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连接保险装置的电连接器组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80531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它包括:具有构成为接收电触点的端部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构成为相互配合以连接对应的电触点,所述第一和第二壳体可在初始位置和最终位置之间运动;一个杆件,它具有由所述第一壳体接收的凸轮臂 ,并且当所述杆件在从插入位置到最后的接合位置运动的范围旋转时该凸轮臂与所述第二壳体接合,当杆件被旋转到最后接合位置时,所述杆件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壳体,从而使对应的电触点在所述最后配合位置相互连接;所述第二壳体在一个端壁上具有一个凸轮 阻挡部件,当所述杆件沿超越所述插入位置的运动范围旋转到中间位置时,当所述第一和第二壳体进入所述初始配合位置,所述凸轮阻挡部件与所述凸轮臂接合。(*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的特定实施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它使用用作配合阻力部件的连接保险装置。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的特定实施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它具有与配合辅助件上的杆件接合的连接保险装置。
技术介绍
在特定的应用中,电子元件需要一个电连接器组件,它连接包含有电触点的第一和第二壳体。其中一个壳体具有插塞电触点,而另一个壳体具有塞孔电触点。第一壳体构成为容纳在第二壳体内侧,从而使插塞电触点和塞孔电触点电连接。保持在第一壳体内触点延伸到后壁,并连接到从第一壳体向外延伸到电子元件的导线。导线护套被安装到第一壳体后壁附近上,以覆盖导线。导线护套沿柔性部件设有接收从后壁延伸的突片的槽,以使导线护套在后壁附近固定。保持在第二壳体内的电触点穿过后壁再向下穿过垂直于后壁的导板,从而使电触点的中部不被覆盖。电触点的尾端穿过导板延伸并被压装到印刷电路板中。当所述电触点被压装到印刷电路板上时使用工具来支持电触点的未被覆盖的中间部分。在传统的电连接器组件中,手工地将第一壳体连接到第二壳体上。为了确保第一和第二壳体正确地连接而使电触点电接合,第一和第二壳体设有一个锁定组件,它通常称为位置保险装置。锁定组件包括一个底板、一个位于第一壳体上的悬爪(prong)和一个位于第二壳体上的斜面(ramp)。底板可滑动地保持在悬爪旁边。当第一壳体插入第二壳体周围时,悬爪扣紧在斜面上方,然后底板在斜面上滑动,并且悬爪进入接合位置。当底板处于接合位置时,操作人员确信第一和第二壳体完全连接。但是,当要配合的电触点的数量增加时,由于配合的电触点之间的摩擦力很难使第一和第二壳体完全连接。所以使用一个配合辅助组件来提供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必需的力。一般的配合辅助组件是一个连接到一个壳体上的杆件,其具有一个凸轮臂,在杆件被旋转的整个运动范围中,所述凸轮臂与另一个壳体的齿条接合。凸轮臂与齿条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克服电触点之间的摩擦力的力,并易于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一般来说,由于在传统的设计中,杆件和闭锁装置之间相互干扰,所以具有杆件的电连接器组件不包括闭锁装置。常规的具有配合辅助组件的电连接器组件具有许多缺陷。首先,杆件可能被这样定位,即在第一壳体连接到第二壳体上时,杆件的凸轮臂与齿条的对正不适当。所以杆件可能被旋转到第一和第二壳体完全相连的位置上而没有啮合齿条以将第一和第二壳体进行连接。因此,第一壳体可能只是松弛地保持在第二壳体周围,这样,即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看起来完全被连接上,而电触点并没有被连接。另外,导线护套很难从第一壳体上去除和固定在第一壳体上。通过使用工具从后壁向外地撬开柔性部件,以将突片从柔性材料的槽上分开,才能将导线护套从第一壳体上去除。同样,通过向外撬开柔性部件使所述槽接收所述突片,才能使导线护套固定在第一壳体上。所以,每次操作人员希望接近导线或第一壳体的后壁时,他们都必须具有专用工具并要花费时间从对应的槽中拉出各突片。此外,当尾端压装到印刷电路板上时,使用工具支承从第二壳体延伸的电触点是要花费时间并且是很困难的。当操作人员要将电触点连接到印刷电路板上时,他必须在互连过程中,使用专用工具,并独立地将各组电触点固定,这是要花费时间的。另外,所述工具体积太大而不能用于靠近地对正电触点,并且因此,在第二壳体中就无法使电触点确定地校准。所以,电连接器组件需要克服上述问题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其它有关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特定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它包括具有接收电触点的端部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相互配合以连接对应的电触点。第一和第二壳体可在初始位置和最终位置之间运动。电连接器组件包括一个杆件,它具有由第一壳体接收的凸轮臂,并且该凸轮臂在杆件旋转时与第二壳体接合,杆件的运动到范围是从插入位置到最后的接合位置。杆件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从而在杆件旋转到最后的接合位置上时,使对应的电触点连接在配合的位置上。第二壳体在一个端壁上具有一个阻挡部件,如果当第一和第二壳体进入初始配合位置时杆件没有处于插入位置,则该阻挡部件与杆件接合。特定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它包括具有接收电触点的端部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和第二壳体可相互配合,以连接对应的电触点。第一和第二壳体可在初始位置与最后位置之间运动。电连接器组件包括一个杆件,它具有由第一壳体接收的凸轮臂,该凸轮臂在杆件被旋转的整个从插入位置到最后接合位置的运动范围中与第二壳体接合。当杆件旋转到最后接合位置时,杆件连接第一和第二壳体,从而使对应的电触点在最后的配合位置相互连接。第二壳体在一个端壁处具有一个凸轮阻挡部件,当杆件沿超越插入位置的运动范围旋转到中间位置,并且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进入初始配合位置时,该凸轮阻挡部件与凸轮接合。特定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它包括具有接收电触点的端部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和第二壳体可相互配合,以连接对应的电触点。第一和第二壳体可在初始位置与最后位置之间运动。电连接器组件包括一个杆件,它具有由第一壳体接收的凸轮臂,该凸轮臂在杆件被旋转的整个从插入位置到最后接合位置的运动范围中与第二壳体接合。当杆件旋转到最后接合位置时,杆件连接第一和第二壳体,从而使对应的电触点在最后的配合位置相互连接。第二壳体在一个端壁处具有一个阻挡部件,并且杆件具有一个从其上延伸的弓形阻力杆。当杆件沿超越插入位置的运动范围旋转到中间位置,并且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进入初始配合位置时,该阻力杆与阻挡部件接合。附图说明通过结合附图,上述的简述及下面的本专利技术的确定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将会更好地被理解。为了表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这些将显示在附图和确定的实施例中。但是,应该明白本专利技术不限于在附图中所显示的布置和结构。在附图中图1是按照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配合辅助组件的立体图。图2是按照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构成的端盖连接器的前立体图; 图3是按照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构成的导线连接器和杆件的顶视立体图;图4是按照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构成的处于初始配合位置的导线连接器和护罩的侧剖视图;图5是按照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构成的处于最后配合位置的导线连接器和护罩的侧剖视图;图6是处于初始配合位置的导线连接器和护罩的侧剖视图;图7是处于预装配阶段的导线连接器和护罩的前剖视图;图8是处于预装配阶段的导线连接器和护罩的侧剖视图;图9是处于最后配合位置的图8的导线连接器和护罩的侧剖视图;图10是导线连接器和护罩处于最后配合位置,同时锁定组件处于与杆件接合阶段的沿图1的11-11线剖开的侧剖视图;图11是按照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构成的基件的立体图;图12是按照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构成的导线连接件的立体图;图13是按照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构成的围绕护罩定位的导线连接器的上剖视图;图14是图2的导线连接器的后立体图;图15是按照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构成的导板的立体图;图16是按照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构成的插头触点的底部的立体图;图17是按照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构成的配合辅助组件的立体图;图18是按照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构成的杆件的立体图;图19是按照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构成的处于初始配合位置的配合辅助组件的立体图;图20是按照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构成的配合辅助组件的立体图;图21是按照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构成的配合辅助组件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是按照本专利技术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盖恩·M·马丁约翰·R·舒伊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