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浇注的塑胶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4111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33
本申请涉及注塑模具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浇注的塑胶模具,包括底座、位于所述底座上的下模具、位于所述下模具上的上模具,所述上模具上开设有浇筑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筑孔中设置有控流机构,所述控流机构包括与所述浇筑孔连通的引流块、位于所述引流块中的控流杆,所述引流块顶面开设有顶槽,所述顶槽的槽底开设有用于与所述浇筑孔连通的控流孔,所述控流杆的底端为圆锥状并用于插设于所述控流孔内。本申请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浇筑无法控制浇注的金属液的用量,容易造成金属液的浪费的问题。金属液的浪费的问题。金属液的浪费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浇注的塑胶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的
,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浇注的塑胶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模具是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在进行一些工件的制造时,需要在模具内部浇注熔融状态下的原料,冷却后得到成型的物品。
[0003]但目前在一些小工厂中,仍是用人工进行浇筑,人工浇筑无法控制浇注的金属液的用量,容易造成金属液的浪费,给浇注带来了麻烦,不便于操作人员浇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浇注的塑胶模具,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浇筑无法控制浇注的金属液的用量,容易造成金属液的浪费的问题。
[0006]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8]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浇注的塑胶模具,包括底座、位于所述底座上的下模具、位于所述下模具上的上模具,所述上模具上开设有浇筑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筑孔中设置有控流机构,所述控流机构包括与所述浇筑孔连通的引流块、位于所述引流块中的控流杆,所述引流块顶面开设有顶槽,所述顶槽的槽底开设有用于与所述浇筑孔连通的控流孔,所述控流杆的底端为圆锥状并用于插设于所述控流孔内。
[0009]进一步地,所述控流杆和所述引流块之间设置有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包括竖直固接于所述引流块顶面的竖筒、位于所述竖筒中的竖杆、固接于所述竖杆底端的支撑板、固接于所述竖杆顶端和所述控流杆之间的转接板、固定于所述竖筒顶部的顶盖、套设于所述竖杆上并位于所述支撑板和顶盖之间的弹簧,所述竖杆穿过所述顶盖。
[0010]进一步地,所述顶盖罩设于所述竖筒的顶部,且所述顶盖的内周面与所述竖筒的外周面螺纹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复位组件设置有若干组,若干组所述复位组件沿所述控流杆的一周均匀分布。
[0012]进一步地,所述控流杆顶面上竖直固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顶端固接有拉环。
[0013]进一步地,所述引流块外侧壁上固接有水平设置的引流条,所述引流条的顶面开设有与所述顶槽连通的导流槽。
[0014]进一步地,所述引流块的底面固接有与所述控流孔连通的转接筒,所述转接筒外
周面与所述浇筑孔螺纹连接。
[0015]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中在操作人员进行浇筑时,可以将浇筑液注入引流块的顶槽中,然后通过引流块中的控流孔流入浇筑孔中,而当需要控制浇筑流量时,可以将控流杆向控流孔中伸入,由于控流杆的底端为圆锥状,从而可以改变控流孔的截面面积,从而可以实现浇筑液流入浇筑孔的量进行控制,因而可以控制浇注的浇筑液的用量,减少造成浇筑液的浪费,便于人工浇筑。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的塑胶模具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中部分结构示意图,主要示意控流机构的整体构造;
[0021]图3是图2中部分结构的剖面示意图,主要示意复位组件的构造;
[0022]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底座;2、下模具;3、上模具;31、浇筑孔;4、控流机构;41、引流块;411、顶槽;412、控流孔;42、控流杆;421、拉杆;422、拉环;43、转接筒;400、引流条;401、导流槽;5、复位组件;51、竖筒;52、竖杆;53、支撑板;54、转接板;55、顶盖;56、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5]实施例:
[0026]参照图1和图2,本申请为一种便于浇注的塑胶模具,包括底座1、下模具2、上模具3以及控流机构4,底座1水平设置,下模具2安装于底座1上,上模具3位于下模具2的上方并与下模具2相匹配,上模具3上开设有浇筑孔31,控流机构4安装于浇筑孔31中。
[0027]参照图2,控流机构4包括引流块41、控流杆42以及转接筒43,引流块41为圆柱状,转接筒43为圆筒状,转接筒43一体成型于引流块41的底面,转接筒43的轴线与引流块41的轴线共线,转接筒43的外周面与浇筑孔31的周面螺纹连接,引流块41的顶面开设有顶槽411,顶槽411的截面呈圆形,顶槽411的底面开设有控流孔412,控流孔412的截面为圆形并与转接筒43连通,引流块41外侧壁上固接有引流条400,引流条400为长条状,引流条400垂直于引流块41的外侧壁,引流条400靠近引流块41的顶面,引流条400的顶面开设有导流槽401,导流槽401与引流块41的顶面以及顶槽411相连通,操作人员可以将浇筑液倒入导流槽
401中,利用导流槽401可以使得操作人员在倒浇筑液时无需近距离靠近控流机构4,从而可以减少对控流机构4造成损伤,也便于操作人员倒入浇筑液。
[0028]参照图2,控流杆42为圆杆,控流杆42与浇筑孔31间隙配合,控流杆42的底部为圆锥状,控流杆42顶面上竖直固接有拉杆421,拉杆421的顶端固接有拉环422,操作人员提拉拉环422,可以对控流杆42进行向上抬升。
[0029]参照图2和图3,控流杆42和引流块41之间设置有复位组件5,复位组件5设置有若干组,若干组复位组件5沿控流杆42的一周均匀分布。复位组件5包括竖筒51、竖杆52、支撑板53、转接板54、顶盖55以及弹簧56;竖筒51为圆柱筒,竖筒51竖直固接于引流块41的顶面;竖杆52为圆杆,竖杆52竖直设置,竖杆52的一端插设于竖筒51中,另一端位于竖筒51外;支撑板53为圆板,支撑板53固接于竖杆52的底面;转接板54为L状,转接板54的一端固接于竖杆52的顶面,另一端固接于控流杆42顶面的边缘,顶盖55盖设于竖筒51的顶部,顶盖55与竖筒51的外周面螺纹连接,且竖杆52穿过顶盖55。
[0030]参照图3,弹簧56位于竖筒51中,弹簧56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浇注的塑胶模具,包括底座(1)、位于所述底座(1)上的下模具(2)、位于所述下模具(2)上的上模具(3),所述上模具(3)上开设有浇筑孔(31),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筑孔(31)中设置有控流机构(4),所述控流机构(4)包括与所述浇筑孔(31)连通的引流块(41)、位于所述引流块(41)中的控流杆(42),所述引流块(41)顶面开设有顶槽(411),所述顶槽(411)的槽底开设有用于与所述浇筑孔(31)连通的控流孔(412),所述控流杆(42)的底端为圆锥状并用于插设于所述控流孔(412)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浇注的塑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杆(42)和所述引流块(41)之间设置有复位组件(5),所述复位组件(5)包括竖直固接于所述引流块(41)顶面的竖筒(51)、位于所述竖筒(51)中的竖杆(52)、固接于所述竖杆(52)底端的支撑板(53)、固接于所述竖杆(52)顶端和所述控流杆(42)之间的转接板(54)、固定于所述竖筒(51)顶部的顶盖(55)、套设于所述竖杆(52)上并位于所述支撑板(53)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国杨海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凯迪贤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