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动型连接器用触头及使用其的可动型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0417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动型连接器用触头,该触头安装在具有被固定在布线基板上的固定壳体和相对于该固定壳体能够变位地结合的可动壳体的可动型连接器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与可动壳体结合的可动壳体侧结合部、    与固定壳体结合的固定壳体侧结合部、    连结上述可动壳体侧结合部及固定壳体侧结合部的曲折形状的连结部、    设置在上述可动壳体侧的用于与对接侧连接器电连接的接点部、和    设置在上述固定壳体侧的用于往布线基板上钎焊的引线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安装在布线基板上的电连接器,涉及一种具有能够吸收与对接侧连接器的错位的浮动构造的可动型连接器及用于其的触头。
技术介绍
数码相机等电子设备中,多块布线基板以介由连接器结合的状态被收容在框体内。在介由2个以上连接器结合一对布线基板时,有时不可避免地在一对布线基板间产生连接器的错位。在产生错位的状态下,应力加到各连接器上,因而若保持这种状态继续使用,则连接器的引线部(钎焊部)从布线基板剥离而导致导通不良。为此,为了吸收要相互连接的布线基板间的连接器的错位,而采用特开平6-325825号公报中公布的可动型连接器。可动型连接器具有固定在布线基板上的固定壳体和以相对于该固定壳体可动的状态(浮动状态)安装的可动壳体。固定壳体,例如具有框形状,在该固定壳体内动配合着可动壳体。可动壳体,介由用以电连接的多个触头而被安装在固定壳体上,依靠触头的弹性变形,而允许可动壳体相对于固定壳体变位,该可动型连接器吸收与要连接的对接侧连接器的错位。在触头上的固定壳体侧设置用以往布线基板上钎焊的引线部。通过将该引线部钎焊在布线基板上,从而,实现触头与布线基板的电连接。为了防止向引线部的应力集中,通常,设置将固定壳体固定在布线基板上的金属制引板,该金属制引板被钎焊在布线基板上。随着电子设备等的小型化,布线基板也趋于小型化。从而,为了在小的布线基板的有限面积的安装面上安装多个电气·电子部件,连接器的小型化是不可欠缺的。为了使可动型连接器小型化,优选是尽可能地减小固定壳体与可动壳体的间隙。不过,若减小两壳体的间隙,则固定壳体与可动壳体间的触头长度短,因而,与此相对应,可动壳体的变位量小,而担心不能很好地吸收连接器间的错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可动壳体的足够变位量且使连接器小型化的可动型连接器用触头及使用它的可动型连接器。本专利技术的可动型连接器用触头,是一种安装在具有固定在布线基板上的固定壳体(10)和相对于该固定壳体能够变位地结合的可动壳体(20)的可动型连接器上的触头(30),包括与可动壳体结合的可动壳体侧结合部(32)、与固定壳体结合的固定壳体侧结合部(31)、连结上述可动壳体侧结合部及固定壳体侧结合部的曲折形状(蛇行形状)的连结部(33)、设置在上述可动壳体侧用以与对接侧连接器电连接的接点部(35)和设置在上述固定壳体侧用以往布线基板钎焊的引线部(34)。还有,括弧内的数字表示后述实施方式的对应构成要件等,不过,这并不指本专利技术局限于那个实施方式来解释。以下,在这一项上相同。上述曲折形状的连结部优选是具有两个峰以上的曲折形状。本专利技术的可动型连接器,包括固定在布线基板上的固定壳体、相对于该固定壳体能够变位的可动壳体、使可动壳体相对于上述固定壳体能够变位地结合同时使对接侧连接器与上述布线基板间电连接的上述触头。根据这些构成,可动壳体侧结合部与固定壳体侧结合部之间,介由曲折形状的连结部(优选是具有2个以上的峰部)结合,因而,即使可动壳体与固定壳体的间隙小也能够使连结部的长度足够长。从而,能够减小上述间隙而谋求可动型连接器的小型化,且能够确保可动壳体的足够的变位量,因此,能够很好地吸收该可动型连接器与对接侧连接器的错位。还有,若使曲折形状的连结部形成一个峰的构成,则为了确保相当量的挠曲量而必须使峰的高度相当高,连结部从壳体超出很大,触头露出大。为此,若使曲折形状的连结部由两个峰以上形成,则峰的高度低也能够确保相当量的挠曲量,触头不会从壳体超出很大,触头露出也小。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或其他目的、特征及效果,参照附图通过下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会更加清楚。附图说明图1(a)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可动型连接器的俯视图,图1(b)是其主视图,图1(c)是其仰视图,图1(d)是其右视图。图2是上述可动型连接器的部分斜视图。图3(a)是表示上述可动型连接器的使用状态的侧视图,图3(b)表示相同使用状态的横截面图。图4是图1(b)的A-A线剖视图。图5是触头的斜视图。图6(a)固定壳体及可动壳体的一体成形品的俯视图,图6(b)是其主视图,图6(c)是其仰视图,图6(d)是其右视图。图7是用以说明上述可动型连接器的制造工序的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a)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可动型连接器的俯视图,图1(b)是其主视图,图1(c)是其仰视图,图1(d)是其右视图。另外,图2是上述可动型连接器的部分斜视图,图3(a)是表示使用状态的侧视图,图3(b)表示相同使用状态的横截面图。图1(a),表示在将该可动型连接器安装在布线基板上时,俯视该布线基板的安装面(安装可动型连接器的面)的俯视图。以下说明中,以布线基板的安装面侧(图1(b)的下侧)为下方进行说明。还有,图中,可动型连接器以大于实际尺寸表示,而该可动型连接器的实际尺寸为宽6mm左右,长12mm左右,高3mm左右。为了连接第1布线基板1与第2布线基板2,该可动型连接器100利用钎焊安装在第1布线基板1的安装面1a上使用。在第2布线基板2的安装面2a上利用钎焊安装着对接侧连接器5,将该对接侧连接器5与可动型连接器100进行配合,从而,实现第1及第2布线基板1、2间的电连接。这时,可动型连接器100与对接侧连接器5的错位,由可动型连接器100吸收。可动型连接器100,具备大致长方形框状的固定壳体10、与该固定壳体10动配合的长条形状的可动壳体20、桥接在固定壳体10与可动壳体20间的用于电连接的多个触头30和设置在固定壳体10两端的加强引板40。可动壳体20,以相对于固定壳体10确保规定间隙的状态设置,能够在固定壳体10内向沿布线基板安装面的二维方向变位。即,依靠触头30的弹性变形,而允许可动壳体20相对于固定壳体10相对变位。固定壳体10,其沿可动壳体20两侧的一对长边部成为触头固定部11。在该触头固定部11,以与该触头固定部11交叉的形态相互平行地等间隔固定多个触头30。在一对触头固定部11的端部分别形成结合加强引板40的加强引板固定部13。一对触头固定部11在本实施方式中被分离,为了通过桥接结合该一对触头固定部11的两端部而固定一对加强引板40。在一对触头固定部11的两端部间,比加强引板40靠下方设置从可动壳体20两端面突出的防脱凸部26。防脱凸部26,在对接侧连接器5拔出时与加强引板40下部抵接,限制可动壳体20的移动。从而,防止对触头30施加过大的外力。图4是图1(b)的A-A线剖视图。另外,图5是触头30的斜视图。触头30,经由金属板的冲裁加工而制成,具备用以与固定壳体10结合的固定壳体侧结合部31、用以与可动壳体20结合的可动壳体侧结合部32、连结固定壳体侧结合部31与可动壳体侧结合部32的曲折形状的连结部33。固定壳体侧结合部31,在与布线基板的安装面大致正交的上下方向延伸,形成压入固定壳体10的压入孔12中的压入片,在其下端部相连设置与布线基板的安装面大致平行延伸的引线部34。该引线部34被钎焊在布线基板的安装面的焊盘上。在固定壳体侧结合部31的与引线部34相反侧,朝向可动壳体20(即,朝向框形状的固定壳体10的内方)相连设置连结部33。连结部33,本实施方式中,具有沿与布线基板的安装面正交的平面上下蛇行的曲折形状,具有2个峰部33a、33b和形成于该2个峰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知览清彦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