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77187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外部的前遮蔽壳体,前遮蔽壳体设有相互对接的第一接合部及第二接合部,第一接合部与第二接合部相对接的部位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可以改善前遮蔽壳体的稳固性,延长电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一种改善电连接器遮蔽壳体稳固性的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与本案相关的现有技术可参考中国专利公告第2307373号及第2346088 号等专利,其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电连接包括有遮蔽壳体,遮蔽壳体顶壁 是由两半顶壁并接在一起,而两半顶壁之间接合处没有任何的相互固持设 置,随着电连接器插接次数的增多,遮蔽壳体顶壁很容易向左右方向裂开, 形成错位,而使电连接器失效,而后有相关厂商为增加两半壁间固定效果, 分别在两半壁接合处设有相互卡扣的凸片、燕尾槽,可参考中国专利公告第 3147618D号及美国专利公告第6, 475, 033号等,随着电连接器插接次数的增 多,对接插头向下挤压底壁,容易导致底壁开裂,鉴于此,有必要对上述电 连接器进行改进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遮蔽壳体稳固性的电连接器及其制造 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其至少 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及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前遮蔽 壳体,前遮蔽壳体设有相互对接的第一接合部及第二接合部,第一接合部与 第二接合部相对接的部位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的制造 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提供绝缘本体;提供导电端子,导电端子具有接触 部及焊接部,将导电端子收容于绝缘本体内;提供由金属材料形成的前遮蔽 壳体,该前遮蔽壳体包括第一接合部及第二接合部,第一接合部与第二接合部相对接的部位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最后将前遮蔽壳体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前遮蔽壳体的第一接合部及第二接合 部相对接的部位通过焊接,将两者可靠地固定在一起且连为一体,前遮蔽壳体 稳固性得到改善,也延长了电连接器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制造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制造的电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制造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制造的电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立体分解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制造的电连接器前遮蔽壳体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l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IOO设置于电路板上以供对接 连接器相插接,其包括绝缘本体l、收容于绝缘本体l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 包覆于绝缘本体1外部的前遮蔽壳体3、中间遮蔽壳体4及后遮蔽壳体5。绝多彖本体1具有一基部10,分别在基部10的顶部11及相对的两侧部 13后端设有若干凹槽111、 131及凸块132,自基部10前表面102向前延伸 出平行设置的中间隔板14及分别位于中间隔板14上、下方的对接板15,另 外,在基部IO底部12还向前延伸出平行于中间隔板14的底板16;在对接 板15的下表面设有若干收容槽152,这些收容槽152向后水平贯穿基部10 形成有若干收容通道101;在基部IO前表面102且位于中间隔板14上、下 表面位置处设有向后延伸的插接槽103。导电端子2包括固持部22、自固持部22向前延伸的接触部21及焊接部 23,焊接部23则是自固持部22向后弯折延伸而成且凸伸出绝缘本体1底部 12外,以与电路板(未图示)电性连接。前遮蔽壳体3是由一平面状金属板材折叠而成,其包括顶壁31、底壁 32、与顶壁31和底壁32相连的相对的两侧壁33及由顶壁31、底壁32及侧 壁33围设而成的收容空间34,收容空间34前端开口处设有外翻的唇缘342, 其中,底壁32设于前遮蔽壳体1前部,其由分布在左右位置的第一半底壁 321及第二半底壁322构成,第一半底壁321及第二半底壁322设有相互对 接的第一接合部323及第二接合部326,第一接合部323、第二接合部326在本实施例中为相互卡扣的凸片、燕尾槽,第一接合部323与第二接合部326 对接处324还通过焊接使第一半底壁321与第二半底壁322固定在一起后连 为一体,前遮蔽壳体3后部为收容空间34向下延伸的开口状;在顶壁31及 侧壁33对应绝缘本体1凹槽111、 131位置处设有延伸入收容空间34的固 持片310、330,在侧壁33后端对应绝缘本体1凸块132位置处设有缺口 332; 在前遮蔽壳体3顶壁31及侧壁33还设有方口 314、 334,前遮蔽壳体3后端 还设有自两侧壁33向下延伸的固持脚333;在前遮蔽壳体3四个侧壁分别设 置若干弹片315、 325、 335和中间遮蔽壳体4上、下表面所设置的弹片45 共同作用而在对接时与相应对接连接器(未图示)良好定位;中间遮蔽壳体4 上、下表面还设有向后延伸的插接部42。后遮蔽壳体5顶端弯折出对应于前遮蔽壳体3方口 314的两定位脚52,还 在后遮蔽壳体5两側下端对应其前遮蔽壳体3侧壁33上的方口 334位置处沿垂 直于后表面50方向各弯折出一弹片53,在该弹片53上设有一凸部530。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IOO组装时,首先将导电端子2向前收容于绝缘本体1 内,其固持部22固持于绝缘本体1基部IO上的收容通道101内,接触部21 向前延伸并排设置于对接扳15下表面的收容槽152内,焊接部23设于绝缘 本体1后部并延伸出绝缘本体1底部12,再将中间遮蔽壳体4上、下表面包 覆在中间隔板14上,其插接部42插接于绝缘本体1插接槽103内;其次, 将绝缘本体1组设于前遮蔽壳体3收容空间34内,底板16包覆在前遮蔽壳 体3底壁32外部,前遮蔽壳体3各侧壁上的固持片310、 330及后端的缺口 332分别与绝缘本体1上对应位置的凹槽111、 131及凸块132相互配合;最 后,将后遮蔽壳体5包覆于绝缘本体1后部,其向前延伸的定位脚52及弹 片53上的凸部530分别与前遮蔽壳体3顶壁31后端及侧壁33下端的方口 314、 334配合。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100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提供绝缘本体l,绝 缘本体1具有向前延伸的对接板15、中间隔板14、底板16;提供若干导电端 子2,导电端子2具有接触部21及焊接部23,将导电端子2收容于绝缘本体1内, 其接触部21并排设置在对接板15下表面的收容槽152内,焊接部23向下延伸 出绝缘本体1底部12;提供由平面状金属板材折叠形成的前遮蔽壳体3,其包 括顶壁31、底壁32及相对的两侧壁33,底壁32包括两分离的半底壁321、 322, 所述半底壁321、 322包括相互对接的第一接合部323及第二接合部326,第一接合部323与第二接合部326相对接的部位(即对接处324)通过焊接固定在一 起连为一体后,再将前遮蔽壳体3包覆在绝缘本体1外部;提供后遮蔽壳体5, 使其安装于绝缘本体l上。第一接合部323与第二接合部326相互卡扣在一起后再利用焊接固定,而使 第一接合部323与第二接合部326连为一体,底壁32强度更为牢固,本专利技术也可 采用激光焊接,激光焊接是以可聚焦的激光束作为焊接能源,适用于相同和不 同金属材料间的焊接,当高强度激光照射在被焊材料表面上时,部分光能将被 材料吸收而转变成热能,使材料熔化,从而达到焊接的目的,相较于普通焊接, 激光焊接过程短暂,且可省略焊料,具有美观、速度快、效率高、变形小、可 靠度高、成本低、可烀接难熔材料及可进行微型焊接等优势。权利要求1.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及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及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前遮蔽壳体,前遮蔽壳体设有相互对接的第一接合部及第二接合部,其特征在于:第一接合部与第二接合部相对接的部位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浩郑启升胡伦松罗灿钟陈光前王勇刚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