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体连接端子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4717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导体连接端子,尤其涉及在一端侧有插入公端的插入部(1),在另一端侧有与导体连接的导体连接部(2)的母端单元。用面对面的板状端子片(10、10)形成公端插入部(1),在该板状端子片(10、10)的基部侧设有当公端压入此处时限制(2)片板状端子片张开的限制片(12)。2片面对面的板状端子片不会因公端的变形而产生塑性变形。并且借助限制片可防止板状端子片的过度张开。(*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体连接端子单元本专利技术涉及2个导电体(以下简称导体)相互连接用的导体连接端子单元,尤其涉及可使因连接时所受负荷而发生变形的情况得以改善的母端单元的改进。以下先介绍一下有关的传统技术。图1A-图1C是传统技术中母端单元一例的示图,图1A是侧视图,图1B是主视图,图1C是俯视图。图2是表示母端单元使用例的立体图。图1A-图1C中图解的母端单元在一端侧有接受公端的公端插入部1,在其另一端侧有与其他导体连接的导体连接部2。公端插入部1的形状做成可接受公端的凹形。因此,将该端子单元称作母端单元。该公端插入部1和对方导体连接部2用铜等电气良导材料(导电材料)形成。该母端单元与公端及电线等导体连接。参照图2叙述其使用例。如图2的图解所示,母端单元是将导体连接部2插入并连接在配置于保险丝盒100内的作为导体的汇流杆110上,并将保险丝的公端(未图示)连接在公端插入部1上,从而将汇流条110和保险丝的公端相连接用的。作为母端单元的其他使用例,也可以将电线等取代汇流杆与导体连接部2连接,将各种凸形形状的端子与公端插入部1进行连接。这里,叙述一下母端单元的结构。在公端插入部1的内部形成用弹性体形成舌状片的弹性舌片1a,并且在公端插入部1中侧壁部1b被弯曲形成箱形。为了防止弯曲成箱形的侧壁1b张开而设有挡住侧壁1b外侧的端部张开防止片(tip-open prevention pieace)1c。导体连接部2的两侧壁被弯曲形成相反的U字形。  然而,在上述结构的母端单元中,在将保险丝盒100内的保险丝公端(未图示)与公端插入部1连接时,由于保险丝公端相对正规的插入方向被倾斜地插入,故公端插入部1往往会变形。这样当公端插入部1变形时,弹性舌片1a发生塑性变形,会产生弹性舌片1a与保险丝公端的电气接触受损害的不良情况。也就是说,若使用上述的母端单元,会发生公端插入部1与保险丝公端的接触不良,其结果,往往发生与导体连接部2连接的汇流杆和与公端插入部1连接的保险丝公端的电气接触不良。作为改善上述不良情况的措施,日本技术专利公开1993年第15342号公报揭示了一种为了防止具有弯曲成U字形舌片的弹性接触片的过度挠曲而设有弹性接触片弯形防止机构的端子单元。若按上述15342号公报所揭示的端子单元,由于可用变形防止机构限制弹性接触片的过度张开,故能防止弹性接触片的过度挠曲。然而,由于弹性接触片是具有弯曲成U字形舌片的结构,故当以公端-->使U字形部分变形时,该部分即发生塑性变形,产生弹性接触片与公端的电气接触受损害的不良情况。以上作为
技术介绍
,例举了母端单元,然而不限于上述示例,在连接2个导体的其他的、与上述类似的导体连接端子中,也会遭遇与上述同样的不良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防止母端单元等的导体连接端子中的变形的导体连接端子单元。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将公端压入公端插入部、至少也不会过度扩张的、能长期与公端稳定地保持电气接触的导体连接端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导体连接端子,包括至少在一端侧具有面对面隔开规定间隔的、可插入公端的2片平行导电板部分的公端插入部,及当插入上述公端时限制前述2片平行导电板部分扩张至规定间隔以上的限制片。如上所述,当用面对面的板状端子片形成公端插入部时,该面对面的板状端子片本身不会因公端的变形而产生塑性变形,另外,由于借助限制片可防止板状端子片过度地张开,所以不会因公端的变形而使板状端子片过度张开。较好的方案是,前述公端插入部由前述2片平行导电性板部分、在该平行的导电性板部分一端的顶端的2片顶端张开部分和前述平行导电性板部分的另一端的2片基部组成,该基部的2片间隔比前述2片平行导电性板部分的间隔要宽。另外较好的方案是,前述公端插入部包括由前述2片平行导电性板部分之一  方,该一方的平行导电性板部分一端顶端的一方的顶端张开部分和该一方的平行导电性板部分另一端的一方的基部连续形成的第1部分,以及由前述2片平行导电性板部分之另一方,该另一方的平行导电性板部分一端顶端的另一方的顶端张开部分和该另一方的平行导电性板部分另一端的另一方的基部连续形成的第2部分,所述第1部分与第2部分相对置。进一步的较好方案是,前述限制片安装在前述公端插入部的面对面的2片基部处,将前述面对面的2片平行导电性板部分的间隔限制在不扩张至超过规定范围。另外,作为本专利技术导体连接端子单元的其他形态,可以在与前述公端插入部相对的另一端设有具有与导电性构件连接的部分的导体连接部。附图的简单说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特点以及其他的目的和特点从与下述附图有关的下述叙述中可得到进一步的了解。图1A-图1C是传统的母端单元的侧视图、主视图及俯视图。图2是表示传统的母端单元使用状态的立体图。图3A-图3D是作为本专利技术导体连接端子单元第1实施例的、省略了母端单元一部分的立体图、主视图、俯视图及右视图。图4是作为本专利技术导体连接端子单元第2实施例的母端单元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导体连接端子单元第3实施例的母端单元一部分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导体连接端子单元第4实施例的母端单元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导体连接端子单元第5实施例的母端单元一部分的立体图。图8是作为图7中图解表示的本专利技术第5实施例的变形例的母端单元一部分的立体图。图9A-图9C是图解表示上述本专利技术导体连接端子单元实施例的母端单元制造方法的图。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导体连接端子单元的各种实施例。第1实施例图3A-图3D是作为本专利技术导体连接端子单元第1实施例的母端单元的示图,图3A是省略了母端单元一部分的立体图,图3B是主视图,图3C是俯视图,图3D是右视图。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例的母端单元在其一端侧有公端插入部1A,在另一端侧有连接被连接导体的导体连接部2A,还有限制片12A。在本实施例中,公端插入部1A、导体连接部2A和限制片12A用导电性材料一体构成。其制造方法在后面叙述。下面叙述关于第1实施例母端单元的结构。公端插入部1A的结构第1实施例母端单元的公端插入部1A由面对面的2片板状的端子片10、10形成。在2片板状的端子片10、10的间隙之间可插入保险丝公端等的公端(附图2中未示出)。2片板状端子片10、10的中央平坦部面对面相隔比插入此处的公端的厚度(或粗细)稍狭的间隙。该两端子片10、10的上端部为了容易插入公端而向外张开。在2片板状端子片10、10的上端部相反一侧的基部侧,例如,设置着限制当公端被压入中央平坦部时会受压扩张的2片板状端子片10、10的间隙扩张至超过规定的限制片12。其结果,被压入的公端可与2片板状端子片10、10的中央平坦部稳定地保持接触。关于限制片12在后面叙述。导体连接部2A的结构具有可压入需连接电线的电线压接部2c导体连接部2A由面对面的2片侧面板2a、2a和后方连接体2b形成为大致U字形(较确切地说,大致为日语中的字形)。也就是说,导体连接部2A的面对面的侧面部板2a、2a的后部侧用后方连接体2b连接,其前部侧是敞开的。在敞开的侧面板2a、2a的上部侧形成有压入需连接电线的电线压接部2c。-->限制片12A的结构限制片12A由限制片12的正交部(腕部)12c和直线部12b组成的大致T字形的限制构件12a构成。限制片12A是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体连接端子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在一端侧具有面对面相隔规定间隔并可接受公端的2片平行导电性板部分的公端插入部,以及当将所述公端插入时限制所述2片平行导电性板部分扩张至规定间隔以上的限制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体连接端子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在一端侧具有面对面相隔规定间隔并可接受公端的2片平行导电性板部分的公端插入部,以及当将所述公端插入时限制所述2片平行导电性板部分扩张至规定间隔以上的限制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体连接端子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端子插入部由所述2片平行导电性板部分、该平行导电性板部分一端顶端的2片顶端张开部分、该平行导电性板部分另一端的2片基部组成,该基部的2片的间隔比所述2片平行导电性板部分的间隔要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体连接端子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端插入部包 括由所述2片平行导电性板部分之一方。该一方的平行导电性板部分一端顶端的一方的顶端张开部分和所述一方的平行导电性板部分另一端的一方的基部连续形成的第1部分,以及由所述2片平行导电性板部分之另一方、该另一方的平行导电性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泽树良昭池泽正
申请(专利权)人: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