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T细胞受体和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1630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特异性结合新型冠状病毒核衣壳蛋白的T细胞受体(TCR)、编码所述TCR的核酸及包含其的宿主细胞,以及制备所述宿主细胞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所述TCR和所述宿主细胞在预防和/或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的用途。预防和/或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的用途。预防和/或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的用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T细胞受体和其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总体上涉及免疫学领域。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特异性结合新型冠状病毒核衣壳蛋白的T细胞受体(下文中也缩写为TCR)、编码所述TCR的核酸及包含其的宿主细胞,以及制备所述宿主细胞的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涉及所述TCR和所述宿主细胞在预防和/或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的用途。

技术介绍

[0002][0003]SARS

CoV

2为单股正链RNA病毒,是第7个巳发现的可感染人的冠状病毒。SARS

CoV

2病毒包含4个结构蛋白,分别为棘突蛋白(Spike,S)、包膜蛋白(Envelope,E)、膜蛋白(Membrane/matrix,M)和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N)。S蛋白通过位于其S1亚基上的受体结合区(Receptor

binding domain, RBD)与宿主细胞上的受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Ⅱ(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Ⅱ
,也称为ACE2)结合(Ashour HM等人,Insights into the Recent 2019 Novel Coronavirus (SARS

CoV

2) in Light of Past Human Coronavirus Outbreaks,Pathogens,2020年3月4日; 9(3). pii: E186. doi: 10.3390/pathogens9030186;Roujian Lu等人,Genomic characterisation and epidemiology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mplications for virus origins and receptor binding,www.thelancet.com,2020年1月29日网上公开,https://doi.org/10.1016/S0140

6736(20)30251

8)。在这个初始的结合之后,病毒的E蛋白与宿主细胞质膜融合并引发一系列的细胞内事件,包括M蛋白和N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这四种结构蛋白是开发抗SARS

CoV

2药物或疫苗的主要靶标。
[0004]迄今为止,已经做出了许多努力来寻找一种可以阻止SARS

CoV

2感染并较少病毒载量的药物或疫苗。病毒的灭活疫苗是一种最为经典的疫苗形式,其易于制备且能高效引起体液免疫应答,往往是新发传染病的首选疫苗方案。病毒的灭活疫苗主要通过选自甲醛、β

丙内酯和紫外线的方式灭活病毒获得,能诱导人体生成针对病毒的中和抗体。但是所述灭活疫苗引起的T细胞免疫应答普遍偏弱,有研究证明针对SARS的灭活疫苗无法有效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应答。因此,即使灭活疫苗产生高滴度的血清中和抗体,其保护效力也并不令人满意,另外灭活疫苗生产过程中需要操作高浓度的活病毒,具有一定的生物安全风险,因此该疫苗策略需谨慎考虑。
[0005]T细胞免疫应答在清除病毒和感染细胞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尚未有研究者从细胞免疫的角度针对SARS

CoV

2进行药物研究,通过特异性T细胞治疗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缩写为COVID

19)尚无任何报道。据研究报导,SARS

CoV

2进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的是免疫系统,使T淋巴细胞急剧减少(BertolettiA, Tan AT., Challenges of CAR

and TCR

T cell

based therapy for chronic infections, J Exp Med, 2020,217(5):1

11)。因此,预期提高人体T细胞数量是治疗新冠病毒的最行之有效的先进手段,本领域需要开发出针对冠状病毒特异性抗原的特异性T细胞,例如,TCR

T细胞,
来有效预防和治疗SARS

CoV

2感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人通过锐意研究,获得了能与新型冠状病毒核衣壳蛋白特异性结合的T细胞受体(TCR),并使用所述T细胞受体制备了重组的表达该TCR的宿主细胞,由此,能够通过T细胞免疫应答来清除人体内的新型冠状病毒和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细胞,从而满足了上述需求。
[0007]因此,在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分离的或纯化的T细胞受体(TCR),其与新型冠状病毒核衣壳蛋白特异性结合,优选地,所述TCR包含α链和β链,其中所述α链和β链各包含三个互补决定区(CDR),并且α链的CDR3的氨基酸序列选自SEQ ID NO: 4、7和与所述序列具有1个或2个氨基酸残基改变的变体,β链的CDR3的氨基酸序列选自SEQ ID NO: 11、14和与所述序列具有1个或2个氨基酸残基改变的变体。
[0008]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专利技术的TCR α链的CDR3的氨基酸序列和β链的CDR3的氨基酸序列是:(i) SEQ ID NO: 4所示的α链CDR3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序列具有1个或2个氨基酸残基改变的变体;以及SEQ ID NO: 11所示的β链CDR3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序列具有1个或2个氨基酸残基改变的变体;或(ii) SEQ ID NO: 7所示的α链CDR3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序列具有1个或2个氨基酸残基改变的变体;以及SEQ ID NO: 14所示的β链CDR3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序列具有1个或2个氨基酸残基改变的变体。
[0009]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专利技术的TCR的α链包含的三个互补决定区(CDR)的氨基酸序列和β链包含的三个CDR的氨基酸序列是:(i) SEQ ID NO: 2、3、4所示的α链CDR1、CDR2、CDR3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序列分别具有1个或2个氨基酸残基改变的变体;以及SEQ ID NO: 9、10、11所示的β链CDR1、CDR2、CDR3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序列分别具有1个或2个氨基酸残基改变的变体;或(ii) SEQ ID NO: 5、6、7所示的α链CDR1、CDR2、CDR3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序列分别具有1个或2个氨基酸残基改变的变体;以及SEQ ID NO: 12、13、14所示的β链CDR1、CDR2、CDR3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序列分别具有1个或2个氨基酸残基改变的变体。
[0010]又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专利技术的TCR包含SEQ ID NO:18或22所示的α链可变区序列或与其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同一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分离的或纯化的T细胞受体,所述T细胞受体也简称为TCR,其特征在于,与新型冠状病毒核衣壳蛋白特异性结合,所述TCR包含α链和β链,其中所述α链和β链各包含三个互补决定区,所述互补决定区也简称为CDR,并且α链的CDR3的氨基酸序列选自SEQ ID NO: 4、7和与所述序列具有1个或2个氨基酸残基改变的变体,β链的CDR3的氨基酸序列选自SEQ ID NO: 11、14和与所述序列具有1个或2个氨基酸残基改变的变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CR,其中,所述α链的CDR3的氨基酸序列和β链的CDR3的氨基酸序列是:(i) SEQ ID NO:4所示的α链CDR3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序列具有1个或2个氨基酸残基改变的变体;以及SEQ ID NO: 11所示的β链CDR3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序列具有1个或2个氨基酸残基改变的变体;或(ii) SEQ ID NO:7所示的α链CDR3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序列具有1个或2个氨基酸残基改变的变体;以及SEQ ID NO: 14所示的β链CDR3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序列具有1个或2个氨基酸残基改变的变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TCR,其中,所述α链的CDR3的氨基酸序列和β链的CDR3的氨基酸序列是:(i) SEQ ID NO:4所示的α链CDR3氨基酸序列和SEQ ID NO: 11所示的β链CDR3氨基酸序列;(ii) SEQ ID NO:7所示的α链CDR3氨基酸序列和SEQ ID NO: 14所示的β链CDR3氨基酸序列。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TCR,其中,所述α链包含的三个CDR的氨基酸序列和β链包含的三个CDR的氨基酸序列是:(i) SEQ ID NO:2、3、4所示的α链CDR1、CDR2、CDR3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序列分别具有1个或2个氨基酸残基改变的变体;以及SEQ ID NO: 9、10、11所示的β链CDR1、CDR2、CDR3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序列分别具有1个或2个氨基酸残基改变的变体;或(ii) SEQ ID NO:5、6、7所示的α链CDR1、CDR2、CDR3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序列分别具有1个或2个氨基酸残基改变的变体;以及SEQ ID NO: 12、13、14所示的β链CDR1、CDR2、CDR3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序列分别具有1个或2个氨基酸残基改变的变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TCR,其中,所述α链包含的三个CDR的氨基酸序列和β链包含的三个CDR的氨基酸序列是:(i) SEQ ID NO:2、3、4所示的α链CDR1、CDR2、CDR3氨基酸序列和SEQ ID NO: 9、10、11所示的β链CDR1、CDR2、CDR3氨基酸序列;或(ii) SEQ ID NO:5、6、7所示的α链CDR1、CDR2、CDR3氨基酸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晓松仝帅白玥
申请(专利权)人:卡瑞济北京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