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端子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4395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良的端子构造,其特征在于:安装部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定位齿;插接部连接于该安装部下端;接触部设于该安装部上方,由安装部上端延伸形成叉状的第一臂及第二臂,该第二臂由第一臂一侧近下端处以连接部朝上延伸,形成上端为自由端的悬臂体,并略向端子前侧及外侧呈倾斜状,该接触部则连接于该第二臂上端。具有较佳的电性与机械性的连接效果。(*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改良的端子构造,特指一种适于安装在连接器中,可用以与多数组插脚芯片(PGA)的电子组件达成较佳的电性与机械性的连接效果的改良的端子构造。众所周知,连接器通常被焊接于电路板上,以便收容适当的电子组件于其中,而由此得以完成电子组件与电路板的电性连接,而于一种称为多数组插脚芯片的电子元件上时,于插入与拔出时达到零插入力(ZIF)的境界,成为应用上所欲达到的目标。如许多美国专利所揭露的,以零插入力的芯片连接器的端子大体分为两大类,其一是具有一根单一所接触臂,可以将芯片下方延伸出的一插脚夹持于接触臂,而完成连接器与芯片的插脚之间的电性与机械性的连接,此类专利有美国专利第3,315,212、4,501,461、4,674,811、4,887,974、4,988,310、5,013,256、及5,052,101号等。另一种的端子是具有两根接触臂,可以将芯片下方延伸而出的一插脚夹持于两根接触臂之间,而完成连接器与芯片的插脚之间的电性与机械性的连接,此类专利有美国专利第3,676,832、3,763,459、4,331,371、4,381,130、4,397,512、4,468,072、4,498,725及4,648,669号等。使用两根接触臂的端子可具有较佳的弹性,而使芯片插脚插入连接器中时,可达到应有的电性与机械性的连接。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其是一种常用的端子,该端子10a是呈一Y形状,其腰部处形成有一弯折部11a,该弯折部11a下端形成有窄长形的插接部12a,又弯折部11a上端则延伸形成叉状的两臂,其一臂上端为一接触部13a,该接触部13a内侧延伸形成有一斜向的导引部14a,叉该端子10a于腰部处上端两侧分别形成有定位齿15a,以便卡掣于连接器插槽内壁。其主要缺陷在于上述的端子结构的接触部13a之臂是由端子10a腰部处上端延伸而出,且该臂下端是以较宽的部位与端子10a腰部处上端连接,因此具有接触部13a之臂弹性较低,端子与芯片的插脚接触时密合性较差,难以达到较佳的电性与机械性的连接效果。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端子构造,通过将具有接触部的第二臂一侧延伸而出,而非直接由安装部上端延伸而出,且第二臂下端的连接部大致与第二臂等宽,使第二臂可形成一具有弹性的悬臂体,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达到具有较佳的电性与机械性的连接的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改良的端子构造,其特征在于安装部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定位齿;插接部连接于该安装部下端;接触部设于该安装部上方,由安装部上端延伸形成叉状的第一臂及第二臂,该第二臂由第一臂一侧近下端处以连接部朝上延伸,形成上端为自由端的悬臂体,并略向端子前侧及外侧呈倾斜状,该接触部则连接于该第二臂上端。该安装部上设有短凸体。该插接部上设有长凸体,该长凸体沿该插接部长度方向延伸。该第一臂朝上呈笔直状延伸,该第一臂顶端与料带连接,该第一臂与料带之间设有截断线。该第二臂下端的连接部大致与第二臂等宽。该接触部是呈弧形片体。该接触部上形成有凸点。本技术的主要优点是具有较佳的电性与机械性的连接效果。下面结合较佳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说明。图1是常用端子连接于料带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端子连接于料带的主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端子的主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端子的侧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端子的俯视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端子的立体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端子安装于连接器的示意图。参阅图2-图6,本技术是提供一种改良的端子构造,将端子2制成为料带的型式,如图2,将端子2冲压成型之后再裁切,以与连结的料带1分离。端子2是以导电材质制成,其是包括有一安装部20、一插接部21及一接触部22。该安装部20呈平板状,其两侧分别形成有定位齿23,以便卡掣于连接器内壁,该安装部20上冲压形成有一短凸体24,可用以增加安装部20强度,并可防止端子2产生摇摆,定位效果良好,其抵抗力非常强固。插接部21是一体成型连接于安装部20下端,其是呈窄长形的笔直状,该插接部21上冲压形成一长凸体25,该长凸体25是沿插接部21长度方向延伸适当长度,可用以增加插接部21强度。接触部22是一体成型连接于安装部20上方,其是于安装部20上端延伸形成叉状的第一臂26及第二臂27,其第一臂26是朝上呈笔直延伸,并以该第一臂26顶端与料带1连接,该第一臂26与料带1之间有一截断线29,以便于端子2与料带1分离,该第二臂27是由第一臂26右侧近下端处以一连接部271朝上延伸,以形成一上端为自由端的悬臂体,该第二臂27并略向端子2前侧及外侧呈倾斜状,该接触部22则连接于该第二臂27上端,该接触部22是呈弧形片体,具有导引作用,且于该接触部22上冲压形成有一凸点28;通过上述组成本技术的改良的端子构造。参阅图7所示,本技术的端子2可安装于连接器的绝缘座体3的端子收容孔30内,端子2是通过安装部20固设于绝缘座体3的端子收容孔30,且通过安装部20两侧的定位齿23卡掣于连接器的端子收容孔30内壁,且安装部20上冲压形成有一短凸体24,可用以增加安装部20强度,并可防止端子2产生摇摆,定位效果良好,其抵抗力非常强固,该端子2的插接部21是露出于绝缘座体3底部,可供连接器的芯片下方延伸而出的插脚(图略)接触,接触部22是具有良好的导引作用,使脚可确实的与接触部22接触,而完成连接器与芯片的插脚之间的电性与机械性的连接。本技术主要是将具有接触部22的第二臂27,由第一臂26一侧延伸而出,而非直接由安装部20上端延伸而出,且第二臂27下端的连接部271大致与第二臂27等宽,使第二臂27可形成一具有弹性的悬臂体,并可具有较佳的弹性且力量较大,端子2与芯片的插脚接触时密合性较佳,以便达到较佳的电性与机械性的连接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实为改善常用的端子结构的缺陷,是不可多得的技术产品,极具新颖性及创造性。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的端子构造,其特征在于安装部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定位齿;插接部连接于该安装部下端;接触部设于该安装部上方,由安装部上端延伸形成叉状的第一臂及第二臂,该第二臂由第一臂一侧近下端处以连接部朝上延伸,形成上端为自由端的悬臂体,并略向端子前侧及外侧呈倾斜状,该接触部则连接于该第二臂上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端子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安装部上设有短凸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端子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插接部上设有长凸体,该长凸体沿该插接部长度方向延伸。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端子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臂朝上呈笔直状延伸,该第一臂顶端与料带连接,该第一臂与料带之间设有截断线。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端子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臂下端的连接部大致与第二臂等宽。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端子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接触部是呈弧形片体。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端子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接触部上形成有凸点。专利摘要一种改良的端子构造,其特征在于:安装部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定位齿;插接部连接于该安装部下端;接触部设于该安装部上方,由安装部上端延伸形成叉状的第一臂及第二臂,该第二臂由第一臂一侧近下端处以连接部朝上延伸,形成上端为自由端的悬臂体,并略向端子前侧及外侧呈倾斜状,该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的端子构造,其特征在于:安装部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定位齿,插接部连接于该安装部下端;接触部设于该安装部上方,由安装部上端延伸形成叉状的第一臂及第二臂,该第二臂由第一臂一侧近下端处以连接部朝上延伸,形成上端为自由端的悬臂体,并略向端子前侧及外侧呈倾斜状,该接触部则连接于该第二臂上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建忠
申请(专利权)人:元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