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接插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4062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板接插件,包括伸出在一装在一板上的接插件的壳体10的侧面上的一凸缘16,该凸缘16旁有一密封圈18。穿过壳体10的接头14的位置用对齐板15控制。对齐板15的一端正对密封圈18上突起19的在凸缘16对侧的表面,从而防止密封圈18与凸缘16脱离。按照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矫正接头14位置的对齐板15被用来防止密封圈18滑脱,因此可方便地把接插件安装到板上而无需提高制造成本。(*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板接插件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装在一板上的接插件。装在板上的接插件一般包括一从接插件壳体一侧面上突起的凸缘,通过将该凸缘压靠在该板一安装孔的边缘上来安装该接插件。在防水接插件中,该接插件在该凸缘与该板之间有一防水圈。在这种接插件中,即使防水圈预先就位,在把接插件装到板上时防水圈有时也会与凸缘脱开,因此安装接插件很困难。另一方面,如JP-3-127783所述,在装在一板上的接插件中,防水圈与凸缘制成一体,但制造成本较高。鉴于上述问题开发出了本专利技术,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成本低、可方便地装到一板上的接插件。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插入在一板的一孔中的电接插件组件,包括一有一前侧、一后侧、一决定插入深度的周边连续凸缘的接插件壳体和所述前侧上抵靠所述凸缘的一环形密封件,所述接插件壳体中有从后侧伸出的接头,接头的自由端弯成直角,所述组件还包括一可装在所述壳体侧面上的对齐板,对齐板上有供所述自由端穿过的孔,所述环形密封件在其平面中有向里伸展的突起,所述突起位于所述凸缘与所述对齐板之间。这种结构使用现有对齐板夹持密封件,从而以低成本解决了密封件脱开的问题。该对齐板优选在所述突起旁有与所述凸缘平行的突起。这种结构在对齐板较薄时可更好地夹持该密封件。环形密封件上的该突起可连续,也可有多个。该突起优选具有间隙地装在对齐板与凸缘之间,从而防止密封件在某些情况下变形。-->所述突起的厚度可以比所述密封件的环形密封部的厚度薄。该密封件可装在该凸缘的一凹槽中,且该密封件优选两面具有连续唇缘以提高密封效果。下面结合图1至7说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从结合附图对例示性优选实施例的下述说明中可清楚看出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装在一板上的一接插件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侧视剖面图;图3剖面图示出该接插件装在一板上;图4A为一密封圈的平面图;图4B为图4A的横截面图;图5为装在一板上的接插件的仰视图;图6为装在一板上的接插件的仰视图,其中对齐板处于安装状态;图7为装在一板上的接插件的后视图。如图1所示,装在一板上的一接插件的接插件壳体10呈长方体。该壳体10中有三个在水平方向上对齐的接插部件11,每一接插部件11在壳体10的前面开口,这些开口构成下凹开口12(见图2)。壳体10的前面上每一开口12的开口边缘上有一环形管状罩13,各对应接插件(未示出)与这些罩13平行地插入在开口12中。壳体10中的每一接插部件11中有若干接头14。如图2所示,接头14的基端接头14A穿过开口12的最内部壁12A,其一端伸向开口12的口部。当对应接插件插入该开口12中时,这些基端接头14A与对应接插件中的对应接头接触。此外,各基端接头14A的另一端在壳体10后面弯成直角(伸向图2底部)且互相平行,其顶端前后对齐在垂直高度相同的位置上。一凸缘16突起在壳体10的侧面上。凸缘16从壳体10两侧面-->上突起的高度相同,这两个侧面在图1中为顶面和底面,并且朝向左右方向的两表面上的凸缘16的中心部进一步突起成三角形。每一三角形顶角旁有一通孔16A。凸缘16后表面16B的基端中有一沿周边方向伸展的壳体凹槽17。密封圈18放置在该凹槽中。如图4所示,密封圈18呈与壳体10的外周对应的长方形,一对突起19从其一长边的两端向里伸展。此外,密封圈18的内外表面上都具有沿周边方向伸展的两唇缘18A(见图4B)。与基端接头14A的顶端正对的壳体10的侧面构成一安装面20,一对齐板15安装其上。如图5所示,安装面20的两端和中心部在水平方向上有4个肋条21。此外,如图7所示,安装面20在壳体凹槽17中间部位上有一突起22,该突起22用来固定密封圈18的位置。该突起22伸展到安装面20一水平部分的中部,其高度与肋条21相同。密封圈18在两突起19之间的内周面(图7下部)与突起22接触,从而固定密封圈18的位置。此外,突起19位于长方形区域17A中,这些长方形区域17A在壳体凹槽17中位于突起22与安装面20两边的肋条21之间。对齐板15呈与壳体10对应的长方形,对齐板15前后方向(图2中水平方向)上中部有一台阶23。对齐板15在台阶23后方有三个安装孔组24,对齐板15在台阶23前方沿水平方向分割成三个安装突起25。如图2所示,当对齐板15装到壳体10上时,接头14的自由端(14B)穿过安装孔组24的各安装孔24A,安装突起25插入壳体10的安装面20上的各肋条21之间。如图1所示,从对齐板15上的中心安装突起25A向上突起一位置固定突起26,该突起插入壳体10上的一孔27中(见图7)。此外,如图1所示,中心安装突起25A两边的安装突起25B各有一沿邻近中心安装突起25A的侧边伸展的长方形孔28,安装面20肋条-->21上的突起件29(见图7)使得安装突起25B的在长方形孔28旁的侧壁改变形状。此外,如图2所示,对齐板15的端部与壳体凹槽17中的密封圈18之间有一间隙C。位于两边的两安装突起25B的前端都有一与其成直角的壁30,该壁30的位置与壳体凹槽17的长方形区域17A的位置对应。如图2所示,该壁30与凸缘16平行并伸离安装面20。一电器上有一供该接插件安装其上的板32(见图3),该板32上有一接插件安装孔33。接插件安装孔33呈与壳体10外周形状对应的长方形,接插件安装孔33的两边有螺栓孔(未示出)。下面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该实施例的操作情况。密封圈18按如下步骤装到壳体10上:密封圈18如图1所示位于壳体10后方,密封圈18的具有突起19的一边正对壳体10的凸缘16,基端接头14A的顶端穿过密封圈18的开口。然后沿基端接头14A的弯曲部垂直向上提起密封圈18后把它推入凸缘16后表面的壳体凹槽17中。然后,如图7所示,密封圈18的突起19装入壳体凹槽17的长方形区域17A中,同时密封圈18的其余内周面紧套在壳体10侧面整周上。然后把对齐板15装到壳体10上。对齐板15在图1中位于壳体10下方,壳体10的基端接头14A穿过对齐板15上的安装孔组24,然后沿接头14向壳体10移动对齐板15。此时由于对齐板15的顶端与装在壳体凹槽17中的密封圈18之间有间隙C(见图2),因此对齐板15不与密封圈18互相干涉。当对齐板15推到壳体10的安装面20上后,对齐板15的安装突起25位于安装面20的肋条21之间(见图6)。此时,对齐板15上的位置固定突起26(见图7)插入壳体10上的孔27中(见图7),从而固定对齐板15的位置。此外,肋条21上的突起件29(见图7)使得安装突起25B在长方形孔28旁的侧壁(见图1)改变形状。从-->而突起件29与安装突起25互相挤压,靠摩擦力把对齐板15紧固在壳体10上。此时,如图2所示,对齐板15的垂直壁30与密封圈18上的突起19互相正对。该实施例的接插件按如下步骤装到板32上(见图3):对齐板15中的基端接头14A从其顶端穿过板32的接插件安装孔33,沿基端接头14A的弯曲部提起壳体10后把它移动到接插件安装孔33的最内部。此时,由于对齐板15上的垂直壁30与凸缘密封圈18上的突起19互相接触,因此即使凸缘16的后表面在操纵接插件时朝向下方,密封圈18的移动也受到控制。因此密封圈18不会从壳体10上滑脱。然后,凸缘16的后表面推至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插入在一板的一孔中的电接插件组件,包括一有一前侧(12)、一后侧(12A)、和一决定插入深度的周边连续凸缘(16)的接插件壳体(10)和所述前侧(12)上抵靠所述凸缘(16)的一环形密封件(18),所述接插件壳体(10)中有从后侧(12A)伸出的接头(14),接头(14)的自由端(14B)弯成直角,所述组件还包括一可装在所述壳体(10)侧面上的对齐板(15),对齐板(15)上有供所述自由端(14B)穿过的孔(24),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密封件(18)在其平面中有向里伸展的突起(19),所述突起(19)位于所述凸缘(16)与所述对齐板(15)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8-5-28 147715/981、一种可插入在一板的一孔中的电接插件组件,包括一有一前侧(12)、一后侧(12A)、和一决定插入深度的周边连续凸缘(16)的接插件壳体(10)和所述前侧(12)上抵靠所述凸缘(16)的一环形密封件(18),所述接插件壳体(10)中有从后侧(12A)伸出的接头(14),接头(14)的自由端(14B)弯成直角,所述组件还包括一可装在所述壳体(10)侧面上的对齐板(15),对齐板(15)上有供所述自由端(14B)穿过的孔(24),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密封件(18)在其平面中有向里伸展的突起(19),所述突起(19)位于所述凸缘(16)与所述对齐板(15)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齐板(15)在所述突起(19)旁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篠崎哲也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