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风电叶片的灌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84785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大型风电叶片的灌注系统,包括位于叶片端部的第一灌注设备以及位于叶片中部的第二灌注设备,所述第一灌注设备上连接一套端部区域灌注管路,所述第二灌注设备上分别连接一套最大弦长区域灌注管路和叶尖区域灌注管路;所述灌注系统还包括预先铺设于风电叶片的基材上的若干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延伸方向与风电叶片的轴向相适配,所述导流管的管壁设有若干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灌注系统缩短了大型风电叶片的灌注时间,减少树脂包络情况的发生,提高了良品率,同时通过封闭式灌注将原料与外界空气相隔离,避免环境污染,提高了生产安全性。生产安全性。生产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型风电叶片的灌注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灌注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大型风电叶片的灌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风力发电设备上的风电叶片轴长在50

70m左右的被称为中型叶片,用于灌注此类叶片的灌注混胶机的流速一般为10

20kg/min。而大于70m的风电叶片称为大型风电叶片,此类叶片在灌注一个面的树脂时其用量就要超过2000kg,直接采用中型叶片灌注方法进行作业,一个面的灌注时长约在3小时左右,由于灌注时间特别长,随着灌注时间的加长,灌注的风险也在上升。比如,随着灌注时间延长,树脂已经开始进行聚合反应,粘度逐渐上升,导致灌注流动困难,甚至直接在灌注过程中就已经固化,而没有固化的区域就是干玻纤。再者,灌注过程中由于真空系统的辅材质量的局限性,其性能只可承受2小时左右的负压,随着灌注时间延长,现有辅材极有可能因无法承受过长时间的负压而导致漏气,最终导致灌注失败或者次品率的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出一种大型风电叶片的灌注系统。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大型风电叶片的灌注系统,其特点在于:其包括位于叶片端部的第一灌注设备以及位于叶片中部的第二灌注设备,所述第一灌注设备上连接一套端部区域灌注管路,所述第二灌注设备上分别连接一套最大弦长区域灌注管路和叶尖区域灌注管路;所述灌注系统还包括预先铺设于风电叶片的基材上的若干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延伸方向与风电叶片的轴向相适配,所述导流管的管壁设有若干通孔,所述端部区域灌注管路、所述最大弦长区域灌注管路和叶尖区域灌注管路均于所述导流管连通。
[0006]较佳的,所述端部区域灌注管路包括第一总管,所述第一总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灌注设备的主体连通,所述第一总管上设有若干第一分支管,所述第一分支管的出口为所述第一灌注设备的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与所述导流管的管壁连通;所述第一分支管的排布方向与所述风电叶片的弦长方向一致,所述第一分支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风电叶片的轴向延伸方向相一致。
[0007]较佳的,所述最大弦长区域灌注管路包括第二总管,所述第二总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灌注设备的主体连通,所述第二总管上设有若干第二分支管,所述第二分支管的出口为所述第二灌注设备的一组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与所述导流管的管壁连通;所述第二分支管的排布方向为所述风电叶片的最大弦长方向一致,所述第二分支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风电叶片的轴向延伸方向相一致。
[0008]较佳的,所述叶尖区域灌注管路包括第三总管,所述第三总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灌注设备的主体连通,所述第三总管上设有若干第三分支管,所述第三分支管的出口为所
述第二灌注设备的另一组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与叶片模具上铺设的所述导流管连通;所述第三分支管的排布方与所述风电叶片的轴向延伸方向相一致。
[0009]较佳的,所述第一分支管、所述第二分支管和所述第三分支管的出料口处均设有缓冲袋。
[0010]较佳的,所述第一总管、第二总管和第三总管上分别设有球形阀门。
[0011]较佳的,所述导流管的上方铺设有真空膜层,所述真空膜层覆盖基层的整个表面;所述灌注系统还包括一组抽真空泵,所述抽真空泵的抽气管设于所述真空膜层的下方。
[0012]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得到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大型风电叶片的灌注系统在灌注过程中将叶片沿轴向分为三个区域,通过同时灌注缩短了大型风电叶片的灌注时间,减少树脂包络情况的发生,提高了良品率,同时通过封闭式灌注将原料与外界空气相隔离,避免环境污染,提高了生产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大型风电叶片的灌注系统的示意图。
[0014]图2是图1的实施例中叶片模具上铺设导流管并连接灌注系统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0016]如图1

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大型风电叶片的灌注系统其包括位于叶片端部的第一灌注设备100以及位于叶片中部的第二灌注设备200,所述第一灌注设备 100上连接一套端部区域灌注管路,所述第二灌注设备200上分别连接一套最大弦长区域灌注管路和叶尖区域灌注管路。所述第一灌注设备和第二灌注设备可采用市售产品,在此不再赘述。
[0017]其中,所述端部区域灌注管路包括第一总管11,所述第一总管1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灌注设备100的主体连通,所述第一总管1上设有七根第一分支管12,所述第一分支管12的出口121为所述第一灌注设备100的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与所述导流管300的管壁连通;所述第一分支管12的排布方向与所述风电叶片的弦长方向一致,延伸方向与所述风电叶片的轴向延伸方向相一致。
[0018]所述最大弦长区域灌注管路包括第二总管21,所述第二总管2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灌注设备200的主体连通,所述第二总管21上设有七根第二分支管22,所述第二分支管22的出口221为所述第二灌注设备200的一组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与所述导流管300的管壁连通;所述第二分支管22的排布方向为所述风电叶片的最大弦长方向一致,延伸方向与所述风电叶片的轴向延伸方向相一致。
[0019]所述叶尖区域灌注管路包括第三总管31,所述第三总管3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灌注设备200的主体连通,所述第三总管31上设有七根第三分支管32,所述第三分支管32的出口321为所述第二灌注设备200的另一组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与叶片模具上铺设的所述导流管300连通;所述第三分支管32的排布方与所述风电叶片的轴向延伸方向相一致,并且所述第三分支管32根据叶尖的轴向长度进行再分组,以配合叶尖的长度和弦长距离的变化,本实施例中七根第三分支管32被分为三组,依次分为四根、两根和一根,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
可按照该设计原理进行根数的调整,在此不再赘述。
[0020]另外,所述第一总管11、第二总管21和第三总管31,以及所述第一分支管12、所述第二分支管22和所述第三分支管32上分别设有球形阀门400,通过球形阀门400控制对应总管和分支管的灌注流速。所述第一分支管12、所述第二分支管22和所述第三分支管32的出料口处均设有缓冲袋。
[0021]所述导流管的上方铺设有真空膜层,所述真空膜层覆盖整个叶片的基层表面。所述灌注系统还包括一组抽真空泵(图中未示),所述抽真空泵的抽气管设于所述真空膜层的下方。
[0022]下面对该灌注方法进行说明,其包括如下步骤:
[0023]步骤1:在叶片模具上铺设主材,所述主材依次包括第一层玻璃纤维层、芯材、第二层玻璃纤维层和基体。
[0024]步骤2:在所述主材上铺设辅材,所述辅材自下而上依次包括带孔隔离膜、导流网、保护网垫、若干设于所述保护网垫上的导流管300,以及真空膜层。带孔隔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型风电叶片的灌注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位于叶片端部的第一灌注设备以及位于叶片中部的第二灌注设备,所述第一灌注设备上连接一套端部区域灌注管路,所述第二灌注设备上分别连接一套最大弦长区域灌注管路和叶尖区域灌注管路;所述灌注系统还包括预先铺设于风电叶片的基材上的若干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延伸方向与风电叶片的轴向相适配,所述导流管的管壁设有若干通孔,所述端部区域灌注管路、所述最大弦长区域灌注管路和叶尖区域灌注管路均于所述导流管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风电叶片的灌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区域灌注管路包括第一总管,所述第一总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灌注设备的主体连通,所述第一总管上设有若干第一分支管,所述第一分支管的出口为所述第一灌注设备的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与所述导流管的管壁连通;所述第一分支管的排布方向与所述风电叶片的弦长方向一致,所述第一分支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风电叶片的轴向延伸方向相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型风电叶片的灌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大弦长区域灌注管路包括第二总管,所述第二总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灌注设备的主体连通,所述第二总管上设有若干第二分支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力赫叶志昊董亚波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艾郎风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