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角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4718 阅读:3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连接器,包括一外壳(3),至少一个接触件设有第一接触部分(21)以接合另外的接触器的另外的接触件和Pcb接触部分(17;28)以连接Pcb或类似物体,其特征在于连接器至少分成主插座单元(1)和后续单元(2),主插座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设有连接上述第一接触部分(21)和第二接触部分(22,22’)的接配件(15)上的适配单元(24),后续单元(2)包括至少一个后续接触件(19;27),它连接上述Pcb接触部分(17,28)和第三接触部分(20,30),上述第三接触部分(20,30)设置成与上述第二接触部分(22,22’)相接配。(*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角连接器本专利技术关于连接器,它包括至少部分接触件在制造时就插入其中的外壳。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示出了直角连接器的已有技术的参考图1得到最好的解释。图1中示出了包括主插座单元1和后续单元2的连接器。主插座单元1包括外壳3上的孔4,用以接纳接触件的接触部分5。接触部分5与由后连接导体6和Pcb(印刷电路板)接触部分7制成一体。每一接触部分5示成由预载条10预载(撑开)的承插式结构。外壳3设有导向件9以利于另外的配对连接器(未示出)插入到主插座单元1,在外壳3上设有固定销8,和印刷电路板(未示出)上适当的孔一起将直角连接器连接到印刷电路板上。词“印刷电路板”应该广义地去理解,它包括连接器连接的且设有适当传导导轨的任何基板。Pcb接触部分7示成适于深装到Pcb上,然而,它们可以设置成适于表面安装、压装或IDC的形式。在已有技术中,后续单元2设有适当的开孔以接收每一连接导体部分6。在插入到后续单元2中以后,每一个连接导体部分6需要分别弯曲,且由独立的压块或弯曲件将其集中和保持在一起。由于使用频率高(时钟速度小于1毫微秒),相互干扰增加和信号的反射导致损坏了信号的完整性。这部分是由于相对较长(及变化的)连接长度,还由于成排成行的相邻的连接导体部分6之间缺少足够的电屏蔽。尤其是,将成排的连接导体部分6弯曲起来是困难的,且经常引起输出减少。由于高的使用频率,特别要求在相邻的接触部分5和相邻的连接导体部分6之间进行屏蔽。设有屏蔽件来屏蔽相邻的连接导体部分,右角形式的同轴连接器模块例如在本专利技术的欧洲专利申请0,488,482中已得以描述。在已有技术中,设置了连接器各自的屏蔽件,它由薄且折成适当形状的金属板制成,该金属板被插入到后续单元的外壳中去。尽管解决了相互干扰-->的问题,这种连接器的制造成本仍然很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简单、成本相对较低,适于按任意预定的角度将连接器连接到印刷电路板或类似的物体上去的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连接器,它将容易以较低的成本提供每一个连接导体部分的屏蔽。根据本专利技术,连接器包括一个外壳,至少一个接触件。该接触件设有的第一接触部分以配合另一个连接器的接触件的接合以及Pcb的接触部分以接合Pcb或相类似的物体,其特征在于连接器至少被分成主插座单元和后续单元,主插座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接配单元,其上设有相配套的接触件,连接上述第一接触部分及第二接触部分,以及后续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相连接触件,连接到上述Pcb的接触部分和第三接触部分,上述第三接触部分为配合与上述第二接触部分的接触而设置。通过将连接器分成主插座单元和后续单元,它们能互相连接和拆卸,为连接器从直角变成右角状态,或从深装变为压装到Pcb上提供了可能。尤其是连接器端子呈排状结构的右角弯曲的成形困难能避免。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后续单元的所有或每个连接接触件由与插入式第三接触部分相接触的双梁制成。该实施例的优点是这种双梁接触可以由适于压装Pcb接口的材料制成。在这第一个实施例中,所有或每个双梁接触可以设有适当的屏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实施例中,所有或每个相连接触件由半刚性电缆制成,它包括由上述第三接触部分和上述Pcb接触部分制成一体的内导体,和屏蔽上述内导体及与适配单元上屏蔽层接配的外导体。半刚性电缆从很多制造厂都能得到,且用在本专利技术的后续单元中不需任何特殊加工。它们能很容易地弯成事先确定的角度而不影响阻抗。因此,它们很适于防止导体内信号的交叉干扰和反射。不能轻易满足阻抗要求的单独屏蔽板不再需要。本专利技术还面向后续单元,它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到Pcb接触部分和第三接触部分的连接接触件,上述第三接触部分设置成与布置在连接器上述主插座单元内的上述第二接触部分相接配,如上所述,所有或每个后相连触-->件由与承插式第二接触部分相接触的双梁制成。另外,本专利技术面向后续单元,它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到Pcb接触部分和第三接触部分的连接接触件,根据权利要求1,上述第一接触部分设置成与布置在连接器上述主插座单元内的上述第二接触部分相接配,所有或每个相连接触件由半刚性电缆制成,它包括整体上由上述第三接触部分和上述Pcb接触部分制成的内导体和屏蔽上述内导体及与适配单元上屏蔽层接配的外导体。本专利技术在下面可得到更详细的解释,应当理解的是图中所示的形状只是用来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局限于该范围。图1示出了根据已有技术的直角连接器,图2a,2b和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两个直角连接器,图2a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分为独立的主插座单元1和后续单元2的连接器,图2a中同样的标号参见图1中所示连接器的同样部件和零件。主插座单元1包括插入到外壳3上合适的孔23中去的独立的接配单元24,每个接配单元24最好在其外表面设置适当的屏蔽层以屏蔽设置在接配单元24的外壳25中的接配件15。如图2b所示,提供一种壳25插入其中的金属筒形套管31取代壳25上的金属层31。最好将每个接配件15与第一接触部分21和第二接触部分22制成一体。在图2a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接触部分示成承插式。然而,本专利技术不局限于这些接触部分。正如本专业技术人员所知,接触部分的插入式或单一型接触件可以取代它。后续单元2包括几个后接件19,它最好由半刚性电缆制成。从事这种技术的人都知道半刚性电缆。每个半刚性电缆19设置了与第三接触部分20制成一体的内导体16,用以使接触点20与第二接触部分22和Pcb接触部分17适当接触。接触部分17适用于与印刷电路板或类似物体的深装连接。然而,表面安装连接或IDC可以取代它。每个内导体16由外导体18包裹着以屏蔽内导体16。每个接配单元24设计成具有接纳相配的电缆19的外导体18端头的延伸部分26。所有使用中的第三接触部分20插入到第二接触部分22中去。-->所有第三接触部分20可以通过焊上一个适当的销子得以加强,该销子插到相配的第二接触部分22中去。另外,当第二接触部分22是插入式(未示了)时,第三接触部分可以焊到适当的承插式接触部分(未示出)上去。半刚性电缆19组合到一个不需要独立通道接纳各连接导体的外壳中去。设有半刚性电缆19的后续单元的制造公差相对较大。不需要理想的弯曲以满足阻抗要求或避免了不良反射。图2b示出了接配单元24的前视图,屏蔽层31设置成筒形套管。在描述图2a时其它的符号已经解释过了。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实施例。图3中设有包括双梁接触导体29的双梁接头27的后续单元2,它最好和承插式触点30及Pcb接触部分28制成一体。这处双梁接头用适于压装Pcb接触部分28的材料很容易制造,根据图2a和2b的半刚性电缆Pcb接触部分17就较难制成。每个承插式触点30可连接到接配件15的恰当的插入式第二接触部分22上。最好,每个双梁接头27设有合适的屏蔽层包裹住容纳上述单个双梁接头的塑料壳。再者,也可以设置适当的表面安装、深装或IDC的接触部分的替代压装Pcb接触部分28。当不需要对后续单元进行屏蔽(如用在非高频时),采用如图3所示的单个后续单元2仍有一些优点,如有可能将连接器从直通式转变成右角状或从深装变成压装方法连接到印刷电路板上。还有,采用不带屏蔽的双梁接头27仍然避免了上述连接器排状结构形成右角弯曲的困难。本专利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后续单元中半刚性电缆或双梁触点采用。例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包括一外壳(3),至少一个接触件设有第一接触部分(21)以接合另外的接触器的另外的接触件和Pcb接触部分(17;28)以连接Pcb或类似物体,其特征在于连接器至少分成主插座单元(1)和后续单元(2),主插座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设有连接上述第一接触部分(21)和第二接触部分(22,22’)的接配件(15)上的适配单元(24),后续单元(2)包括至少一个后续接触件(19;27),它连接上述Pcb接触部分(17,28)和第三接触部分(20,30),上述第三接触部分(20,30)设置成与上述第二接触部分(22,22’)相接配。2.根据权利要求1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有或每个后续接触件由带承插式第三接触部分的双梁接头(27)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2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有或每个双梁接头(27)设有压装Pcb接触部分。4.根据权利要求2或3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有每个双梁接头(27)设有适当的屏蔽。5.根据权利要求1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有的每个后续接触件由半刚性电缆(19)制成,它包括与上述第三接触部分(20)及上述Pcb接触部分制成一体的内导体(16),和屏蔽上述内导体(16)及适配单元(24)上屏蔽层(31)接配的外导体(18)。6.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尼兰詹·K·米特拉伯纳德斯·L·F·帕格曼
申请(专利权)人:连接器系统工艺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