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位接线的接线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99540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31 01:33
两部位接线的接线端子,包括设置在电器设备的接线槽中的螺钉、垫片、接触板和垫板,所述接触板固定安装在接线槽中,垫片和接触板分别设有与螺钉配合使用的通孔;所述螺钉依次从垫片和接触板的通孔中竖直穿过,与垫板螺纹连接;垫板和接触板对第一组接线进行夹持固定与电连接,垫片和接触板对第二组接线进行夹持固定与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两部位接线的接线端子无需焊接,即可实现电器设备内部和外部两组接线的同时连接,不仅设备生产工艺简洁,拼装过程和用户安装使用过程简便,而且接线端子和接线之间的固定连接和电连接可靠性强,设备整体安全性能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低压电器设备的接线端子结构。
技术介绍
电器设备通常需要设置接线端子,以便客户在安装和使用设备时,可以快速、方便地连接外部接线。同时,电器设备内部由于功能需要,还有一些内部接线需要与接线端子进行连接,以构成导通回路。例如电子式过载继电器,其内部一般设有电流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的原边线圈端需要和接线端子进行连接;再例如,断路器内部的一些导电部件,也需要通过导线与接线端子进行连接。目前,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设置一个接触板作为回路接线端子,然后采用焊接的方式,将产品内部的线圈端或导线与接触板焊接连通;同时,接触板上还设置有螺纹,通过与螺钉、垫片配合使用,供用户连接外部接线。然而,采用焊接的方式实现内部接线与接触板连接,不仅制造工艺繁琐、拼装过程复杂、生产效率低,不适合高效率批量生产加工的生产流程;而且产品可靠性低,容易产生脱焊、开路等问题从而产生设备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采用焊接方式实现内部接线与接触板进行连接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可以同时连接内部和外部两部位接线的接线端子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两部位接线的接线端子,包括设置在电器设备1的接线槽12中的螺钉2、垫片3、接触板4和垫板5,所述接触板4固定安装在接线槽12中,垫片3和接触板4分别设有与螺钉2配合使用的通孔;所述螺钉2依次从垫片3和接触板4的通孔中竖直穿过,与垫板5螺纹连接;垫板5和接触板4对第一组接线6进行夹持固定与电连接,垫片3和接触板4对第二组接线进行夹持固定与电连接。优选的,所述接触板4为矩形平板状导电金属结构。优选的,所述接线槽12的横截面为矩形,侧壁13上设有与接触板4配合使用的卡槽14;所述卡槽14为平行于接线槽12横截面方向凹入接线槽12侧壁13的直角沟槽;所述接触板4的边缘卡装在卡槽14中,实现接触板4与接线槽12的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卡槽14至少为两条,分别设在接线槽12相对的侧壁13上。优选的,所述垫板5的一端为平板,另一端设有朝向接触板4方向的折弯52。优选的,所述垫板5上与折弯52相对的平板一端上设有朝向接触板4方向的凸包53。优选的,所述垫板5中部设有与螺钉2配合使用的螺纹孔51,且螺纹孔51设置在垫板5一端的平板上;所述螺纹孔51通过设在垫板5下部的圆柱体54向垫板5下部延伸,螺纹孔51的深度大于垫板5的厚度;通过旋转螺钉2实现垫片3与接触板4,以及垫板5与接触板4之间距离和夹持力度的可调节。优选的,所述垫板5在水平面上投影的对角线长度大于接线槽12两个相对侧壁13间的距离。优选的,所述垫片3为成V字形的瓦垫,垫片3的V字形的凹部朝向接触板4。优选的,所述垫片3在水平面上投影的对角线长度大于接线槽12两个相对侧壁13间的距离。本技术两部位接线的接线端子通过设置接触板和接触板下面的垫板,实现了在无需焊接的条件下,完成电器设备内部和外部两组接线的同时连接。设备生产工艺简洁,拼装过程和用户安装使用过程简便;接线端子和接线之间的固定连接和电连接可靠性强,设备整体安全性能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两部位接线的接线端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两部位接线的接线端子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两部位接线的接线端子的垫板的主视图;图4是本技术两部位接线的接线端子的垫板的左视图;图5是本技术两部位接线的接线端子的垫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至4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两部位接线的接线端子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两部位接线的接线端子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公开一种两部位接线的接线端子,包括设置在电器设备1的接线槽12中的螺钉2、垫片3、接触板4和垫板5。所述接触板4通过卡槽14固定安装在接线槽12中,螺钉2先后从垫片3和接触板4的通孔中自上而下地竖直穿过,通过设置在垫板5上的螺纹孔51与垫板5螺纹进行连接。通过旋转螺钉2,可调节垫片3与接触板4,以及垫板5与接触板4之间距离和夹持力度。在本实施例中,电器设备内部接线(例如线圈端或内部导线)作为第一组接线6,通过垫板5和接触板4实现夹持固定与电连接;外部接线作为第二组接线,通过垫片3与接触板4实现夹持固定与电连接。显而易见,内部接线作为第二组接线、外部接线作为第一组接线也是可以的。如图1、图2所示,接线槽12设置在电器设备1的外表面的接线槽12中,,无需接线框,用于容纳并固定本技术两部位接线的接线端子。垫片3、接触板4和垫板5的水平投影形状和接线槽12横截面形状一致,从而接线槽12对垫片3、接触板4和垫板5起到固定和限位作用,避免安装过程中垫片3、接触板4和垫板5随着螺钉2的旋转而在接线槽12中转动。在本实施例中,上垫片3、接触板4和垫板5均为矩形平板状金属结构,同理也可设计成椭圆形、六边形等形状。所述接线槽12的侧壁13上设有与接触板4配合使用的卡槽14,形状为平行于接线槽12横截面方向凹入接线槽12侧壁13的直角沟槽。通过将接触板4的边缘卡装在卡槽14中,可以实现接触板4与接线槽12的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设置了2条卡槽14,分别位于接线槽12的左右2个侧壁13上。同理,也可以设置4条卡槽14,分别位于接线槽12的前后、左右4个侧壁13上,这样可以对接触板4的4个边缘进行卡装,从而实现更好的固定效果。如图1、图2所示,所述垫片3安装在接触板4的上部,与接触板4共同实现对第二组接线的夹持固定与电连接。垫片3优选形状为成V字形的瓦垫,垫片3的V字形的凹部朝向接触板4,垫片3在水平面上投影的对角线长度大于接线槽12两个相对侧壁13间的距离,避免安装过程中垫片3随着螺钉2的旋转而转动。设备拼装时,瓦垫的凹部朝下,瓦垫与接触板4之间形成的空间为弧形,不仅方便安装外部接线,还可获得更好的夹持固定与电连接效果。如图1、图2所示,所述垫板5安装在接触板4的下部,与接触板4共同实现对第一组接线6的夹持固定与电连接。如图3-5所示,垫板5的中部设有与螺钉2配合使用的螺纹孔51,用于实现螺钉2与垫板5的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孔51通过圆柱体54向垫板5下部延伸,螺纹孔51的深度大于垫板5的厚度,这样可以增加螺纹孔51中螺纹的数量,从而提高螺纹连接的强度和可靠性。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两部位接线的接线端子,包括设置在电器设备(1)的接线槽(12)中的螺钉(2)、垫片(3)、接触板(4)和垫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板(4)固定安装在接线槽(12)中,垫片(3)和接触板(4)分别设有与螺钉(2)配合使用的通孔;所述螺钉(2)依次从垫片(3)和接触板(4)的通孔中竖直穿过,与垫板(5)螺纹连接;垫板(5)和接触板(4)对第一组接线(6)进行夹持固定与电连接,垫片(3)和接触板(4)对第二组接线进行夹持固定与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部位接线的接线端子,包括设置在电器设备(1)的接线槽(12)
中的螺钉(2)、垫片(3)、接触板(4)和垫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板
(4)固定安装在接线槽(12)中,垫片(3)和接触板(4)分别设有与螺钉(2)
配合使用的通孔;所述螺钉(2)依次从垫片(3)和接触板(4)的通孔中竖直
穿过,与垫板(5)螺纹连接;垫板(5)和接触板(4)对第一组接线(6)进
行夹持固定与电连接,垫片(3)和接触板(4)对第二组接线进行夹持固定与
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两部位接线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板
(4)为矩形平板状导电金属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两部位接线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槽
(12)的横截面为矩形,侧壁(13)上设有与接触板(4)配合使用的卡槽(14);
所述卡槽(14)为平行于接线槽(12)横截面方向凹入接线槽(12)侧壁(13)
的直角沟槽;所述接触板(4)的边缘卡装在卡槽(14)中,实现接触板(4)
与接线槽(12)的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两部位接线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14)
至少为两条,分别设在接线槽(12)相对的侧壁(13)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两部位接线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胜国胡建国毛承辉卢晶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