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拖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8990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50
本公开公开了一种汽车拖曳装置,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汽车拖曳装置包括:第一连接部、横梁部和拖车钩;第一连接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连接部分别与横梁部沿长度方向的两端连接;两个第一连接部与汽车的两个车身纵梁平行设置,且两个第一连接部与两个车身纵梁一一固定连接;拖车钩与横梁部连接,拖车钩位于横梁部沿长度方向的中部。本公开的汽车拖曳装置,无需破坏车身结构,能够直接与汽车的车身纵梁连接,将拖曳力传递至强度较高的车身纵梁,防止拖曳重物导致的车身结构变形,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拆卸,能够满足安全性能要求,避免加装拖车钩引起的一系列安全隐患。拖车钩引起的一系列安全隐患。拖车钩引起的一系列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拖曳装置


[0001]本公开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汽车拖曳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和汽车行业快速发展,人们消费水平显著提升,喜欢自驾旅行的人越来越多,其中拖挂房车的自驾游方式尤为受到青睐。相关技术中,通常在车尾部加装拖车钩以拖挂房车,拖车钩通过紧固件安装或直接焊接在汽车的后保险杠上。但是这种加装拖车钩的方案容易对车体结构造成损坏,且连接强度不能满足安全要求,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汽车拖曳装置,能够解决加装拖车钩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0004]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拖曳装置,所述汽车拖曳装置包括:第一连接部、横梁部和拖车钩;
[0006]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别与所述横梁部沿长度方向的两端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汽车的两个车身纵梁平行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与两个所述车身纵梁一一固定连接;
[0007]所述拖车钩与所述横梁部连接,所述拖车钩位于所述横梁部沿长度方向的中部。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身纵梁具有末端敞开的纵向腔体,所述第一连接部插接于所述纵向腔体内,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横截面与所述纵向腔体的横截面形状相符。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插接于所述纵向腔体内的长度为L,满足:L≥220mm。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车身纵梁通过第一紧固螺栓连接,所述第一紧固螺栓贯穿所述车身纵梁和所述第一连接部。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紧固螺栓的数量为至少四个;其中,
[0012]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紧固螺栓沿所述车身纵梁方向间隔布置;
[0013]和/或,
[0014]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紧固螺栓分别布置于所述车身纵梁的两个相对侧面。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汽车拖曳装置还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横梁部中的至少之一固定连接;所述车身纵梁的末端设有端板;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端板固定连接。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套筒部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套筒部连接;
[0017]所述套筒部套装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外,且通过至少一个第二紧固螺栓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端板平行设置,且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端板固定连接。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横梁部沿长度方向的中部朝向所述汽车的尾部方向凸出设置。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拖车钩包括钩形部、板形部和衬板件;所述钩形部与所述板形部连接;
[0020]所述板形部位于所述横梁部的后侧面,所述衬板件位于所述横梁部的前侧面;所述板形部和所述衬板件通过至少一个第三紧固螺栓分别固定在所述后侧面和所述前侧面;
[0021]所述至少一个第三紧固螺栓沿前后方向贯穿所述横梁部,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三紧固螺栓的两端分别突出所述前侧面和所述后侧面;
[0022]所述前侧面为所述横梁部朝向所述汽车的头部方向的表面,所述后侧面为所述横梁部朝向所述汽车的尾部方向的表面。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汽车拖曳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支撑件;所述至少一个支撑件连接于所述横梁部的底部,所述至少一个支撑件用于安装所述汽车的尾部装饰件;
[0024]和/或,
[0025]所述汽车拖曳装置还包括:防脱装置;所述防脱装置与所述横梁部连接,所述防脱装置用于防止所述拖车钩内的拖曳缆绳脱出。
[0026]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0027]本公开的汽车拖曳装置,无需破坏车身结构,能够直接与汽车的车身纵梁连接,将拖曳力传递至强度较高的车身纵梁,防止拖曳重物导致的车身结构变形,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拆卸,能够满足安全性能要求,避免加装拖车钩引起的一系列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9]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视角下汽车拖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视角下汽车拖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3是相关技术中加装拖车钩后汽车尾部结构CAE力学分析效果图;
[0032]图4是相关技术中加装拖车钩后拖车钩连接位置CAE力学性能分析效果图;
[0033]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拖曳装置正常负载状态CAE力学分析效果图;
[0034]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拖曳装置过载状态CAE力学分析效果图。
[0035]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为:
[0036]1、第一连接部;2、横梁部;21、后侧面;22、前侧面;3、拖车钩;31、钩形部;32、板形部;33、衬板件;4、车身纵梁;41、纵向腔体;42、端板;5、第一紧固螺栓;6、第二连接部;61、套筒部;62、连接板;7、第二紧固螺栓;8、支撑件;9、防脱装置;10、加强肋板;11、第三紧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37]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
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0038]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方位名词,如“前”、“后”、“上”、“下”、“顶”、“底”、“侧”等,以汽车拖曳装置在汽车上的装配状态为基准,其中,以汽车头部所在方位为前,以汽车尾部所在方位为后,汽车远离底面的方向为顶或上,汽车靠近底面的方向为底或下,顶和底之间的部分为侧。本公开实施例采用这些方位名词仅仅是为了更清楚地描述结构和结构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为了描述绝对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0039]除非另有定义,本公开实施例所用的所有技术术语均具有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
[0040]随着经济和汽车行业快速发展,人们消费水平显著提升,喜欢自驾旅行的人越来越多,其中拖挂房车的自驾游方式尤为受到青睐。
[0041]房车,又称旅居车(Recreational Vehicle,RV),按照有无自驱能力分为自走式房车和拖曳式房车(又称旅行拖车、露营拖车),后者结构简单,较为灵活,可以悬挂再普通轿车尾部拖挂移动,成本远低于自走式房车,因此更加受到大众欢迎。
[0042]相关技术中,普通的家用汽车或乘用车(例如轿车、SUV(sport utility vehicle,运动型多用途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拖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拖曳装置包括:第一连接部(1)、横梁部(2)和拖车钩(3);所述第一连接部(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1)分别与所述横梁部(2)沿长度方向的两端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1)与汽车的两个车身纵梁(4)平行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1)与两个所述车身纵梁(4)一一固定连接;所述拖车钩(3)与所述横梁部(2)连接,所述拖车钩(3)位于所述横梁部(2)沿长度方向的中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拖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纵梁(4)具有末端敞开的纵向腔体(41),所述第一连接部(1)插接于所述纵向腔体(41)内,所述第一连接部(1)的横截面与所述纵向腔体(41)的横截面形状相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拖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插接于所述纵向腔体(41)内的长度为L,满足:L≥220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拖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与所述车身纵梁(4)通过第一紧固螺栓(5)连接,所述第一紧固螺栓(5)贯穿所述车身纵梁(4)和所述第一连接部(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拖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螺栓(5)的数量为至少四个;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紧固螺栓(5)沿所述车身纵梁(4)方向间隔布置;和/或,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紧固螺栓(5)分别布置于所述车身纵梁(4)的两个相对侧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拖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拖曳装置还包括:第二连接部(6);所述第二连接部(6)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和所述横梁部(2)中的至少之一固定连接;所述车身纵梁(4)的末端设有端板(42);所述第二连接部(6)与所述端板(42)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拖曳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鸿飞王梦园申蒙文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