二过滤板的左侧,拆卸开孔板与第一开孔板之间填充有干燥剂。
[0008]为了对第一过滤板上堵塞的落叶等大颗粒杂质不断向下刷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中冷器导流结构优选的,导风U型框的上端面右侧固定连接有L型架,L型架的内部顶端安装有两个前后并列分布的电动推杆,两个电动推杆的下端面均安装有安装块,两个安装块的下端面安装有连接块,连接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刷毛,刷毛的左侧与第一过滤板的右侧紧密贴合。
[0009]为了方便对安装框内的干燥剂进行更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中冷器导流结构优选的,第一过滤板的右侧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下端面与导风板的上端面通过多个第三螺栓可拆卸连接,拆卸开孔板与安装框之间通过四个第二螺栓可拆卸连接。
[0010]为了方便阻止安装框继续向左移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中冷器导流结构优选的,导风板的上端面与导风U型框的内部顶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挡板,两个限位挡板的右侧均与拆卸开孔板的左侧紧密贴合。
[0011]为了方便对两个电动推杆的运行提供电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中冷器导流结构优选的,导风U型框的上端面安装有电源箱,电源箱的内部安装有蓄电池,蓄电池与两个电动推杆之间均为电性连接。
[0012]为了方便更换刷毛,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中冷器导流结构优选的,两个安装块
与连接块之间均通过四个第一螺栓可拆卸连接。
[0013]为了方便车身与导流组件之间安装和拆卸,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中冷器导流结构优选的,导风板的左侧以及导风U型框的左侧上端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两个安装板的上端面均贯穿开设有多个安装孔。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该种中冷器导流结构,使用时,通过导风板以及导风U型框配合将外部空气导流进入到中冷器本体内。外部空气经过导流从第一过滤板进入到安装框内时,通过第一过滤板对空气中的落叶等大颗粒杂质进行过滤,第二过滤板对空气中的灰尘进行过滤,紧接着过滤后的空气中携带的水分通过干燥剂进行干燥,过滤干燥后的空气导流进入到中冷器本体内,从而达到了方便对导流进入到中冷器本体内空气中的落叶和灰尘等杂质过滤并对空气中的水分干燥处理的效果,避免灰尘与落叶等杂质以及水分容易进入到中冷器本体内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中冷器导流结构剖面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刷毛处结构结构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图2中A处放大图。
[0019]图中,1、中冷器本体;2、导流组件;201、导风U型框;202、导风板;203、安装板;204、安装孔;3、L型架;301、电动推杆;302、安装块;303、连接块;304、刷毛;305、第一螺栓;4、安装框;401、第一过滤板;402、第二过滤板;403、第一开孔板;404、拆卸开孔板;405、第二螺栓;406、干燥剂;407、连接板;408、第三螺栓;5、限位挡板;6、电源箱;601、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21]请参阅图1

3,一种中冷器导流结构,包括中冷器本体1和导流组件2,导流组件2包括导风板202,导风板202的上端面左侧固定连接有导风U型框201,导风U型框201的前后两侧呈喇叭口状。
[0022]导风板202与导风U型框201之间紧密贴合有安装框4,安装框4的右侧以及内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用于过滤进入中冷器本体1内空气中的灰尘以及落叶等杂质的第一过滤板401以及第二过滤板402。
[0023]安装框4的左侧安装有拆卸开孔板404,安装框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开孔板403,第一开孔板403位于第二过滤板402的左侧,拆卸开孔板404与第一开孔板403之间填充有干燥剂406。
[0024]本实施例中:使用时,通过导风板202以及导风U型框201配合将外部空气导流进入
到中冷器本体1内。外部空气经过导流从第一过滤板401进入到安装框4内时,通过第一过滤板401对空气中的落叶等大颗粒杂质进行过滤,第二过滤板402对空气中的灰尘进行过滤,紧接着过滤后的空气中携带的水分通过干燥剂406进行干燥,过滤干燥后的空气导流进入到中冷器本体1内,从而达到了方便对导流进入到中冷器本体1内空气中的落叶和灰尘等杂质过滤并对空气中的水分干燥处理的效果,避免灰尘与落叶等杂质以及水分容易进入到中冷器本体1内的问题。
[002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导风U型框201的上端面右侧固定连接有L型架3,L型架3的内部顶端安装有两个前后并列分布的电动推杆301,两个电动推杆301的下端面均安装有安装块302,两个安装块302的下端面安装有连接块303,连接块303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刷毛304,刷毛304的左侧与第一过滤板401的右侧紧密贴合。
[0026]通过开启两个电动推杆301,不断带动刷毛304上下移动,刷毛304对第一过滤板401上堵塞的落叶等大颗粒杂质不断向下刷落。
[002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第一过滤板401的右侧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407,连接板407的下端面与导风板202的上端面通过多个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冷器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冷器本体(1)和导流组件(2),所述导流组件(2)包括导风板(202),所述导风板(202)的上端面左侧固定连接有导风U型框(201),所述导风U型框(201)的前后两侧呈喇叭口状;所述导风板(202)与导风U型框(201)之间紧密贴合有安装框(4),所述安装框(4)的右侧以及内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用于过滤进入中冷器本体(1)内空气中的灰尘以及落叶杂质的第一过滤板(401)以及第二过滤板(402);所述安装框(4)的左侧安装有拆卸开孔板(404),所述安装框(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开孔板(403),所述第一开孔板(403)位于第二过滤板(402)的左侧,所述拆卸开孔板(404)与第一开孔板(403)之间填充有干燥剂(40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冷器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U型框(201)的上端面右侧固定连接有L型架(3),所述L型架(3)的内部顶端安装有两个前后并列分布的电动推杆(301),两个所述电动推杆(301)的下端面均安装有安装块(302),两个所述安装块(302)的下端面安装有连接块(303),所述连接块(303)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刷毛(304),所述刷毛(304)的左侧与第一过滤板(401)的右侧紧密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大伟邢艳平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嘉和热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