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组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89481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适用于对一连接器所包括的复数个元件进行组合的自动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至少一机台; 设在该基台上的至少一基座; 分别依次邻接设置于该机台外围的顺序将该连接器的第一至第五元件进行组合及传送的进给装置,包括: (1)一第一进给装置,具有至少一第一进给部,该第一进给部系用以将该第一元件设置于该基座之上; (2)一第二进给装置,具有至少一第二进给部,该第二进给部系用以将该第二元件设置于该基座之上的该第一元件的容座; (3)一第三进给装置,具有一第三进给部,该第三进给部系用以将该第三元件设置于位在该基座之上的该第一元件之上的该第二元件之上; (4)一第四进给装置,具有一第四进给部及一辅助部件,该辅助部件系用以移动位于该基座之上的该第一元件之上的该第二元件之上的该第三进给装置,并且该第四进给部系用以将该第四元件卡合于该第三元件的该第三定位部而将该第二、三元件定位于该第一元件之上; (5)一第五进给装置,并且该连接器更包括有一第五元件,该第五进给装置具有一第五进给部,该第五进给部系用以将该第五元件设置于该第四定位部之上。(*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组装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组装用专用设备,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用于组装连接器的自动组装装置。
技术介绍
在将具有多元件、小尺寸的连接器的各元件进行组合时,除了各元件所需的组装用夹具必须具有理想的精度之外,在自动组装线上,各夹具间的行程设计亦必须在相当准确且连贯的情况下方能够完成一理想的连接器的组装作业,但现有的相关技术及设备均不能满足上述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系针对于上述习知技而提出改进,以适用于对一第一元件、一第二元件、一第三元件、一第四元件及一第五元件的一连接器进行组合,提供一种用以将一连接器所包括的各元件进行多工位自动化连续组合及传送的多工位自动组装装置。以有效降低制作成本及提高生产效能。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适用于对一连接器所包括的复数个元件进行组合的自动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至少一机台;设在该基台上的至少一基座;分别依次邻接设置于该机台外围的顺序将该连接器的第一至第五元件进行组合及传送的进给装置,包括:-->(1)一第一进给装置,具有至少一第一进给部,该第一进给部系用以将该第一元件设置于该基座之上,(2)一第二进给装置,具有至少一第二进给部,该第二进给部系用以将该第二元件设置于该基座之上的该第一元件的容座,(3)一第三进给装置,具有一第三进给部,该第三进给部系用以将该第三元件设置于位在该基座之上的该第一元件之上的该第二元件之上,(4)一第四进给装置,具有一第四进给部及一辅助部件,该辅助部件系用以移动位于该基座之上的该第一元件之上的该第二元件之上的该第三进给装置,并且该第四进给部系用以将该第四元件卡合于该第三元件的该第三定位部而将该第二、三元件定位于该第一元件之上,(5)一第五进给装置,并且该连接器更包括有一第五元件,该第五进给装置具有一第五进给部,该第五进给部系用以将该第五元件设置于该第四定位部之上。更包括有一第六进给装置,该第六进给装置系用以将该连接器自该基座进行移除。更包括有一集料部,该集料部系用以接收该第六进给装置所移除的该连接器。更包括有一导引部,该导引部系可以分离方式设置于该基座。进一步包括有第一至第五配料装置,该配料装置分别与上述第一至第五进料装置相配并安装在其相配的进料装置后部一侧,是用以存放上述连接器元件并连续将该元件分别提供给相配进料装置。该第一进给装置进一步包括有一托盘,该第一进给部是可在气压缸的作用下进行水平、垂直移动的进给,该托盘是用以承载复数第一元件,籍由该第一进给部的夹持而可将该托盘上的该第一元件沿该导引部而设置于该基座之上。进一步有连接于一处理器的一第一检测装置是可检测该基座上的该第一元件是否已达到既定位置。-->该第二进给装置进一步包括有一导座、一第二进给部及一导料件,其中,该导座系可在气压缸的作用下进行水平、垂直移动的进给,该导座上具有两导孔,该导料件系用以将复数第三元件连续地输送至该导孔之中,而该第二进给部是可在该导孔中滑移的滑块,进一步有连接于该处理器的一第二检测装置是可检测该第二元件是否确实地设置于该基座上的该第一元件之上。该第三进给装置进一步包括有一第三进给部及一托盘,其中,该第三进给部系可在气压缸的作用下进行水平、垂直移动的进给,该托盘系用以承载复数第三元件,进一步有连接于该处理器的一第三检测装置是可检测该基座上的该第三元件是否已达到既定位置。该第四进给装置进一步包括有一第四进给部41及一辅助部件42,该第四进给部41、该辅助部件42系可在气压缸的作用下进行往复移动。进一步有连接于该处理器的一第四检测装置是可检测该基座上的该第四元件是否已达到既定位置。该第五进给装置进一步包括有一第五进给部、一另一辅助部件及一托盘,其中该第五进给、该另一辅助部件系可在气压缸的作用下进行往复移动,该托盘系用以承载复数第五元件。进一步有连接于该处理器的一第五检测装置是可检测该基座上的该第五元件是否已达到既定位置。由于本技术适用于对具有一第一元件、一第二元件一第三元件、一第四元件及一第五元件的一连接器进行组合,其构成包括:复数基座;一第一进给装置,具有至少一第一进给部,该第一进给部系用以将该第一元件设置于该基座之上;一第二进给装置,具有至少一第二进给部,该第二进给部系用以将该第二元件设置于该基座之上的该第一元件的该容座;一第三进给装置,具有一第三进给部,该第三进给部系用以将该第三元件设置于位在该基座之上的该-->第一元件之上的该第二元件之上;一第四进给装置,具有一第四进给部及一辅助部件,该辅助部件系用以移动位于该基座之上的该第一元件之上的该第二元件之上的谈第三进给装置,并且该第四进给部系用以将该第四元件卡合于该第三元件的该第三定位部而将该第二、三元件定位于该第一元件之上;一第五进给装置,具有一第五进给部,该第五进给部系用以将该第五元件设置于该第四定位部之上;一第六进给装置,该第六进给装置系用以将该连接器自该基座进行移除至一集料部。本技术提供的可连续进给方式对于一连接器所包括的各元件进行组装及传送的自动组装装置,可以有效降低制作成本及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  系一连接器的分解图;图2  系图1的连接器组合至一半的示意图:图3  系图1的连接器的完全组合图;图4  系本技术的俯视图;图5  系本技术的第一进给装置将连接器的第一元件设置于基座之前的状态,其中第一元件系由一托板支承;图6  系图5中的第一进给装置对于第一元件进行夹持的状态;图7  系图6中的第一进给装置将第一元件移动至基座的状态;图8  系第一检测装置对于第图7中的设置于该基座上的第一元件进行检测前的状态;图9  系本技术的第二进给装置将该连接器中的第二元件设置于图7中的第一元件之前的状态;图10 系第二进给装置将第二元件移动至一路径时的状态;图11 系图10中的该第二进给装置将第二元件放置于第图10中所示的该第二元件之后的状态;-->图12  系一第二检测装置对于图11中的设置于基座上的第一元件之上的该第二元件进行检测前的状态:图13  系本技术的一第三进给装置将该连接器中的第三元件设置于第图11中的第一元件、第二元件之前的状态;图14  系图13中的一第三进给装置对于第三元件进行夹持时的状态;图15  系图14中的第三进给装置将第三元件放置于图14中所示的第一元件第二元件之后的状态;图16  系一第三捡测装置对于图15中的设置于基座上的第一元件、第二元件之上进行检测前的状态;图17  系本技术的第四进给装置将连接器中的一第四元件设置于图15中的第三元件之前的状态,其中该第四进给装置包括有一第四进给部及一辅助部件;图18  系根据图16中的第四进给装置的第四进给部将板件上的第四元件设置该第三元件时的状态;图19  系根据图18中的该第四进给装置完成将该板件上的第四元件设置于该第三元件时的状态;图20  系图19接着显示籍由连接于该处理器的一第四检测装置系可检测出于该基座上的该第四元件是否已达到既定位置;图21系本技术的一第五进给装置对于图19中的一第五元件设置于第图19中的该第三元件之前的状态,其中第五进给装置包括有一第五进给部及一辅助部件;图22  系图21中的辅助部件对于基座上的第一元件进行定位、利用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对一连接器所包括的复数个元件进行组合的自动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至少一机台;设在该基台上的至少一基座;分别依次邻接设置于该机台外围的顺序将该连接器的第一至第五元件进行组合及传送的进给装置,包括:(1)一第一进给装置,具有至少一第一进给部,该第一进给部系用以将该第一元件设置于该基座之上;(2)一第二进给装置,具有至少一第二进给部,该第二进给部系用以将该第二元件设置于该基座之上的该第一元件的容座;(3)一第三进给装置,具有一第三进给部,该第三进给部系用以将该第三元件设置于位在该基座之上的该第一元件之上的该第二元件之上;(4)一第四进给装置,具有一第四进给部及一辅助部件,该辅助部件系用以移动位于该基座之上的该第一元件之上的该第二元件之上的该第三进给装置,并且该第四进给部系用以将该第四元件卡合于该第三元件的该第三定位部而将该第二、三元件定位于该第一元件之上;(5)一第五进给装置,并且该连接器更包括有一第五元件,该第五进给装置具有一第五进给部,该第五进给部系用以将该第五元件设置于该第四定位部之上。2、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有一第六进给装置,该第六进给装置系用以将该连接器自该基座进行移除。3、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有一集料部,该集料部系用以接收该第六进给装置所移除的该连接器。4、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有一导引部,-->该导引部系可以分离方式设置于该基座。5、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有第一至第五配料装置,该配料装置分别与上述第一至第五进料装置相配并安装在其相配的进料装置后部一侧,是用以存放上述连接器元件并连续将该元件分别提供给相配进料装置。6、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进给装置进一步包括有一托盘,该第一进给部是可在气压缸的作用下进行水平、垂直移动的进给,该托盘是用以承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兴隆周士镇吴东恩
申请(专利权)人:台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